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板樟山隧道

板樟山隧道

板樟山隧道(BanzhangshanTunnel),是中国广东省珠海市境内一条连接翠香街道和吉大街道的过山隧道,位于板樟山之下。

板樟山隧道于1988年正式开工建设;于1990年竣工通车。

板樟山隧道全长1210米,宽12.3米,高7.45米。

历史沿革

1988年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11月后进洞。

1989年6月19日,贯通下行线。

1990年11月25日,建成通车。

2018年3月16日,就板樟山新增隧道事宜,珠海市公路局召开了媒体见面会。

2019年8月18日晚8时50分左右,随着上行隧道爆破工作的完成,板樟山新增三条隧道全部顺贯通。

2020年,板樟山慢行景观隧道开通。

隧道位置

板樟山公路隧道,位于珠海市拱北区迎宾大道的延长线上,距澳门边防联检大楼北侧约1千米,是珠海市主轴交通规划路一南山大道的取直重点工程。

位于珠海市吉大九洲大道,穿越香洲区拱北街道两区间的板樟山隧道。

隧道设计

隧道结构

由于通风排烟的需要,设有吊顶板和斜井通风道。拱部为三心圆

隧道参数

隧道设计为上下行双隧分体四车道,单向行车方式。设计车流量为每小时2050辆。上、下行单隧各长1210米,宽12.3米,高7.45米,上部为半圆拱。斜井通风道坡度为25°,斜长207米,宽8.9米,高7.1米,。隧道内设人行横洞两处,分布在隧道中部,将隧道划分成三段,每段约长400m。洞内路面为水泥砼标号为40,上层序18cm;下层为11号贫砼,厚10cm.

设施设备

隧道设有十个完善系统,提供照明、通风、消防报费、通信、通告显示、电视、广播、车辆探测、交通讯号模拟显示屏及中央控制台等,并在中央计算机控制室,将此十个系统联系起来,实现了能源自动调控、运行自动监视、事故自动报警及车辆类型及数量自动记录等现代化运营管理,因此功能是比较齐全而先进的。

为了应对晚高峰时期从西区或拱北街道回到香洲区的车流,缓解隧道的拥堵,珠海市首个隧道口红绿灯在板樟山隧道设立,每天晚高峰时启用。

截至2020年6月,板樟山慢行隧道内采用“普通照明+景观照明”结合,在隧道中间段有近50米的视频动画投影段,两边各20台投影在墙体上投射出动态画面。

建设成果

整座隧道地质条件良好,围岩为浅灰色及肉红色花岗石,除洞口围岩等级较低(为I类),全洞无直类围岩外,其余以IV类围岩为主,尚有V、V1类围岩。VI类以上的长度约占80%,因而在遮阳棚之后紧接着就是正淌,两洞中心距为35m。

洞内地下水出露不多,个别地段有裂隙水,水量亦不大。其中仅在IV、V类围岩间发现有数米宽之挤压破碎带,设计单位确定为I类围岩。为了防止地下水渗深,下行线仅在衬砌接头处铺有止水带,而上行线中隧道则全铺有厚1.2mm的聚氯乙烯塑料排水板。而洞内设4‰单坡作纵向排水,流向拱北街道

文化特色

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通车典礼,彭真同志为隧道题名,余秋里、叶选平、梁广大同志为通车剪彩。党和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同志以及海内外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均对板樟山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价值意义

这座隧道的建成通车,不但可以避免绕行3千米,改善了市内交通,而且对改善按资环境,促进特区建设和“内联外引”发展经济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张琦评)

板樟山慢行景观隧道建设,是珠海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大创新举措,也是事关百万市民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板樟山新增隧道是珠海市重点项目,分为两条双车道隧道和一条人行的慢行隧道,与原有隧道形成双向八车道的隧道体系,将极大改善交通状况。(华夏经纬网评)

参考资料

今天,珠海板樟山新增隧道通车!国内最长的慢行隧道来了!_市民.搜狐网.2021-07-18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顾胜杰局长带队调研板樟山隧道新增隧道工程.珠海市人民政府.20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