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维海
方维海,1955年12月22日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1996年—1998年,方维海作为亚历山大·冯·洪堡学者,在波恩大学理论化学所从事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1955年12月22日,方维海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
1978年2月—1982年1月,就读于阜阳师范大学(现阜阳师范大学)化学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 。
1990年9月—1993年6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师从刘若庄教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
1993年9月—1995年9月,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1996年5月—1998年8月,作为洪堡学者,在波恩大学理论化学所从事研究工作。
1998年8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2018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
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方维海和合作者发展了理论方法,将有效单电子旋轨偶合算符和分子中原子近似方法相结合,在从头算MR-CI水平上,研究自旋禁阻的热解和光解反应。在绝热和非绝热反应速率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分子光解离反应机理,尤其在势能面交叉点的优化方法和应用于具体的光化学反应中,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解决了激发态结构和动力学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多次预测重要光反应机理,并为实验所证实。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网站显示,方维海先后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
承担项目
根据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网站显示,方维海先后主持了数项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和重点项目,两次受聘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网站显示,方维海先后两次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方维海把学生当做未来的科研工作者进行系统的培养,并不看重学生能为自己的研究小组做多少贡献,对学生的科研成果数量也不做硬性要求。他重视的是对学生踏实求真的科研精神的培养 。
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2013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校报》显示,方维海推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2006年以来,化学学院教学方面取得许多零的突破,物理化学学科成为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实验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本科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3项,北京市精品课程5项 。
社会任职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方维海在世界上为中原地区的理论化学争得了一席之地,被公认为中国理论化学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北京师范大学评)
方维海长期致力于理论与计算光化学研究工作,其学术造诣得到中国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是光化学反应这一重要前沿理论方向的国际知名学者,在光反应微观动力学领域有突出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校报》评)
方维海“大局观念特别强,工作善于抓重点;眼光长远,能够兼顾到各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分党委书记卢忠林评)
参考资料
方维海.北京师范大学.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