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草庙村

草庙村

草庙村位于嵩县城南、纸房镇西南7公里处,现有沿河公路直达,并通至沟内十余里毛沟、秋盘村,合称为五道沟,缘起伊河陆浑水库南岸第五道分支。草庙村居五道沟中段开阔处,呈鱼肚形盆地。村属主要河流有石门沟河(全长3.5公里)、五道沟河(流经本村5公里左右)至草庙村凤凰岭脚下合二为一,下流十余里汇入伊河

基本情况

五道沟历史久远,最远可溯至上古“陆浑部落”,有远古后羌族战败西迁,“陆浑戎”失散,村落便不复存在。草庙村中所传民间传说多与汉代有关,至盛唐时期,河南五道沟有大户党姓人丁兴旺,后到处遗留党姓坟冢。(现学校所处即为坟冢,留下大小石碑无数)至宋后,各地混战、土匪占山为王,民不聊生,五道沟因地势险恶渐杂草丛生,杳无人烟。自清代后有韩、王、张迁入,开荒种地,繁衍后代。

草庙村名,由来已久,最可信的当是“刘秀修庙”。山上有一小庙,因年久失修,断壁残垣,神像裸露,杂草丛生,深可没人。刘秀掩马嘴,衔铃环,登高处,藏于神像后。王莽不见刘秀踪影,沿南路而行。后刘秀脱身,高呼“草庙救了我”。既而进东沟,翻倒回,一路东行。后刘秀登基重修此庙,重塑神像,此地便取名草庙至今。

地理环境

草庙村位于嵩县城南、纸房镇西南7公里处,现有沿河公路直达,并通至沟内十余里毛沟、秋盘村。草庙村居五道沟中段开阔处,呈鱼肚形盆地。全村总面积3.9平方公里,14个村民组,36个自然村,分布于两沟一坡,两沟即石门沟和五道沟,一坡即瓜坡。全村共640亩沙坡旱地,分嵌于沟岔两边山腰间,沟涧旱天断流,雨季洪水滚滚注入伊河

村属主要河流有石门沟河(全长3.5公里)、五道沟河(流经本村5公里左右)至草庙村凤凰岭脚下合二为一,下流十余里汇入伊河。

解放前五道沟河水常年不断,出行可以坐船,沟内地主卖粮划船直达洛阳市。老辈传言:唐朝武则天修洛阳宫,曾来五道沟选取木头。古时曾有官道通木职街乡,又因毛沟有产银的官银洞,现留有古道路遗址。58年大炼钢铁,村民上山砍取木材,曾有5人合抱的大树。

居于村中最高山脉--丈道山,海波800米以上,山顶眺望可俯视嵩县县城,天气晴好,可以看到陆浑水库全貌,是嵩县县城附近最高的山脉。山涧遍生各种药材、山果,顶上残有战壕,是为国民党13军某部抗击日军所筑,百亩松林形成天然氧吧。

村中最底处韩湾组,海拔不足200米,是草庙村韩氏族地,随着地表植被的破坏,河滩抬高,韩湾正在逐渐上移。

游玩贴士

沿草庙公路至五道沟沟门沙场,有一外伸石岩,人称“香炉石”,古时下有小庙,船家路过必拜之,95年开山修路,用炮炸石也未撼动分毫。入沟2-3里河内有水,生大蟹,长合和草(河草,俗名水芹,因其味美县城酒店有人大量采购),河内有三座巨石,呈鼎足状,传为刘秀支灶做饭所用,有名“支锅石”,因修路一块巨石埋在路基之下,而下侧巨石受山水冲刷,位置有所变化。附近两座山头对持,称“大小龙头”。至草庙村韩湾山壁上突出一块巨石,呈古锁状,便是“金驹传说”所在,前行不足500米,右侧山顶似有一伟人歇足,称“压虎岩”前行一村曰“石窑门”有历史久远石窑一窟,仰视可见一崖,风景秀丽,身侧绿林,脚下小溪,时时清风扑面,上半山可见一回形石圈,有山羊与其中即使无人看管也不得出,对面山崖便是传说中的“箭穿崖”。

凤凰岭下分二沟,一侧,石门沟,可追随“王莽刘秀”的历史足迹,逛竹林,采山果,在油菜花中捉蝴蝶,欣赏“左青龙(山)右白虎(岭)”,在石门一线天穿行,最后到水库吃农家饭:红薯檀叶玉米粥、各式时令山野菜;另一侧直至毛沟、秋盘赏深山土色,可上“祖师顶”膜拜古代道教祖师炼丹圣地,可入老林“冰洞”(每年夏天6-7月,山洞中还结有大量冰块)……

经济产业

建国前,草庙村穷山恶水,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极差,全村耕地面积不足50亩,全村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没有耕地,靠逃荒要饭给人做长工过活。建国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通过互助组、初、高级社、人民公社,以及农业学大寨,大搞填沟改滩造田,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

草庙村林果业发展始与1961年,全村人民在石门沟坡地改造一果园,嫁接栽植苹果、梨500余亩,因管理不善而失败,后根据本地具体情况改种油桐,先后数年累计种植油桐3000余亩,年产油桐50000亩,现有山坡基本上全是油桐,春暖花开季节,满山遍野一片洁白。

1977年前,有土地面积690亩,粮食单产仍不足250公斤,1978年后,加大农业投资,购置喷灌机5部,修水渠5000余米,河沟两边的100亩土地得到灌溉,粮食产量有一定提高。1990年后,又加大了农业投资,架设高压线路1200余米。2000年冬高压整改,2001年低压整改,添置小型潜水泵100余个,架设排灌一座,基本解决了人畜用水难问题。使200余亩土地旱涝保收,粮食产量也有原来得3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

1999年以来,农民经济意识增强,又把视线从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向经济作物。开始种植蔬菜、花卉等良种外繁,现已初举规模,中药材种植也大面积发展。加上劳务输出的补充,由1997年前的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提高到人均收入940元。

2000年至今,村中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村中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逐年增多。虽有一些家庭盖起两层小楼,也多是空巢家庭。

社会事业

解放前后,五道沟文化教育极为落后,识字者极少,1951年成立村小,1958年办起初级中学,累计在校学习者200余名。随着时代的进步,地理条件的变化,曾三迁校址,到1965--1979年改为乡办中学,曾一度发展为草庙高中,为整个五道沟三村(草庙村、秋盘村、毛沟村)二岭(高梁、邓岭)培养了大批人才,现任村两委干部、教师皆出自这所学校。

1975年前,草庙村没有一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1980年教师队伍的更新,教育体制的改革,草庙高中随之改为草庙联中,后20余年间,先后培养30多名优秀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1992年合点并校,取消了草庙中学。1996年后在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帮助下草庙小学在原中学旧址上建起一栋3层教学楼、两层教师办公楼,建筑面积893平方米的现代化校舍,共计造价38.74万元,并争取“世行贷款”三万元,全部购置教学仪器,并购置图书4000余册。

2004年在驻村工作队----河南省电力公司集团公司的帮助下,先后建设两层学生宿舍楼、图书楼、停车棚,收受捐赠图书4000余册,各类教学仪器、用品、电视、电脑等,成为嵩县山村教育的一颗明珠。

2010年,因感于村中留守儿童人数的增多,课余时间教育管理难以进行,村两委和村小学共同努力,成立草庙村“留守儿童之家”,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五道沟人,祖祖辈辈肩挑背扛,进一次县城要过一道沟,翻一架山。1974-1975年草庙人民苦干两年,修通盘山公路8公里,1995年又沿河道开山垒筑,付出多人生命,在半山腰开通公路10余公里,实现全村组组通简易公路,交通条件大为改观。2005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重新修沿河公路,并实施全面硬化,实现公路硬化10余公里。

草庙一直是五道沟的经济、文化中心。建国初期,草庙村组建了一个医疗室,从外地聘请数名医生,1968年合作医疗时期,已有本村医生两名。现在已发展为一所现代化的卫生室,有专职医生3名,乡村人畜医生7名,基本上解决了人畜就医问题。

民间传说

草庙村的传说

草庙村名,由来已久。草庙又称曹庙,原是供奉火神的一个小庙

相传,王莽刘秀路经此地,刘秀单枪匹马进入五道沟,但见两山对峙,山清水秀,泉水叮咚,鸟语花香。尤其是看到一山形似巨龙饮水,因留恋山水,放慢马蹄。忽听人嘶马鸣,便慌不择路,沿河涧小路而行,但见两沟并出,不知行其左右,便打马跑上一丘形小山。山上有一庙,因年久失修,断壁残垣,神像裸露,杂草丛生,深可没人。刘秀掩马嘴,衔铃环。

草庙村故事---压虎岩与伟人像

相传,上古时代五道沟草木繁盛,土地肥沃,丈道山下散落着几户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倒也平安。忽有一日,丈道山上出现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昼伏夜出伤害生灵,噘食牲畜,人们惶惶不安,携家外逃。

却说丈道山下有一户人家,母子二人,母亲已过古稀之年,其子名叫章环,二十有三,因家贫尚无娶妻。章环人高马大,力大无比,单手能举千斤石。章环看到老虎伤人,乡亲举家外逃,便和老母亲商议,要平虎患,为乡亲解忧,母亲欣然应允。

第二天,章环手拿担柴扁担潜伏在箭穿崖顶。夜幕降临,老虎终于出现,章环大吼一声跳将出来扑向老虎,与老虎展开了搏斗,一扁担没有打中老虎,老虎跳将起来,从天而降,章环丢下扁担,双手抓住老虎前爪滚到地上。从黄昏一直打到半夜,老虎渐渐失去了威风,章环翻身骑在老虎头上,抡起铁拳猛打,老虎七窍出血,章环也因体力过度,失去了知觉。

第二天清早,人们战战兢兢开门出来,抬头看见山顶上一人骑在老虎头上,当人们爬上山顶,发现章环和老虎已经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山岩,人们便把这块山岩取名压虎岩。

在一定的角度观看压虎岩,虎头上的人头酷似伟人头像,眼鼻口以及头发清楚可见,因此人们又把它叫做伟人像。在晨光中伟人像更是栩栩如生。

草庙村故事传说---金马跃涧

很久以前,有一人名叫韩富贵,从伊川县白沙镇迁居五道沟。他一担两筐,携儿带女进入五道沟。但见两岸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进沟约五里,见一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便割草造庐,开荒种地,繁衍后代。有一年夏,自家菜园结出一根黄瓜,长尺余,三棱,甚为奇怪。秋季发洪水,其他蔬菜概不幸存,只留黄瓜一根。有一智者见之,告诉韩富贵:“这根黄瓜,是一把打开对面石门的金钥匙,但必须长够100天。到时候我就来了。”韩富贵细心呵护这跟黄瓜。转眼到了99天,他疑心智者要来,必定和他分东西,他提前摘下黄瓜,插入石孔,石门轰然有声,列开一条缝,三尺左右。一道金光射出,定睛细看,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内有一女正赶着一匹金马,在碾金豆子。韩富贵拉人人不走,打马马不动。女子高喊:“钥匙不熟,石门将闭。”韩富贵伧忙间抓了一把金豆,夺门而出,山门即合。当天夜里,金光一闪,金马跃出,窜之后山,众人见之,全村围捕,金马飞奔,蹿上章岛山,沿岭飞跑,不料前有断岩,高数十丈,宽十丈余,金马长嘶一声,四踢腾空,飞过断岩,金光四射,马蹄踏入岩石半寸,至今尚存。此后金马再无出现。后人将马到过的地方取名“马驹岭”,金马跑过的岭取名“跑马岭”,金马跃过之处取名“金马跃涧”。

草庙村故事传说----箭穿崖

箭穿崖位于五道沟中段丈道山北麓,东接跑马岭,西接压虎岩。山下一村名唤石窑门,石窑门村后有一条沟叫作后沟,进沟200米向北便进入箭穿崖。初入山势较缓,渐入渐陡,上至200米左右,谷峡崖高,两山之间宽不过30米,高却数十长,两山对峙,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提起箭穿崖,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呢。

相传宋朝年间,杨家将出生入死,征战疆场,七郎八虎战死沙场,为国捐躯。奸臣潘仁美,里通外国,祸国殃民。一日杨门女将杨八姐在杨摆垛(高岭村后山)操练兵马,忽见潘仁美与金朝窃窃私语,鬼鬼祟祟,杨八姐怒火中烧,大吼一声,一脚踏在杨山上,一脚踏在杨摆垛,拉起神弓,一声巨响,山崩地裂,箭头穿山而过,把跑马岭射出一道深壑。箭头窜过邓岭,撇下一土堆,形成红土岭,箭头带一束白草,落到邓岭牌家房后,形成一白草堆,现依然存在。箭头落入伊河北岸。后人把箭穿过的沟取名箭穿崖,把箭头落的地方,取名箭沟,也就是现在何村乡箭沟村。

草庙村故事---凤凰山的传说

草庙村委大院和草庙小学都坐落在凤凰山脚下。据说,很久以前,这里原是一片平原,属石门沟、毛沟、秋盘三沟交汇处,这里住着一个凶狠、残忍的老太婆,家有良田百亩,养有家丁恶奴。她家有一名唤彩霞的仆女,她对仆女非常凶狠,非打即骂,彩霞常常食不饱腹,衣不遮体,干的是牛马活,吃的是猪狗食。

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地主婆命彩霞去洗衣服,彩霞眼含热泪走到河边,砸冰取水,洗呀洗呀,从清早洗到中午,饥饿、疲劳、寒冷使她昏倒在河边。这时天空出现一只五彩羽毛的凤凰落在彩霞身边,它要把彩霞带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它刚驮起彩霞飞上天空,却被地主婆发现,她命家奴乱箭齐发,凤凰身中数箭,长鸣一声,从天空坠落,化为一座大山,盖住了地主婆的庄园,地主婆和家奴被压在山下,后人为了纪念凤凰,就在凤凰头上盖了一座庙,取名凤凰庙,后被北顶娘娘庙所代替。

一条沿河公路穿行在凤凰山脚下,路左是草庙村委,卫生室,文化广场,路右是草庙小学耸立的教学楼,另有几家百货商店,磨坊,压面条铺,有人戏称这里是草庙村的“中南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