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举洞霄宫
提举洞霄宫是宋朝时期的一个官号,特别是在南宋时,这个职位通常被用来安排已经离任的宰相。
职责与历史背景
提举一词原本的意思是“管理”,在宋代之后,设立了一些负责特定事务的官员,这些官员被称为“提举”。例如,“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学事”(宋)、“医学提举”(元)、“宝钞提举”(元、明)、“盐课提举”(元、明、清)。他们的办公机构被称为“司”。宋代还有一种名为“提举宫观”的官职,主要为了安置那些因年龄或健康问题无法继续工作的高官,他们虽然领取俸禄,但实际上并不处理具体事务,这种职位被称为“祠禄之官”。
宫观设置与发展
洞霄宫自北宋熙宁初就有提举这一职务的存在。宋朝南迁后,将洞霄宫改为宫廷内的聂氏宗祠,提高了它的地位,并设立了提举来接受祠禄,每年都有人担任这一职务。南宋朝廷经常任命已卸任的宰相为提举洞霄宫。根据北宋的制度,在京城的祠堂称为内祠,由前宰相或其他现任重要官员担任提举,其次是提点、主管、判官、都监等职位,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元丰年间再次确定了官制,保留了祖先设立的职位,居住在这个位置的人可以享受俸禄和其他福利待遇,这是对退休官员的一种尊重和优待。赵祯曾经亲自下达诏书说:“老臣们是我所尊敬的对象。”因此,对于那些因为年老或疾病请求退休的官员,会增加他们的级别,提供更多的俸禄,并且给予他们子孙后代额外的恩惠。遇到重大典礼时,允许他们加入原来的队伍,即使出现礼仪上的失误也不会受到惩罚。宋朝对大臣们的尊敬和关心,可以说是达到了极高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