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血雉属

血雉属

血雉(食虫类:Ithaginis cruentus),又名血鸡、松花鸡,是雉科血雉属中的唯一一种,有15个亚种。雄鸟胸部、颈部和面部的鲜红色羽毛赋予了它“血雉”的名字。雌鸟的羽毛色为统一的昏暗的红棕色。血雉生活在尼泊尔、印度锡金邦、缅甸北部、中国西藏及西北部的山区,一般喜爱雪线附近的针叶林、混合林和灌木林。血雉是锡金王国的邦鸟,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物种。

形态特征

血雉体形居中,介于鹧鸪环颈雉之间。头有羽冠。体羽大都细长而松软,在雄雉大多为矛状,尾羽及有些冠羽和翅羽等的羽支还呈离散状。嘴形短厚而稍曲;眼周有很小的裸出部。两翅短圆:第1枚飞羽较第2枚短得多;第2和第10枚几乎等长;第5和第6 枚约等长,并是最长的。尾羽14枚,略呈圆尾状,最外侧一对比中央尾羽较短约3厘米。尾羽换羽从中央一对开始,与鹑族无异。跗蹠长而强,较中趾连爪稍长些;雄雉具有1—2 或更多的短距;雌者无距,或仅具不很发达的距,很像瘤状。雌雄异色。

栖息环境

血雉是高寒山地森林及灌丛雉类,栖息于雪线附近的高山针叶林、混交林及杜鹃灌丛中,平均海拔多在1700-3000米。有明显的季节性的垂直迁徙现象,夏季有时可上到海拔3500-4500米的高山灌丛地带,冬季多在海拔2000-3000米的中低山和亚高山地区越冬。白桦红桦山杨山柳冷杉属华西箭竹为典型栖息地内的主要树种。

生活习性

血雉的食物主要以植物为主,已经记录到90多种,常常用嘴啄食,边走边吃,啄食的速度很快,但很少用脚和嘴刨食。食物的种类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季和春季以杨属桦树松树杉木、漆树、椴树等各种树木的嫩叶、芽苞、花序等为食;夏季和秋季主要食物有忍冬胡颓子、荚、野蔷薇、石荚菜、悬钩子属草甸毛茛等灌木和驴儿韭等草本植物的嫩枝、嫩叶、浆果、种子,以及苔藓植物地衣等,还记录到鳞翅目幼虫、蚱蠓、金花虫科等昆虫,以及唇足纲、蜘蛛等10余种小型无脊椎动物食物。

分布范围

血雉在中国分布于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印度东北部、尼泊尔锡金王国不丹和缅甸西北部也均有分布。

繁殖方式

血雉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6月份,随地区和分布平均海拔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单配制。雌鸟5月初开始产卵,在灌木丛中、岩石下,或在林中大的倒木旁,找一个隐蔽的凹地将一些落叶及青苔松针蒿草和细根等抓或啄在一起,用身体压迭,使之堆成疏松的巢。筑巢于冷杉属树木基部的树洞中,以干树叶铺于枯枝上而成,上面铺垫自己的羽毛。 巢呈浅碟形,大小为外径19-27×20-24厘米,内径13-21厘米,深4-8厘米。巢口向阳,光线充足。筑巢之后便开始产卵,每隔2-3天产一枚卵,满窝约3-9枚。卵呈浅黄色,其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一的浓赭色或浓褐色斑点和较小的暗色细纹。雌鸟每次产卵后,常在巢内静卧30分钟左右才离巢同雄鸟一起觅食,但一般不远离巢区。产完最后1枚卵后才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白天在巢附近活动,并负责对巢的警戒,夜晚栖于巢附近树上。雌鸟在孵卵期间甚为恋巢,特别是孵卵后期,常常人至巢前亦不离巢,有时甚至用树枝驱赶亦不出巢。每当雌鸟出外觅食前,总是把一些枯草叶或羽毛盖在卵上,把卵隐蔽起来,觅食的地方也离巢不远,约在100米左右的范围内。经过28-29天的孵化,早成雏就破壳而出了。

保护现状

血雉被列入CITES濒危等级:附录II(生效年代:1997),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易危(生效年代:1996),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二级。各地种群数量极不平衡,其中以两个保护区的种群密度较高,这表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血雉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资料

湖师标本馆⑲ | 血雉——高山隐士.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24-08-13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血雉现身四川金川[组图].中国网 .2024-08-13

血雉-濒危鸟类 Ithaginis cruentus.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