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堡子村

堡子村

四川省大竹县乌木镇堡子村,2004年,原堡子村、张家村、农科站合并为现在的堡子村。农业村,境内的乌木水库是知名的旅游景点。

简介

2004年,原堡子村、张家村、农科站合并为现在的堡子村,干部职数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济发展不平衡、历史遗留问题多,是全县有名的“问题村”。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一班人深知,只有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办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包糟。”行路难一直是村党支部的一块心病,群众怨声载道。2005年,“三村建设”启动伊始,他们就把目光放在了基础设施的改造上。“组组通公路,人人走上水泥路”,村党支部一班人下定了决心。全村党员、干部人人怀揣一本“民情调查本”,建立“‘三村建设’备忘录”,走村串户,坐下来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话新村,展前景。目标明晰后,全村力量迅速凝聚起来,仅两年时间新修村组道路7条9.8公里,硬化道路1条0.7公里。道路通,观念变。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积极性高涨,纷纷改水、改厨、改厕,650余户农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村“两委”立足建硬队伍、巩固发展,上任后就走访群众,听取意见,明晰思路,进一步规范村两委议事制度。堡子村与相邻的凤山村修机耕道占用5组村民廖提海的田土问题多年没得到解决,村“两委”通过多次协调,为廖提海调整了田土,并补偿2450元粮食损失款。廖提海翘起大拇指称赞村干部:“没想到长达8年的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届村干部真是好样的!”

村党支部书记说:“群众不富,我们内心有愧”。支部一班人立足本村地处城郊的优势,确立了重点发展乡镇企业、服务业、劳务输出和林果生产等四大支柱产业,招商引资、搞活商贸、发展近郊旅游,依托辖区内现代农业示范园、水产养殖示范园、县畜禽养殖良种场等科普示范基地,引导村民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全方位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档次。现代农业示范园、水产科技示范园、兴盛麻纺厂、富达麻纺厂等10余家企业进村落户,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0余元,高出全镇人均收入255元。

堡子村以“三村建设”为契机,倾心打造了“绿野芳洲”、“绿水竹”和“金果林”休闲产业等,开展“讲道德、树新风、守诚信”,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城乡共建文明新村”、“无毒社区”等活动,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创“十星级文明户”586户、五好家庭户488户、遵纪守法户596户。一个支柱产业发展、精神焕然一新的新堡子正伸开双臂,笑迎美好明天。

旅游景点

乌木水库

大竹县乌木水库是一座集灌溉、发电、城市供水、养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型水库。不仅担负着大竹县山前7个区、18个乡镇近8.9万亩农田灌溉任务,还肩负着水库下 游210、318国道线,下游5个场镇近20万人、300家工矿企业、10万亩耕地的防洪保安任务,而且还承担了向县城工业及生活供水的重任,地理位置比县城高17米,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战备水库之一。

该工程于1958年9月破土动工,1960年3月竣工。水库集雨面积70平方公里,年蓄水量4100万方,总库容5310万方。从1961年至1978年进行了渠系配套工程建设,经过五期施工,共建成左、右、新干渠3条,全长71.8千米,支渠23条,长152.4公里,斗渠65条长115公里。

这座以灌溉为主兼工业和城镇供水、养殖、发电的水利工程,被人们称誉是:“歌满水库鱼满仓”,镶嵌在竹乡的一颗“水利明星”。水库拥有6600亩养殖水面,东西河流长20公里,南北水面最宽达2公里,水面开阔,日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所产鱼类均为自然生产,天然食品喂养、肉嫩味鲜,年产成鱼20万斤。

自然资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6亩(其中:田89亩,地107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1258.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24亩,人均经济林果地5.02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50亩;草地200亩;荒山荒地200亩,其他面积690.9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20户通自来水,有116户饮用井水,有1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4.44%)。有36户通电,有2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69.44%和69.4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7户(分别占总数的94.44%和47.2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0亩,有效灌溉率为30.6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7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0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48万元,占总收入的44.19%;畜牧业收入7.56万元,占总收入的23.07%(其中,2006年内出栏肉猪120头,肉牛14头);林业收入0.58万元,占总收入的 1.77%;第二、三产业收入2.40万元,占总收入的7.32%;工资性收入7.75万元,占总收入的23.65%。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农民收入以劳务输出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7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2人(占劳动力的51.85%),在省内务工20人,到省外务工22人。

人口卫生

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36户,共乡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农业人口164人,劳动力81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4人,参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0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12户,占农户总数的33.33%。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礼乐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洛党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4公里,距离中学10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 人,其中小学生14人,中学生9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99.4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250个(劳均3个)。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级财务收支状况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