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沈潼
人物经历
于沈潼1985年进入国家队,1987年,19岁的于沈潼在访欧比赛中凭借变化多端的发球,一举击败鼎盛时期的约翰·瓦尔德内尔。1988年,领衔辽宁男队在全国锦标赛中获得团体亚军,1/4比赛中淘汰八一队,其中于沈潼击败了尚在中国国家青年足球队的刘国梁;1989年的第4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21岁的于沈潼横空出世,勇夺第三名。1991年,于沈潼搭档马文革获全国锦标赛的男双冠军;同年又获得了欧亚明星巡回赛总决赛的男单冠军。
这一系列的成功,加上在男双比赛中于沈潼和马文革的默契配合,使得他在竞争1992年奥运会男双比赛的名额时击败了张雷,搭上了飞往巴塞罗那的末班机。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于沈潼和马文革顺利地以小组赛第一晋级八强后,1/4比赛中和稍显稚嫩的韩国人姜熙灿/李哲承狭路相逢,当时中国队上上下下都以为必胜无疑,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5局苦战惜败对手。
1993年从国家队退役后,于沈潼到日本打球和执教。2001年底,于沈潼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他从日本回到家乡沈阳市,执掌起辽宁男乒的教鞭,三年后,他率领辽宁男乒重新杀回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
相关事件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男乒星光璀璨,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王涛、吕林,还有因战胜约翰·瓦尔德内尔而一战成名的于沈潼。翻过二十载,于沈潼的乒乓球人生经历了几次巨大转折,从巅峰时期的突然退役到放弃在日本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国,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甚至是无法想象。如今,身为辽宁省乒乓球队主教练的于沈潼回省执教已有十年了,每天围绕省队忙忙碌碌仍是他的生活写照。
打球爱动脑19岁胜老瓦一战成名
于沈潼的父亲是沈阳人,在陕西临潼工作时喜得贵子,因此给儿子取名沈潼。身为地道的体育迷,于沈潼的父亲在北一经小学当书记时,在学校里组织了乒乓球队,并让儿子也进队学打乒乓球。
小时候的于沈潼性格比较内向,做什么事都有板有眼。六年级之前他都是边打球边上学,但一点儿也没耽误学习,每次考试成绩也都很好,老师们都说他是个大学苗子。
11岁时,于沈潼代表沈阳市参加全省的少年比赛获得了个人和团体的两个冠军,被省队的教练相中,没经过一天省体校的训练就直接进入了省队。可以说,于沈潼从小就是同年龄组中的佼佼者,不管进什么队都比同龄的孩子要提前一些,教练也一直很喜欢这个听话又聪明的队员。1983年是于沈潼乒乓球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年,15岁的他在那一年技术突飞猛进,“那一年练得真苦啊,那时候的沈阳可比现在冷多了,冬天出早操都是摸黑在外面跑,夏天的汗出得就更不用说了,手上茧子磨得老厚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87年的瑞典国际乒乓球公开赛上,于沈潼在约翰·瓦尔德内尔的家门口赢得了比赛。当时风头正劲的老瓦在乒坛还很霸道,只有他能冲破中国军团的防线,是中国夺冠的最大威胁。面对这样的大腕儿,初出茅庐的于沈潼在比赛中既没顾虑也没负担。老瓦的球风一向以球路活、变化多著称,可是遇到了落点更为刁钻、线路更加古怪的中国小将,老瓦真的是输得没脾气了。“那时候很激动,因为没想到自己能战胜他,虽然那回不是一次大的比赛,但是赢了老瓦后我的信心上来了,打球比以前自信了”,于沈潼回忆说。
1991年,于沈潼拿到了世界明星循环赛总决赛冠军,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时期。
爱K歌爱台球和李春江、沙国利是挚友
在国家队时,于沈潼的业余生活喜欢唱卡拉OK、打台球,还有就是和他的辽宁省老乡侃大山。
当时国家队的训练楼里可以唱卡拉OK,两块钱一首,闲暇之余,于沈潼就和队友唱个十块、八块钱的。
1992年国家运动队的元旦联欢会举行了“卡拉OK大赛”,各个项目的运动队都有人报名。虽然平时喜欢唱歌,但是腼腆的于沈潼还是斗争了很长时间才给自己报了名。“我记得当时唱了一首《大约在冬季》,名次是没取上了,但对自己真是一次挑战。站在舞台上不像打球,打球的时候面对多少人都不紧张,但是面对那么多人唱歌非常紧张”。于沈潼还爆料说,当年“卡拉OK大赛”第一名得主是歌喉出众的现国家羽毛球队主教练李永波。
比起唱卡拉OK,于沈潼在台球上要显得自信多了,他开玩笑说自己当时也是国家队里的人物之一。
那时候吃完饭,于沈潼就喜欢去排队打台球,因为球台少,大家就以打擂台的方式轮流玩。“当时什么也不赢,就是为了能在台上多留一会儿,要是被打下去了,可能半个小时都轮不上自己了”,于沈潼和张雷两个人的水平差不多,没事就总较劲。
在国家队时,于沈潼和同样是辽宁沈阳三生飞豹篮球俱乐部队员的沙国利、李春江关系非常好,那时候他们楼上楼下地住着,没事就坐一起天南海北侃大山,赶上周末的时候也会一起小酌。于沈潼说自己和沙国利两个人虽然都比较内向,但是两个内向的人碰到了一起反而话多了。随着于沈潼后来出国去了日本,大家的联系就断了,“虽然在一起处的时间不长,但是感情很深,这种回忆不是时间可以冲淡的”,于沈潼拿着相册在给记者看照片时,几次感叹可惜没有和李春江的合影。
奥运会后追随妻子赴日本
1992年,带着夺冠的期望,状态正佳的于沈潼跟随蔡振华前往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我们去的时候,带着很大的愿望和压力,当时要在低谷中翻身中国队主要是把突破口放在双打上,可以说我和马文革配对就是要去拿冠军的”。八进四的比赛他们的抽签很好,但却意外的输掉了比赛,回国后,于沈潼作出了让所有人都非常意外的决定,退出国家队。“人就是打(球)一口气,我当时输掉了期望最大的比赛,这口气就泄了”,之前一直比较顺当的于沈潼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大的打击,万念俱灰的他已经听不进去国家队的教练和领导的劝说,在24岁的黄金年龄选择了离开国家队。
当时的大环境比较流行运动员退役后出国,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有不少退役后去了日本。参加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后,于沈潼也追随妻子去了日本。于沈潼的妻子赵多多也是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曾经代表辽宁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的季军,后因没能进入国家队,选择了出国打球。最初两个人的越洋恋爱很艰辛,只能靠电话和书信,20块钱1分钟的巨额电话费让打电话变得很珍贵,好在当时两个人每年还有几次见面的机会。到了日本后,于沈潼在松下电器做主教练,待遇和地位都很不错,并和妻子有了他们可爱的儿子。在日本的八年时间里,于沈潼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有了一些积蓄,可安逸的生活让于沈潼总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在异国的孤单还是让他对家乡充满了思念。
回国只为辽宁男乒
2002年,于沈潼又作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他决定放弃在日本丰厚待遇和安逸的生活,转而回国执教当时正在低谷期的辽宁男乒。
在日本的时候,于沈潼也一直关心着辽宁乒乓球的情况,每一次回国都要到队里看看。有了回国的念头后,他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包括亲朋好友甚至是国家队教练,但十个里面有九个都不支持他回到辽宁。选择回省队,于沈潼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万一带不好队伍该怎么办?但是不试怎么能知道呢,于沈潼下定了决心,“只要我努力了,带不好我也认了”。
在日本时,于沈潼一家的衣食住行公司都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安逸、体面。没有多少人能在面对这么安逸的生活环境时有魄力换到一个未知的环境里,为此,于沈潼做了很长时间妻子的工作。“还是骨子里的东西,我想做一名优秀的教练,想在家乡体现自己的价值”。
最初回到省里,于沈潼的待遇和在日本差太多,一年的工资还没有在日本的一个月的工资多。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反差,于沈潼一直没有动摇过,他甚至用自己的钱带队员出去比赛,每天在队里摸爬滚打,家里的事全由妻子负责。当时,队员们听说于沈潼要回来接管辽宁男乒了,一些队员又重燃了想要战斗的愿望。有时候看到队员们在训练时偷懒或是对自身要求不高,于沈潼会特别生气,觉得自己都这么用心了,恨铁不成钢,但他是还是尽量和队员沟通。“教练和运动员在很多时候都是对立的,但是我会让队员知道怎么狠我都是为了他们好”。
在接手辽宁沈阳三生飞豹篮球俱乐部不久后,于沈潼让整个球队的思想作风、训练效率及比赛成绩都有了十分明显的提高。辽宁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获得了混双的冠军,上届全运会混双也获得银牌。他培养出的雷振华填补了辽宁男乒15年无人参加世界三大赛事的空白。
回国已有将近十年了,于沈潼坦言把运动队当成自己的事业真的很累,但他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