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寨乡

高寨乡

高寨苗族布依族乡位于贵阳市东部,开阳县南部。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等县(市)隔江相望,西北与开阳县龙岗镇毛云乡毗邻。乡政府所在地距贵阳86公里,距开阳县城76公里,平均海拔1300米,气温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15℃。全乡国土面积177.3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98个村民组,有8291户26766人,常住人口26766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3.8%。高寨乡境内以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风光秀丽,苗族文化、民族节日、传统村落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有以“斗牛节”、“杀鱼节”、“六月六”、“芦笙节”及“苗年”为代表的苗族传统节日;有以“苗族传统刺绣”、“蜡染”、“竹竿舞”、“芦笙舞”“吊脚楼及高脚仓营造技巧”、“芦笙制作技巧”等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画马岩”为代表、“蒲窝洞穴葬”、“汉苗和谐兰央碑”等文物古迹为特色的文化遗产,以大坪溶洞清水江峡谷及传统村落为代表的喀斯特自然山水及田园风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

乡镇概况

2017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7566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900万千克烤烟种植任务0.62平方千米,烤烟收购完成12.52万千克,超出任务数6300千克;规划新建义务植树基地0.01平方千米,植树3.3万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19亿元,占任务17亿元的107.95%;财政总收入完成1824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1亿元;招商引资完成4.735亿元,占任务4.7亿元的100.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1586元,比2016年增长13.8%。

农业经济

全乡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正逐步向多样化、规模化发展。传统产业发展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比重逐年上升,2017年年内新增农民合作社10个。通过大力推进高效农业项目发展、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实好强农惠农富民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乡2017年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10%,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10万元以上。形成以大地飞歌、鑫鑫工贸、立新盆景园等为引领,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贵阳市“冷凉”蔬菜基地打造为重点,以久场盆景产业为抓手,逐步形成了以发展蔬菜、茶叶、经果林等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2017年种植冷凉蔬菜19.33平方千米,产量4.5万吨。完成种植水稻4.06平方千米、玉米16.4平方千米、烤烟0.62平方千米、生姜1.33平方千米、大蒜1.33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高寨乡境内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达3800多万吨,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350万吨及铝钒土40万吨。

水资源介绍

高寨乡域内河流属于乌江支流,均属于山区季节性小河流,主要河流有龙洞河、光金河、翁随河三条河流,此外还有石头小河、中坝小河、平寨小河。水库有台子田水库、船田水库、枫香坡水库、老山水库等四座水库。由于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100mm,集水面积较大,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河流切割较深,地下水位较低,存在着严重的工程性缺水问题。水力资源也较为丰富,清水江大峡谷可进行梯级电站开发,大花水电站已竣工运营。

旅游资源

红色文化

红军长征两过高寨乡,长征是中国革命伟大历程中最壮丽的诗篇。而开阳,也算有这长篇巨制中的一部分画面和诗章。

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放弃了与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避开五倍于红军的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阻击,由湖南省改道,向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贵州省前进。红军在黎平县兵分两路,继续西进。其中左路纵队所属三军团,由黄平县、瓮安,由东而北,于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7日,经过开阳县,激战乐旺河,至强渡乌江而北去。红军渡江进入黔北后,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纠正和批判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并对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做出重大决策。

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之间,三次经过开阳,第一次路过开阳县东北部的花梨、冯三、永温、楠木渡镇等乡镇,五十多个村寨;第二次路过我西、南部的双流区、金中、城关、禾丰、南江县龙岗区、高寨等乡镇,七十八个村寨;第三次经过的路程,与第二次部分村寨重复,三十余个村寨。红军三次经过开阳县境内,东南西北、四面八方,都留下红军的足迹,也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众多的文化遗迹。在开阳县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那样艰苦的行军打仗中,女红军卫生员还为穷苦人民治病、接生;小红军赵长寿伤愈后,带着养父母寻找红军、终于归队的事迹,在开阳人民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光辉形象!

红军标语有三处,在平寨光中组、久场村街上都还保留完好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在光中留下“消灭地主阶级,红军是干人的队伍,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等红军标,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政策。红军壶更是苗乡人民与红军战士一家亲的有力证明。

顺岩河的红军渡口,清水江顺岩河渡口位于贵阳市开阳县高寨苗族布依族乡谷丰村斗虎组与龙里县巴江乡交界处清水江中游顺岩河段。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由湖南省进入贵州省,经玉屏侗族自治县江口县攻占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月20日接到中革军委指示:“应以佯攻贵阳之势,速转黔(西)大(定)毕(节)地区。”接指示后,二、六军团先

后攻占平越(今福泉市)和瓮安县城,27日攻占龙里洗马河。29日拂晓,红六军团十六师作为前卫从洗马河附近长寨向北进军,迅速到达顺岩河渡口南岸白崖山,时任红六军团十六师师长周仁杰(周球保)在此指挥渡河,因渡此河时河水湍急,巨石横卧河中,渡河十分坚难。周仁杰印象深刻,解放后写下一篇回忆录《顺岩河上架浮桥》,记录了此次架桥渡河事件。顺岩河渡口遗址于1985年被开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画马崖

画马崖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寨乡平寨村顶趴组清水江岸边,因崖上画有以马为主的动物图案,俗称“画马岩”,截至目前,已经发现四处崖壁上留有古代岩壁画。其中,大的崖口画壁宽5.1米,高2.1米,小的崖口宽16米,高5.5米。几个岩石壁画绘画均为褐红色,主要图案有马、太阳、月亮、星星、鸟、鱼、狩猎图及人类生产生活等100多个图案,形象生动。造型别致。目前初步判断形成时期在秦汉以前,为仡佬族先民人所做。画马岩壁画是贵州省为数不多的历史悠久的古人类岩画遗迹,是贵州省研究先秦时期及古人类活动的重要遗迹,也是贵州省开阳县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及研究价值。1985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黔府(1985)94号文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兰央碑

兰央碑,也称“汉苗和谐兰央碑”,苗族苗王兰央与清代羊场平寨官员何氏家族关于111亩水田的官司是清朝贵州省影响最大的官司案件,历时6年,经过省、府、州三级审判,到1761年7月,州衙门在乾隆下派官员的调节下,何家把田归还给苗民,从此平寨苗汉两族和谐相处至今,兰央碑也被称为“汉苗和谐碑”原蒲窝八寨各有1块,目前只剩下蒲窝一块,其余文革期间被毁,目前被列为市级文化保护单位。

民俗文化

斗牛节

每年农历破五节、十五、二十五,在高寨乡平寨村小花苗聚集的地方,苗族同胞都会举办盛大的斗牛活动,每逢节日,要举行盛装游街、斗鸟、祭祀牛王、跳芦笙舞、跳竹竿舞等活动,每年斗牛节都会吸引来自龙里、贵定、福泉、瓮安及贵州其他州市的万民群众前来观看。

斗牛犬俗称“放牛打架”,斗牛节当天会按照牛个头的大小分组,然后抽签决定斗牛。在规定的时间内,一头牛把另外一头牛“吓跑”为胜;若在规定时间内双方不分伯仲,则双双进入下一轮。一般采取循环赛或淘汰赛形式角逐出最后的冠军。

高寨乡平寨村传统的苗族斗牛节历史悠久,相传在古时候,苗族人民就爱聚集一堂欢乐歌舞,青壮年男生更是喜欢比试武艺高低。有两位男青年的比武精彩激烈,难分胜负,吸引了周围寨子的很多人围观,正在山上吃草的牛群也被带到边上观望。突然,来自光中和蒲窝的一对牛冲进比武场中格斗起来,那威武雄壮的格斗场面,比两位年轻人的格斗更壮观,这对牯牛在人们的喝彩声中越斗越勇,一直斗了十天十夜也不愿罢休。见此情景,人们担心牯牛两败俱伤,便使用绳索套牛的后腿,举竹条干扰斗牛的视线,终于把两头牛分开。这也是现在斗牛比赛来历。

斗牛不仅仅表现的是苗族同胞拼搏奋斗的耕牛精神,更是展现了苗族群众的勤劳智慧,对牛的培育和爱护,是人与动物及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法则。

杀鱼节

苗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对自然、对祖先、对动物、对植物及人都有崇拜,比如对祖先蚩尤、领袖兰央、传说中的蝴蝶妈妈、鸟、龙、牛、北美枫香等的崇拜,表现了苗族同胞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对祖先的记忆及情怀。因此在苗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定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苗家俗语“占里是条船,人多就会翻”,更是体现了苗族尊重自然,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法则。虽然小花苗杀鱼节会猎杀鱼,但是在传统的休渔期,从5月份到10月,苗族同胞是不会捕杀产子的鱼,甚至会放生鱼儿,也不会使用电捕鱼。

高寨乡杀鱼节在清明节前后,苗族同胞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杀鱼活动,也是全国少有的原始狩猎的传统民俗活动。杀鱼节活动在高寨乡清水江南明河流域,当天,与高寨毗邻的贵定县福泉市龙里县、福泉四县沿河各寨苗族同胞由“约头”(领路人)率领出寨,男子提着鱼叉挑起药(由化香树叶捣碎而成),妇女身着盛装,肩挑(鱼饭)和米酒齐聚清水江两岸,形成数千米的长龙。当约头人一声令下,人们便冲进江里面,顿时钢叉飞刺,一条条大鱼被杀起,欢呼声此起彼伏,杀鱼人顺河而下,遇坎跳坎,遇水涉水,直到黄昏。夜幕降临,苗族同胞们架火煮鱼,摊开鱼饭,倒起米酒,互相在歌声中敬酒,预祝当年吉祥顺利和取得好收成。苗族少男少女则围炉对歌,整个清水江沉浸在一边温馨的氛围的当中。杀鱼节展现的是高寨苗乡同胞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尊重自然、尊重生活本身的一种和谐的生存方式。

跳圆舞

苗族有句古话:“芦笙响,脚板痒”。苗族芦笙跳圆舞,是居住在贵州省开阳县高寨乡境内的洛泊河支系苗族同胞传统的集体文娱活动,每年的正月间,苗家儿女都要欢快地跳起跳圆舞。这种舞蹈是由两名青年芦笙手和数名男青年围圈吹奏,一群姑娘围绕着芦笙手在乐曲中翩跹起舞。脚踩芦笙悠悠节奏,围圈而舞,因而就叫跳圆舞。

芦笙的曲调丰富多彩,每个曲调都有它特定的含义。有浪漫抒情的、有委婉叙事的、有明快欢乐的,苗族青年男女一听就明白为之迷心醉意。苗族同胞把芦笙视为民族骄傲。苗族的男女青年把芦笙跳园舞视作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寻找称心如意伴侣、倾诉彼此的爱恋、憧憬美好的生活、向往幸福的明天的一种集体文艺活动,这种活动在得到不断升华,成为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

苗乡刺绣、蜡染

苗族女孩从五、六岁起就在长辈的指导下学“点蜡梅”、刺绣,十三、四岁就成了熟练的蜡染、刺绣能手。大自然的美,熏陶了她们的艺术心灵,是她们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花草、鱼、鸟和昆虫等,是苗族蜡染、刺绣常用的图案纹样,它们来自大自然,经过大胆的艺术造型和夸张的艺术处理,使之高于大自然,充满幻臆和无穷魅力,达到装饰与写实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在婚期和传统的节日里,姑娘们穿着她们精心制作的蜡染、刺绣盛装,配以琳琅满目的银饰,随着芦笙的节奏翩翩起舞,显得光彩夺目,精湛的工艺迎来她们如意的伴侣。苗族妇女的蜡染、刺绣是苗族同胞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

传统村落

高寨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苗族传统民居错落有致的分布在群山之中,苗族民居都是木结构的建筑,传统的民居是经过专门的工匠设计制作而成,从选址、选材、架梁、祭祀等八道工序建筑而成,而且整套建筑技巧全用传统手艺的牟结构,不用一颗现代铁钉子。之前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建筑手法和营造技巧通过代代手工匠人的传授,是苗族民族文化的精髓。

高脚仓

高脚仓是高寨乡平寨村光中苗族先民的创举,其修建方式独特,先串联四棵木柱,再垫上四块圆形石盘于柱上,后在石盘上修建专藏粮食的库房,立于正房钱面光照通风较好处,俗称“高脚仓”,也称“石盘仓”,高脚仓的修建主要是为了保存粮食,避免老鼠等其他啮齿动物对粮食的破坏。高脚仓是苗族祖先的杰作,这其中还流传了一段美丽的传说。高脚仓展现了苗族祖先的聪明智慧,同时也为中国营造学留下属于高寨苗族的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开阳县民族概况.开阳县人民政府.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