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鳍旗鱼
平鳍旗鱼(学名:Istiophorus platypterus),为旗鱼科旗鱼属的一种鱼类,白面刺尾鱼雨伞旗鱼,东方旗鱼。分布于全世界热、温带海域,尤以中国台湾东部及南部产量最多。吻延伸为长圆形,矛状,与近缘种类如枪鱼的区别是体较细长,腹鳍长,特别是背鳍宽大如帆。体深蓝色,腹侧银白,背鳍亮蓝而有斑点。体长约3.4公尺(11英尺),重约90公斤(200磅)或更重。主要以其他鱼类为食。旗鱼的分类尚无定论,可视为一个种I.platypterus或几个种。大洋性鱼类,大连市沿海亦有。
形态特征
尾叉长一般为1.0-1.5米,大者可达2.5米。体呈长梭形,略侧扁,尾叉长为体高9.5倍,为头长2.8倍。尾部较细,尾柄每侧各有2个低隆起嵴。头很长,背面微凸,头长约为头高的4倍,为吻长1.3倍,为眼径12.6倍。吻尖长,呈箭状。眼小,侧位,距鳃盖后缘较距吻端为近。眼间隔平而宽,大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相距其近,紧位于眼前缘。口很大,近水平状。上颔骨及鼻骨向前延长,形成箭状吻部;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上下颌牙均细小,圆锥形,排列成带状,腭骨及舌上均具细绒毛状牙。前鳃盖骨及腮盖骨边缘平滑。左右鳃盖膜愈合,与峡部分离。鳃孔大,假鳃发达。鳃耙退化。体被小圆鳞,鳞多埋于皮下,呈宽针状。侧线完全,自鳃孔后上方直达尾鳍基。
背鳍2个,相互分离。第一背鳍高大,呈帆状,鳍棘柔软,不分支,各鳍棘折叠时可部分收藏于背沟内;第二背鳍很小,位于第二臀鳍上方。臀鳍2个,分离,较远,第一臀鳍较大,鳍条折叠时可平卧于沟内,第二臀鳍与第二背鳍形状相似,位置亦相对。胸鳍长。呈镰刀状,位较低。腹鳍很长,位于胸鳍基下方。左右腹鳍仅各具一鳍棘,可折迭于腹部凹内。尾鳍上、下叶很长,呈新月形。
体及头背部灰蓝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散布有许多白色小圆斑。除臀鳍为灰色外各鳍均为灰黑色,在第一背鳍鳍膜上散布有许多黑色小圆斑。
分布范围
海域范围
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大西洋及太平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甚至可从红海进入地中海。在西大西洋的分布在约北纬40°到南纬40°,在东大西洋的分布在北纬50°到南纬32°。在西大西洋,其最大的丰度是在墨西哥湾、佛罗里达州的大西洋沿岸和加勒比海。在东大西洋,分布于西非海岸。在太平洋,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分布于西太平洋北纬45°至南纬35°的水域中,而在东太平洋则处于北纬35°至南纬35°的水域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菲律宾以及从塔希提岛到马奎萨群岛和夏威夷海域,特别丰富。该物种也可能在印度洋至南纬35-45°处发现。在中国分布于南海、东海、台湾沿海,尤以台湾东部及南部产量最多。
国家地区
存在: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东萨摩亚、安哥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根廷、澳大利亚、巴哈马、巴林、孟加拉国、巴巴多斯、伯利兹、贝宁、百慕大、博奈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岛(博奈尔岛、圣尤斯特歇斯、萨巴)、巴西、英属印度洋领地、佛得角、柬埔寨、喀麦隆、加拿大、开曼群岛、智利(复活节岛)、中国、圣诞岛、科科斯群岛、哥伦比亚、科摩罗、刚果、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克罗地亚、古巴、库拉索、塞浦路斯、科特迪瓦、吉布提、多米尼加共和国、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埃及、萨尔瓦多、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斐济、法国(克利珀顿岛)、法属圭亚那、法属波利尼西亚、法国南部领土(克罗泽特岛)、加蓬、冈比亚、加纳、希腊、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关岛、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尼科巴群岛)、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牙买加、日本、约旦、肯尼亚、基里巴斯、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威特、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耳他、马绍尔群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墨西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摩纳哥、摩洛哥、莫桑比克、缅甸、瑙鲁、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尼加拉瓜、尼日利亚、纽埃、诺福克岛、北马里亚那群岛、阿曼、巴基斯坦、琉球群岛、巴拿马共和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皮特凯恩群岛、葡萄牙(马德拉、亚速尔群岛)、波多黎各、卡塔尔、俄罗斯联邦、留尼汪岛、圣海伦娜、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国部分)、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萨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新加坡、圣马丁(荷兰部分)、斯洛文尼亚、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苏丹、苏里南、阿拉伯叙利亚、坦桑尼亚、泰国、多哥、托克劳群岛、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土耳其、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图瓦卢、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美国(夏威夷群岛)、美国本土外小岛屿(约翰斯顿岛、威克岛、豪兰贝克岛、美国列岛)、乌拉圭、瓦努阿图、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越南、美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瓦利斯和富图纳群岛、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也门。
存在不确定性:纳米比亚。
生长环境
大洋性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一般皆发现在跃温层之上的水域。
生活习性
平鳍旗鱼常成群出现于岛屿周遭的水域。游泳速度快。具繁殖洄游之习性。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在短距离内有巨大的爆发力,在1920年的实验中记录,其最快游速达到109公里/小时,通常状态下游速为37-55公里/小时,因此他们可以捕猎北方蓝鳍金枪鱼,鲭鱼等游速快的鱼类。平鳍旗鱼通常独自捕猎,偶尔集体配合捕猎,食物包括鱼类,甲壳亚门,头足纲等,沙丁鱼,鲚鱼和鲭鱼是最主要的食物。完全成熟的平鳍旗鱼很少有天敌。
繁殖方式
在北大西洋西部,产卵可能最早在4月开始,但主要发生在夏季。雌性在浅水中缓慢游动,其背鳍在水面之上。一个或多个雄性将陪伴雌性在海面附近产卵。产卵也可能发生在北美海岸的深水区和西非海岸的大陆架上。大西洋东部地区全年都有产卵现象,夏季是产卵高峰期。大型雌性可能在产卵时释放450万枚卵。
一只大型雌性在产卵时可能会释放出45万个卵子。在孵化时体长大约为0.3厘米。幼鱼缺乏成鱼的下颚特征。头上有许多刺:在眼睛上方,在下骨上有一个刺,而在这些刺之间有一个较小的刺。在0.6厘米处,下颚开始拉长。在20厘米处,所有幼鱼特征都消失了,而幼鱼具有成鱼后的所有特征。在生命的第一年,经常可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岸附近观察到幼鱼。幼鱼在6个月大时,体重可能为2.7千克,长为1.4米。达到此大小后,增长率就会下降。
在太平洋水域,似乎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产卵,在夏季出现局部高峰。雄性和雌性成双成对地游动,或者在产卵期间有两到三只雄性追逐雌性。
保护级别
平鳍旗鱼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 ver 3.1)——无危(LC)。
用途
平鳍旗鱼是重要经济鱼类。全世界约96%的产量在太平洋海域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为味美食用鱼类,新鲜鱼肉可作生鱼片、亦可煎食或煮汤,也可制罐及制鱼松。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Istiophorus platypterus.COL.2024-07-31
物种详细信息- Istiophorus platypterus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