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坝镇
蕉坝镇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是该县下辖的乡镇级行政单位。2016年1月29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原蕉坝乡升格为蕉坝镇。蕉坝镇,因乡人民政府驻地原名蕉窝坝而得名。
历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蕉坝镇境域属安化县(今德江县)。
光绪十年(1884年),划后坪弹压管理。
民国二年(1913年),属后坪县(驻茅天)。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划归婺川县,次年,设蕉坝乡。
1950年,属第七区(驻蕉坝)。
1958年,属镇南公社。
1984年,复为蕉坝乡 。
2016年1月29日,撤销蕉坝乡建制设置蕉坝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蕉坝镇地处务川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客田镇接壤,南接红丝乡,西邻分水镇,北与茅天镇毗邻,镇人民政府距县城49千米,总面积180.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蕉坝镇境内最高点位于大小坨主峰,海拔1427米;最低处位于乐居小江口,海拔327米,全境平均海拔585米。
气候
蕉坝镇多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时数1008.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
水文
蕉坝镇境内河流属洪渡河水系,流域面积56平方千米;流乐居河长12千米。
自然资源
蕉坝镇境内地下矿藏有重晶石、萤石;林地面积11.44万亩,森林覆盖率52.47%;草地1.5万亩,有珍稀动物黑叶猴,珍稀植物红豆杉、兰花草等,
2011年,蕉坝镇耕地面积52200亩,林地面积11.4万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蕉坝镇下辖7个行政村:蕉坝村、乐居村、新茶村、麻青村、龙桥村、大坨村、沙湾村。
截至2020年6月,蕉坝镇下辖2个社区、5个行政村:蕉坝社区、乐居社区、沙湾村、麻青村、龙桥村大坨村、新茶村;镇人民政府驻蕉坝村。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蕉坝镇辖区总人口2.5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46万人,城镇化率18.1%,另有流动人口6871人,总人口中,男性1.37万人,占53.9%;女性1.17万人,占45.1%,总人口中,以仡佬族为主,达2.38万人,占93.7%;有苗、土家、汉等民族,共1597人,占6.3%。
截至2018年末,蕉坝镇有户籍2548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蕉坝镇财政总收入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0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农民人均纯收入2798元。
2018年,蕉坝镇有工业企业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2011年,蕉坝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薯为主,生产粮食748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料作物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7700头,牛饲养量8500头,羊饲养量2200只家禽年末存栏82500羽,累计造林2000亩,其中经济林6000亩。
社会事业
教育
2011年,蕉坝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21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9所,在校生3048人,专任教师10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1所,在校生1421人,专任教师74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7%,小升初升学率6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科技
2011年末,蕉坝镇有农业科技推广站1个,科技推广人才20人,畜牧站1个,科技推广人才10人,茶叶办1个,科技推广人才2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人。
文化
2011年末,蕉坝镇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农家书屋7个,藏书1.1万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唢呐吹奏。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蕉坝镇卫生院1所;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7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注册护士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4万人,参合率96%。
社会保障
2011年,蕉坝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户,人数32人;城市医疗救助28人次,支出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95户,人数4616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99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8人;农村医疗救助3580人次,支出284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2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80亩,倒塌房屋2间,直接经济损失650万元,救灾支出180万元,比上年支出增长13%。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蕉坝镇有邮政所1个,乡村通邮率达100%,业务收入12万元,电信服务点1个,移动电话用户4895户,移动电话普及率85%;宽带接入用户269户。
基础设施
蕉坝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镇内已通电的村民组达到124个,约80%的村组通有公路,且有通往乡镇的油路贯穿境内。移动通信基站有5座,联通基站1座,全镇7个行政村均已开通程控电话。教育设施方面,蕉坝镇设有公办学校9所,客运站1个。
交通
2011年,蕉坝镇境内公路总长238千米,分别通往县城和茅天、红丝、分水、柏村及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客田等5个乡镇,年客运量31万人次、货运量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