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田
古大田(1920年6月—2018年3月27日),原四川巴南区(今重庆市)人,是四川大学化工机械系的教授及硕士生导师。他是新中国初期六所高等院校开设“化工机械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专长于化工机械、压力容器、生物能源、工程热物理和能源利用等领域。曾担任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以及四川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机械工程压力容器学会、能源研究会的副理事长等职务。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与教育背景
古大田于1920年6月出生在巴南区。他的教育生涯始于1936年的端蒙小学,随后进入私立胥宇中学接受教育。1941年至1943年间,他继续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央大学附属中学深造。1944年至1948年,古大田在重庆大学化学工程系完成了学业。尽管曾在家乡的私立中学短暂任教,但由于种种原因,不久便失去了这份工作。
职业生涯
1949年重庆解放后,古大田回到母校重庆大学工作,担任助教和应用化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1952年调至四川化学工业学院(现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参与创建化工原理实验室并任主任。
1952年11月,古大田随院校调整从重庆大学调到了泸州四川化学工业学院,任讲师。
1953年开始学习俄文,准备进修化工机械专业。1954年至1956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进修化工机械专业,并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教学科研实践。
1956年回到成都科学技术大学,与罗辉、孙启才一起培养了一批化工机械专业人才。
1958年至1963年任化工机械实验室主任,讲授多门课程。1961年参加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统编会议,负责统编两本化机教材。1962年开始学习日文,1963年开始学习德语,以查阅更多国外文献资料。
1965年带领学生到宜宾天原化工厂实习并进行技术革新,取得突出成果。1973年至1974年参与编写《废热锅炉》参考书,该书受到化工界欢迎。1974年编写《高温受压热交换器和废热锅炉的热应力及过热烧损问题与设计》一书,受到同行关注。
1976年与黎廷新合编《球形容器》一书,任主编,该书受到全国化工界欢迎。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开始系统学习计算机基础和应用,自编计算程序提高研究效率。
1979年参加四川省内江某小合成氨厂“氨合成塔的恶性爆炸事故”调查,找到事故原因并提出防止办法。同年被聘为“全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
1978年参加全国化机专业改编教材编写会议,将三本专业课原教材合编成一本新教材《化工容器及设备》。1979年至1982年参加《化工设备设计全书》中《废热锅炉设计》分册的编写工作。
1979年创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生物能源研究室”,开展生物能源甲烷工程、生物化学反应器、环境保护等课题研究。1980年至1984年任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副系主任,负责全系科研工作。
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获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三十年教龄教师荣誉证书”。1986年退休,返聘至1991年,教龄共计43年。
1988年被四川省能源研究会推选为副理事长,1989年被成都市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聘为优秀论文评选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委员。同年获得中国沼气协会“为四川沼气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的荣誉和“在协会工作中,成绩优秀”的荣誉证书。1995年被聘为成都市科协第四次优秀科技论文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2000年被聘为成都市第五届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逝世
2018年3月27日,古大田因病在成都第七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8岁。
主讲课程
他主讲过多门课程,包括化工原理、压力容器、化工机器及设备、化工材料与防腐蚀、高等传热学、能源概论、节能原理等。
学术贡献
古大田在其职业生涯中发表了多篇论文,并撰写了包括《废热锅炉设计》《全面能源管理技术》《球形容器》《化工机器及设备》在内的11本著作。他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工程传热与节能设备领域长达40多年的时间,以及生物化工与能源环保领域的近20年时间。他的研究项目如农村沼气池中温发酵经济加温热源,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展示,并收录于相关文献中。
社会影响
古大田曾担任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机械工程压力容器学会、能源研究会等副理事长。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了多个学术团体的活动,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他编写并出版了多本教材、专著以及辅导资料,总计超过十本,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包括合作论文)。他所指导的研究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人物,有的被评为四川省的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还有的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参考资料
【成都九三先贤】古大田:毕生奉献化工机械专业的九三人.九三学社成都市委员会.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