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耙光唇鱼
多耙光唇鱼(Acrossocheilus clivosius)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光唇鱼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形态特征
背鳍iv-8;臀鳍iii-5;胸鳍i-14—16;腹鳍ii-8。背鳍前鳞11—12,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鳃耙28—33。下咽齿3行,2·3·5—5·3·2。 体长为体高的3.1—3.4倍,为头长的4.2—4.7倍,为尾柄长的4.8—5.5倍,为尾柄高的8.2—9.4倍。头长为吻长的2.8—3.3倍,为眼径的2.9—3.6倍,为眼间距的2.2—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1.9倍。
体稍长,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腹部圆,呈弧形。吻钝圆,稍向前突出。吻长等于或略小于眼后头长,吻皮下垂盖于上唇基部,与上唇分离。口下位,呈浅弧形。上唇较发达,包于上颌外表,唇与颌之间无缢痕。上颌末端伸至鼻孔后缘的下方。下颌前缘与上唇分离,有锋利的角质,较平直。下唇在口角处与上唇相连,唇后沟向前伸至颏部,左右不相通,间距为口宽的1/2以上。须2对,吻须细小,口角须稍长,约为眼径的1/2。眼较大,侧上位,眼窝前缘有一新月形半透明的脂质物。鳃盖膜在前鳃盖骨后缘的下方连于峡部,其间隙大于眼径的1/2。鳞片中等大,排列整齐,胸部鳞片略小。侧线完全,入后稍下弯后平直地延伸至尾鳍基中央。背鳍及臀鳍基具明显鳞鞘,腹鳍基具狭长腋鳞。
背鳍外缘内凹,末根不分枝鳍条粗壮,后缘具强锯齿,末端柔软分节;背鳍长大于头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为近。胸鳍短于背鳍,与腹鳍等长,末端不达腹鳍起点,相差2—3枚鳞片。腹鳍起点与背鳍第一根分枝鳍条相对,末端不达肛门。臀鳍紧接肛门之后,起点距腹鳍起点较距尾鳍基为近。尾鳍叉形,最长鳍条为中央最短鳍条的2.5倍左右。
鳃耙短小,排列紧密。下咽齿强硬,稍侧扁,顶端尖而钩曲;主行外侧第一枚齿短小,第二枚齿不特别膨大。
浸泡标本背部灰褐色,背部色深,至腹部变浅。体侧具5条深褐色垂直条纹,上窄下宽,占3—4列鳞片的宽度。背部在前4个条纹之间有3个褐色斑块。
分布范围
多耙光唇鱼分布于南盘江水系、西江等,偶见北江水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桂平市。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