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栖霞路

栖霞路

青岛市八关山东麓修建福山路的同时,也建了一条平行的相见町,即栖霞路,与相邻的牟平路等都是用胶东半岛一带的县名作为路名。

建筑特色

栖霞市路上的名人与建筑

法国驻青岛领事馆建在栖霞路5号,其他各国领事官邸与领事馆不在一起,惟有法国领事馆邸与领事馆是相邻的。20世纪40年代,法国领事馆迁至栖霞路8号,这里现在仍可以见到几座法式风格的建筑。

栖霞路6号则曾是芬兰驻青岛领事馆。

著名作家,教育家吴伯箫1931年来青岛,在国力青岛大学任职员,收入少,无法与教授们相比,只能住在栖霞路上的平房,房子的另一个门开在福山区路上。他自题居室为“山屋”,并在文章中说:

“屋是在一山坡上的,门窗开处便是山。不叫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正对着天空。无已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山屋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

吴伯箫在“山屋”创作了《岛上的季节》、《马》、《野孩子》、《啼晓鸡》等一批散文,结集为《羽书》,交给了王统照先生。

抗日战争期间,吴伯箫去了延安市。王统照在“孤岛”上海市,他未忘记吴伯箫的《羽书》,把它交给了巴金,作为“文学丛刊”之一种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吴伯箫本人于十几年后,才看到了自己第一本散文集《羽书》。吴伯箫念念不忘剑三先生(王统照),也念念不忘青岛市。解放后,这一带改建为黄海疗养院,“山屋”被拆了。

同吴伯箫旧居一门在栖霞路,一门在福 山路上一样,英国圣基尔斯学校也是在福山路10号、栖霞路16号。

旧青岛有一批外国人办的学校,招收各国在青岛、山东省、华北等地侨民子女读书。其中以日本学校为最多,有两所中学、5所小学,遍及四方、沧口。美国学校在湖南路3号,德国学校在江苏路基督教堂旁,俄罗斯学校在莱阳路。英国学校就只有在栖霞路的这一所,开办于20世纪30年代初,1938年停办。

2002年,英国七旬老人詹姆斯投书《青岛早报》说,幼年时代生活于青岛,信中有几张老照片,其中一张是他姐姐就读的学校,那所学校就是圣基尔斯学校。从照片上看,1937年时该学校的师生人数不少。

1929年中国国民党政府接管了青岛市,在青岛成立了国民党青岛市党部,青岛大资本家刘子山太平路上一座3层大楼捐献给了国民党,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就设在这里。

国民党青岛市党部的机关报叫《民国日报》,社址在中山路上。1932年《民国日报》发表一篇报道,把刺杀日本天皇的韩国人称作“义士”,日本人借此滋事,日本驻青领事向国民党提出“抗议”,又纠集了上千日本人捣毁了《民国日报》社,放火焚烧了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大楼被烧去了一层多,他们还蛮横地不准修复。

国民党青岛市党部请示蒋介石,蒋介石批示不准与日本人摩擦。中国国民党不顾民族大义,竟然屈服,将青岛市党部迁到了栖霞路13号办公,门口甚至不敢挂牌子。

解放后,栖霞市路上的房舍有些成为了黄海疗养院,有些做为远洋轮船公司用地,有的划归黄岛饭店。

这里有几条石阶路连接栖霞路和福山路,颇受观光客的青睐。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