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柯尔尼科夫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罪与罚》的主人公。他的故事可以分为犯罪与惩罚两部分。
角色介绍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罪与罚》的主人公。他的故事可以分为犯罪与惩罚两部分.
犯罪
他是从外省到京城求学的大学生,聪明敏锐,心地善良,性格高傲,孤独忧郁,但有些怪僻。他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十分贫困,后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他付不起房租,有时甚至挨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有三件事促成了他酝酿已久但又不断反悔的杀人计划:其一是酒馆里大学生和军官关于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用她的钱能办许多好事的议论。其二是马尔美拉多夫一家的悲惨遭遇。其三是母亲谈到家中艰难处境的信。此外,他头脑中还有一种理论,即认为人分为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两类,前者天生循规蹈矩,而后者有权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为所欲为。拉斯柯尔尼科夫想试验一下自己是否属于不平凡的人,于是,他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以及老太婆的妹妹.
惩罚
犯罪以后,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惩罚。他的精神崩溃了,并且断绝了和朋友的联系。陀氏认为这说明他的为所欲为理论破产了。陀氏还认为这种理论的思想实质是极端个人主义,而这种理论产生的原因是虚无主义(即被保守派所诬蔑的无神论,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陀氏对进步思想的歪曲.
拉斯柯尔尼科夫最后在索尼亚虔诚信仰的感召下投案自首。这是一个艰难的,其间多次出现过心理抗拒的过程。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8年苦役,索尼亚和他一同去了。在索尼亚的献身精神和爱情的感召下,他逐渐发生了变化。作者暗示,他将获得新生.
背景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贫富不均、社会贫困且动荡不安的俄罗斯城市中。
杀人犯罪事件
拉斯柯尼科夫,一个怀抱着理想的法律系大学生,被贫困的生活逼的喘不过气来,不得不停止在校的课业。为了维生,他典当了身边所有的物品,而掌管当铺的老太婆,却又百般刁难、苛刻的对待这位穷学生,每次只愿意付极少的代价来收购,如此残酷的行为,造成了拉斯柯尼科夫心中的恨意。
在不见天日的日子中,走投无路的拉斯柯尼科夫忽然接到母亲寄来的家书,信上写到为了维持拉斯柯尼科夫的生活,疼爱他的母亲将仅有的养老金做抵押,希望能帮助她唯一的儿子渡过难关。信中并提及他妹妹杜妮雅的近况,之前为了帮助拉斯柯尼科夫而向史比杜里凯洛夫预支了六十俄罗斯卢布,在担任家庭教师的这段日子里,杜妮雅受尽凌辱,而自私、卑鄙的史比杜里凯洛夫甚至向她求婚,此事造成了严重的纠纷和羞辱。
史比杜里凯洛夫的太太遣送杜妮雅回家,并四处毁谤她,致使有一个多月母女俩都不敢上教堂。直到史比杜里凯洛夫良心发现,为杜妮雅提出证据,证明她是无辜的,而其它佣人们也替她辩白,这位气急败坏的夫人才转而请求杜妮雅的饶恕,并向众人宣布了杜妮雅的清白,一切的过错都是在史比杜里凯洛夫身上。
经过这一事件后,一位七等文官 - 鲁金,因欣赏杜妮雅的品德而向她求婚,从信上得知这位富裕、体面的男士,一心想讨一个出身贫寒、老实的女孩为妻,而杜妮雅正符合这些条件,由于他的态度还算诚恳,杜妮雅便答应了鲁金的求婚。
当拉斯柯尼科夫看完了这封家书之后,内心激动难平,因为他深知天使般的杜妮雅,是为了提供自己所爱的哥哥有较佳的经济条件,才愿意嫁给鲁金,想到此他实在痛苦至极!忽然间他闪过了一个念头,为了解决问题,为了让心爱的家人有安稳的生活,拉斯柯尼科夫决定谋杀对他而言有如虱子般无用的当铺老太婆。
出乎意料的是,当拉斯柯尼科夫按计划行凶之后,正巧被害人的表妹闯了进来,手足无措的拉斯柯尼科夫为了保护自己,本能的将这位不速之客也杀害了。
理论与良知的挣扎
原本即患有忧郁症的拉斯柯尼科夫,一连杀死了两个人之后,精神便进入了极度混乱、焦虑的状态,尤其是在警局中无意听见有关这案件的讨论时,竟昏厥过去,一病不起。此时,他旧有的同窗拉兹米亨细心、热情的照顾他,而他的妹妹和母亲也和他相聚了。情绪激动的拉斯柯尼科夫把鲁金给撵走了,因为他着实不愿意所疼爱的杜妮雅为他牺牲。
在这段情绪极端不安的日子里,拉斯柯尼科夫不断为自己的行为找出合理的解释,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为了大众的利益去铲除一只吸人血的虱子,而他所持的理论是: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有必要踏过尸体和血泊的。可是每当寂静来临时,他又不断地受到良心的煎熬与控告,令他痛苦万分。就这样,在他自定的理论和内在的良知相互挣扎之下,拉斯柯尼科夫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的困境之中。
舍己的典范
在一个偶然的际遇中,拉斯柯尼科夫认识了苏妮雅,这位善良的女孩,为了家中的生计,牺牲自己,甘愿沦为妓女。在第一次两人的长谈中,苏妮雅对上帝的信心和敬畏,令拉斯柯尼科夫大惑不解,而在他的要求之下,苏妮雅为他念了段圣经,记载拉撒路复活的事件。从苏妮雅的身上,拉斯柯尼科夫强烈的感受到一位拥有盼望的弱女子,在苦难中所散发出的光芒。
一种特殊的吸引力,促使拉斯柯尼科夫在苏妮雅面前,完全的开放自我,坦承行凶,并抒发出积压已久的内心情绪。
和苏妮雅完全舍己、牺牲的精神相较之下,拉斯柯尼科夫顿时感到自己的自私,在一层层的自我剖析后,他深知犯罪的真正动机是为了个人利益,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而非为了他人的幸福。当拉斯柯尼科夫了解这些之后,他整个人几乎完全崩溃,因为良心的谴责不断的逼近他。
最后审判
拉斯柯尼科夫向苏妮雅坦承行凶之后,起初仍不愿到警局自首,因为他仍想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早已怀疑他的法官斗争一番。然而他在受良心折磨的压力之下,令他决定选择受苦来为自己所犯的过错赎罪,因为唯有受苦,才能减少他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在自首前最后一次与苏妮雅的会晤中,苏妮雅送给了他一个柏木制成的十架项链,并期盼他能真心的做一次祷告,真心认罪。就这样,拉斯柯尼科夫一步步的走向警局,接受法律的审判。
流放与重生
经过审判之后,拉斯柯尼科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八年,苏妮雅亦跟着他到西伯利亚,藉裁缝维生,可是起初拉斯柯尼科夫对苏妮雅的态度却是粗暴的,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重创,虽他选择了受苦来换取良心的平静,可是却又因无法打从心里认罪而痛苦不堪,因此每次见到善良的苏妮雅时,他便觉得羞愧、难过。
而在狱中的同伴们对他是极不友善,但却对苏妮雅十分尊敬与喜爱。拉斯柯尼科夫不愿正视自己对苏妮雅的感情,直到苏妮雅大病一场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是何等的爱她!不愿与她分离!于是拉斯柯尼科夫终于决定用无限深挚的爱情,来补偿她所承受的一切痛苦。
经过了这番风雨,当拉斯柯尼科夫再次将苏妮雅曾送他的『新约全书』 拿出来,他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念头:「难道现在她的信仰不能成为我的信仰吗?」,见到了苏妮雅的生命呈现,拉斯柯尼科夫决定踏上信仰的路程,即使将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
角色分析
小人物
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罗斯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作者笔下的京城圣彼得堡是一派暗无天日的景象:草市场上聚集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中挣扎着投河自尽的女工,穷困潦倒的小公务员被马车撞倒在街头,发疯的女人带着孩子沿街乞讨……与此同时,高利贷老太婆瞪大着凶狠的眼睛,要榨干穷人的最后一滴血汗,满身铜臭的市侩不惜用诱骗、诬陷的手段残害“小人物”,以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荒淫无度的贵族地主为满足自己的兽欲,不断干出令人发指的勾当……作者怀着真切的同情和满腔的激愤,将19世纪60年代沙俄京城的黑暗、赤贫、绝望和污浊一起无情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双重人格
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这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有时甚至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到了毫无人性的地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然去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政府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
上帝的信仰
然而,作者作出的上述揭露和批判仅仅是从伦理道德观念和宗教思想出发的。作者认为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作者还力图把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归结为抛弃了对上帝的信仰所致。用索尼娅的话来说,是因为“您离开了上帝,上帝惩罚了您,把您交给了魔鬼!”作者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安排的一条“新生”之路,实际上就是一条与黑暗现实妥协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索尼娅的道路”。作者把索尼娅看作人类苦难的象征,并在她身上体现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作为一个黑暗社会的牺牲品,一个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索尼娅的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典型意义,但是作为一个理想人物,这一形象却显得十分苍白。显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宣扬的这些宗教思想,与整部作品所显示的强大批判力量是不相协调的:这里充分表现出作者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文学评价
《罪与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外,这部小说场面转换快,场景推移迅速,主要情节过程只用了几天时间,在浓缩的时空中容纳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小说的时代色彩和政论色彩十分鲜明。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