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海岸侵蚀地貌

海岸侵蚀地貌

海岸主要受海水动力因素侵蚀所产生的各种形态﹐又称海蚀地貌。它是海岸地貌的一大类别。塑造海岸侵蚀地貌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但高纬度地带的海岸还受到冰冻的侵蚀﹐热带亚热带的海岸则受到丰富的地表水和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

介绍

海岸主要受海水动力因素侵蚀所产生的各种形态﹐又称海蚀地貌。它是海岸地貌的一大类别。塑造海岸侵蚀地貌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但高纬度地带的海岸还受到冰冻的侵蚀﹐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则受到丰富的 地表水和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海岸侵蚀地貌的发育过程﹐除与沿岸海水动力的强弱和海岸的纬度地带性有关以外﹐还受组成海岸的岩性的抗蚀能力所制约。结构致密﹑坚硬岩石海岸﹐抗蚀能力较强﹐但因裂隙和节理发育﹐多海蚀洞﹑海蚀拱﹑海蚀柱﹑海蚀崖。松软岩石海岸﹐抗蚀能力较差﹐海蚀崖后退较快﹐易形成海蚀平台。石灰岩海岸﹐在海水溶蚀下具有独特的蜂窝状海蚀地貌形态。海蚀地貌通常被作为判别地区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的标志之一。同时﹐海浪塑造的海蚀地貌壮丽多姿﹐不仅有嵯峨天皇巨石﹐还有曲径幽洞﹑嶙峋怪石﹐常被辟为旅游胜地。

海蚀洞

海岸受波浪及其挟带岩屑的冲击﹑淘蚀所形成的洞穴。波浪对海岸的侵蚀﹐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水位的升降﹐岩壁的干﹑湿变化加剧了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助于海浪的淘蚀﹐形成刻槽或海蚀龕。随著淘蚀的发展﹐海蚀龕向岩体纵深扩展﹐形成海蚀洞。海蚀洞多沿海岸断续分布﹐洞顶有悬突的岩体﹐一般为海浪作用的上界﹐洞 底则略低于海面。由于海岸带的构造活动等﹐海蚀洞有时出现在海平面以上的不同高度。海蚀洞在松软岩石构成的海岸﹐发育不明显﹔在较硬岩石海岸﹐发育较好﹔沿岩石的节理﹑层理等抗蚀力薄弱部位特别发育。印度尼西亚他群岛的海蚀洞纵深可达17米﹐中国普陀山海岛梵音洞也为海蚀洞。海浪继续作用﹐使角两侧的海蚀洞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桥状的海蚀拱。海蚀拱又称海穹﹑海拱石﹐常见于岬角海岸。海蚀拱进一步受到侵蚀﹐顶板的岩体陷﹐残留的岩体与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上﹐称为海蚀柱

海蚀崖

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成的悬崖陡壁。海蚀洞不断地扩大﹐使顶部悬突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坠﹐在崩坠的部位经常形成陡峭的岩壁。坠落的岩块﹑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移﹔一部分被海浪卷带﹐重新作用于岩壁﹐在岩壁上可继续发育洞穴。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尤其是花岗石玄武岩的垂直柱状节理发育处。

海蚀平台

在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在海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礁面。以后﹐平台可不断地展宽﹐直到波浪通过平台﹐能量全消耗于对平台的摩擦以及对碎屑物质的搬移上﹐海蚀崖停止后退为止。在海蚀平台上通常发育有浪蚀沟﹑锅穴﹑洼地等微地貌﹐以及由海蚀崖崩坠堆积成的锥形岩体和砂砾覆盖的波蚀残丘。平台一般位于平均海面附近﹐也有分布于高潮线以上的﹐它们是由特大暴风浪作用而成的暴风浪平台﹔也有位于海面以下的﹐它们是由波浪侵蚀作用在下限处形成的海底平台。由于海平面的变化以及构造运动﹐也可形成不同高度的海蚀台地。

白垩纪因其地层富含白垩(chalk)而得名。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细小,用手可以搓碎白垩纪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Coccoliths)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在英、法海峡两岸形成美丽的白色悬崖。白垩层不仅发育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西部也有分布。

塑造因素

构造运动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波浪作用

海岸地貌

为塑造海岸地貌最积极、最活跃的动力因素。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据理论计算,1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钟传递在绵延1公里海岸上的能量为8×106焦耳。在苏格兰东海岸曾记录到拍岸浪冲击在岩壁上的作用力,每平方厘米约为3千克以上。海浪冲击海岸,压缩岩石裂隙中的水和空气,海浪离开岩壁的瞬间,裂隙中水和空气又急剧硫胀,导致岩石粉碎,岩壁剥落。蚀落的岩屑在波浪卷带下,又撞击岩壁,磨蚀岸坡。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尤其具有较大波高和波陡的暴风浪,对海岸的破坏作用更为显著。被海浪侵蚀的碎屑物质由沿岸流携带,输入波能较弱的岸段堆积,又塑造多种堆积地貌。

传入近岸的波浪,因水深变浅而变形,水质点向岸运动的速度大于离岸运动的速度,形成近岸流。近岸流作用产生水体向岸输移和底部泥沙向岸净输移。在波浪斜向逼近海岸时,破波带内则产生平行于海岸的沿岸流动。这样,由向岸的水体输移和由此产生的离岸流、沿岸波浪流、潮流构成了近岸流系。此流系海水的流动所产生的泥沙强烈交换,形成一系列海岸堆积地貌。

潮汐作用

海岸地貌

差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海浪和近岸流作用的范围。在由细颗粒组成的泥质海岸带,潮流是泥沙运移的主要营力。当潮流的实际含沙量低于其挟沙能力时,可对海底继续侵蚀;当实际含沙量超过挟沙能力时,部分泥沙便发生堆积。

生物作用

热带亚热带海域,因珊瑚和珊瑚礁的大量发育,构成珊瑚礁海岸;在红树林和盐沼植物广泛分布的海湾、河口的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后者是平静、隐蔽的海岸环境,细颗粒物质易于堆积。在有些海岸上,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

气候因素

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等条件的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便形成不同的海岸形态,并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研究意义

增加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余公里,岛屿岸线为14000余公里。在漫长的海岸带蕴藏有极为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自古以来,海岸带是人类活动的地区,这里遍布工业城市和海港,不仅是国防前哨,而且是海陆交通的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因此,从事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岸的演变过程,预测海岸的变化趋势,对港口建设、围垦、养殖、旅游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