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禹东
简介:李禹东,1988年10月8日出生于太原市。2010年6月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学与政治学专业。80后畅销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包括散文集《狂若处子》、《带刺的莎士比亚梦》、长篇小说《夜案》、《》、《人间犬吠》、《失焦》。
人物介绍
小学六年级完成长篇侦探小说《夜案》,被业界誉为中国首部中学生侦探小说;初中时期,创作完成中国首部中学生悬疑长篇小说《罨》和散文、杂文集《狂若处子》;高中初期完成了20多万字的散文集《带刺的莎士比亚梦》。《狂若处子》被评为第六届“威龙杯”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金奖;散文“一幅幅画面”被评为第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国家级一等奖。散文《我来说韩寒》被选入“07当代中国散文精选”。2010年9月获得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中国当代散文奖”。2016年6月8日受聘成为察哈尔学会最年轻研究员。同年,荣获第四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长篇小说佳作奖”。
主要作品介绍
《夜案》
1999年,当时还上小学的李禹东被阿瑟·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所吸引,利用课余时间,他坚持写书。历时六年,终于修完成了长达15万字的侦探小说。出版前,《夜案》曾以手抄形式在校园内广泛流传,同学们成了李禹东的第一批读者。
《罨》
《罨》讲述了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年轻漂亮的旅馆大堂女经理意外被杀,留下的全部线索就是她身上的一把匕首。
是谁杀了她?旅馆里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被圈定的嫌疑人被侦查人员一个个地排除了,但侦查人员的判断离真相越来越远……专家称,这部小说在创作上突破了以往侦探小说就案子写案子的模式化路子,而是把更多的笔墨用在对人性的挖掘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描述上。
《带刺的莎士比亚梦》
《带刺的莎士比亚梦》是一份校园生活的忠实纪录,学校的日常活动及相关事件、场景构成作品的重要内容。李禹东十分热爱思考,他对各种社会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他在作品中记录了自己似乎过多地遭受社会不合理现象冲击的现实,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上的、心智上的矛盾,其中着笔最多的当然是围绕文学创作所发生的一切,而且,在他身边总是时常发生着让他无所适从的变化,这使他的作品蒙上了一种与年龄不大相称的忧郁、苦闷与彷徨的色彩。
《狂若处子》
因出版全国首部中学生侦探小说《夜案》而一夜成名的山西省少年作家李禹东日前又出新书,披露他成长历程的散文集《狂若处子》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李禹东19岁时曾说:“现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的发展。”“现代考试所认为的好文章就是大家熟知的三段式的文章,一般只要开头和结尾写的好的就可以算好文章,我不屑写这种文章,我要写的文章是经典文章。”“我还想读大学,我想知道读了大学到底比别人长在哪里。”
《人间犬吠》
2013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人间犬吠》主要以两条走散的流浪狗沛沛和波仔为线索,以沛沛主人雨泽和波仔主人尔曼在偶遇中产生的短暂爱情故事,从而引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雨泽是一位作家拥有非凡的才华和学识,曾在英国留学,在那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初恋方惠惠,在一次宴会过后意外的“一夜情”,他们的感情终于走上绝路。在与尔曼牵手后,他展开了对故事的搜集,却意外地获取了惠惠的消息。当雨泽逐步了解这位初恋情人所经历的种种苦痛后,内疚感油然而生。留学生的奢靡、混乱的情场,以及尔虞尔诈的职场和商战,在所有人为名为利在痛苦矛盾中纠缠时,两只流浪狗沛沛和波仔的种种经历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心灵触碰…
《失焦》
小说《失焦》围绕着方显达这个小人物的一生经历展开。方显达出生寒门,从小立志发奋要改变自己的面貌,尤其是父亲意外死亡、家庭有了变故后,更加激起了他要做“人上人”的决心。然而,老天总是不帮忙,似乎老是在捉弄他,一次次地深陷于矛盾的漩涡之中,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失去了爱情、失去了家产、失去了母亲……作者利用第一人称的多头叙事手法,在结构上巧妙布局,语言上精练准确,使故事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生动感人并耐人寻味。
学会授聘
2016年6月8日,中国察哈尔学会授聘研究员仪式在山西省城太原市举行。察哈尔学会秘书长张国斌亲自为山西85后畅销书作家李禹东颁发了研究员聘书。李禹东也成为了察哈尔学会迄今最年轻的研究员。
察哈尔学会这样评价李禹东:
李禹东在创作中试着从认知社会本质的角度,通过描写人物内心表达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写作上有充分的艺术自觉,这些对于一个85后青年作家难能可贵。
察哈尔学会作为国内外著名的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智库吸收先进的学者、优秀的研究员,期待李禹东结合自身经历与察哈尔学会在中西文化沟通层面上携手探索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又易被西方接受的公共外交话语风格。相信李禹东的加入将会为察哈尔学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一股清新氧气。
社会评价
“这位年轻的写作者,通过写作,发现了自己,也发现了更多的他者,他对社会、对人的精神腾飞与跃动写得格外踏实和沉稳。”——梁鸿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