1. 简单百科
  2. 锡嘴雀

锡嘴雀

锡嘴雀(学名: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体长17~20厘米,头顶棕褐,头侧及腰和尾上覆羽等较淡;后颈灰色,和下背微褐;翅上的内侧覆羽白,形成宽阔白色带斑;外侧覆羽及飞羽黑色,后者先端具紫色和蓝绿色光辉,内具白色斑;尾羽大都黑褐色,先端白色;嘴基周围及眼先黑,至喉则形成大形黑斑;下体余部淡黄褐,至下腹及尾下覆羽转白。雌鸟羽色较雄者暗淡,头顶褐灰。

栖息于平原或低山阔叶林中,成群活动。结群栖息于山地和平原的针叶或阔叶林中,性怯,常隐藏于枝叶茂密处,平时发出响亮的叫声和在树上用其坚嘴切剥果实声。飞翔很快,微呈波浪状。食物一般以植物种子,如榆籽、松籽等为主,也兼吃昆虫。巢很坚固,由嫩枝、花梗地衣、毛羽等筑成杯状,隐置于树上或荆棘间。卵每产4-6枚,常呈灰绿色,而具淡紫缀褐的线状和点状斑。

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西北部,从瑞典南部、英国,往南到伊比利亚半岛意大利地中海、非洲西北部,往东到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半岛、高加索、伊朗、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北部、印度西北部、中亚、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共和国萨彦岭、外贝加尔一直到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朝鲜和日本等地。

形态特征

锡嘴雀属于中等体形的燕雀科鸟类,其体长在18厘米左右。雄鸟嘴基、眼先、颏和喉中部黑色,额、头顶、头侧、颊、耳羽棕黄或淡皮黄色,额较浅淡常呈棕白色,头顶往后至后颈较暗多为棕褐或棕色,后颈灰色形成一条宽带,向两侧延伸至喉侧。背、肩茶褐或暗棕褐色,腰淡皮黄色或橄榄褐色,基部亮灰色。尾上覆羽棕黄色或棕色,中央尾羽基段黑色、末段暗栗色、端斑白色,亦有基段为灰褐色、中段外翈深棕色、内翈浅灰黑色、端部白色,其余尾羽黑色、末端白色。翅上小覆羽黑褐色或暗灰色,中覆羽灰白色或白色,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绒黑色,端部具蓝绿色光泽。初级飞羽内翈中部具大型白斑,三级飞羽棕褐色。颏、喉黑色,胸、腹、两胁和覆腿羽葡萄红色,下腹中央略沾棕红色,尾下覆羽白色。

雌鸟和雄鸟基本相似。但羽色较浅淡,不及雄鸟鲜亮而有光彩,额至头顶乌灰色、有时微沾灰绿色,枕至后颈浅棕褐色,次级飞羽外翈和部分内侧初级飞羽外翈淡灰色而无金属光泽。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羽色较雌鸟更浅,额和头顶污灰褐色,后颈至背暗褐色,羽基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淡桔黄色。颏、喉和下颈白色、上胸灰白色,羽端棕褐色,下胸、两胁和上腹白色密布黑色块斑,下腹和尾下覆羽棕白色,其余同雌鸟。虹膜红褐色或褐色。嘴铅蓝色,下嘴基部近白色,也有认为嘴冬季为黄色。脚肉色或褐色,爪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45-63g,♀40-65g;体长♂150-203mm,♀153-191mm;嘴峰♂17-23mm,♀17-22mm;翅♂97-120mm,♀96-110mm;尾♂49-68mm,♀47-68mm;跗♂19-23mm,♀18-24mm。(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次生林及人工林,秋冬季常到林缘、溪边、果园、路边和农田地带的小树林和灌丛中,有时到城市公园和房舍边孤立树上活动和觅食。

生活习性

多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有时集成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常频繁地在树枝间跳跃或在树丛间飞来飞去,有时也到地上活动。性大胆,不甚怕人,特别是冬季到农户偷食向日葵子或晾晒的松子时,轰赶也不远飞,有时飞走后很快又复回。但繁殖期间则甚隐蔽和机警,常躲藏在茂密的枝叶丛间,活动时常发出一种单调而低的‘嘶-嘶嘶…’声,有时边飞边叫。

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为食,也吃昆虫。所吃昆虫主要有象鼻虫、梨虎、金花虫、步行虫、叶蜂总科、山楂粉蝶和其他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是草子、小米、葵花子、角瓜子、橡果、元胡种子、棒子、红松子、忍冬果、山荆子等种子和果实,偶尔也吃玉米、高粱、赤豆等农作物种子。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波黑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埃及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共和国、马耳他摩尔多瓦、蒙古、黑山摩洛哥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斯瓦尔巴群岛扬马延岛、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游荡:法罗群岛、直布罗陀海峡爱尔兰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叙利亚美国

中国

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东南部、黑龙江省、吉林、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一直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沿海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等省,西至四川省贵州省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其中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为繁殖鸟,并有部分终年留居为留鸟,其他为旅鸟或冬候鸟。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5月中下旬即已开始成对和营巢,在阔叶树枝叶茂密的侧枝上极为隐蔽。巢呈杯状,由细树枝、枯草茎、草叶、苔藓植物地衣等构成,内垫有少量兽毛和羽毛。距地高2-6m,巢的大小为外径20-22cm,内径7-8cm,高9-10cm,深4-5cm。每窝产卵3-7枚,通常4-5枚。卵淡黄绿色或灰绿色、被有紫灰色或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在钝端形成一圈。卵为卵圆形和长卵圆形,大小为22-26mm×14-19mm。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约14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1-14天。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局部地区较丰富。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参考资料

【泰山鸟类科普181】锡嘴雀.泰山景区-今日头条.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