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石峰岩寺

石峰岩寺

石峰岩寺 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钟山村蔡尖尾山东麓,钟山九峰之首,与鹭岛隔海相望。因其依山建于嶙峋叠嶂的石峰之间,故名“石峰岩寺”。据志书记载,明代末年,有古德无余、远泉二公,始建梵宫于此。

寺院介绍

厦门石峰岩寺在海沧区钟山山阿。始创于明末,德士无余、远泉肇建。其地层峦叠璋,奇峰磷峋,林木郁,鸣泉清,又有青嶂大“佛”、龙潭荷香、沁水亭、映水洞、隐圣、月、心石诸胜,尤以“隐圣”为最。“隐圣”巨石嵌空,自成天然岩洞,岩际平直,上镌“隐圣”二个大字,两旁题刻冠头联语“隐妙慧光照法界,圣英教化度众生”,岩壁又有清人雪斋蔡钟“四壁悬崖处,无从动斧斤;天然古洞里,栖月与栖云。”诗刻。洞口宽敞,后人筑垣障蔽,开门留窗,象形日月,遂成造型奇特石头小屋。岩寺建于高台之上,筑栏围护,山门大开,台基下复一台地,两侧构建房僧舍,高低错落,别成景致。因年久失修,萧寺凋零,屋宇危倾,亟待兴复。

佛殿里画梁雕柱。殿上供着三世佛。中间是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东侧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接引佛。三尊木雕的高大的镀金佛像,雕工精湛,栩栩如生。佛殿两侧,供着十八罗汉。这里香火鼎盛,信徒众多。海外僧人还经常出资兴修寺院,又在山腰修造一座静修院,供中外高僧云游静修。

沁心亭

石峰岩寺右侧,有一沁心亭,临涧建于石崖之上。相传当年郑成功为清兵所困,心中闷闷不乐。登钟山于此处歇脚,望周围诸峰,蓊郁苍翠的林木之上,石岩巍巍,风雨不移,顿悟石坚而存之理,不禁为之一振。终于在东孚洪塘村击败清将陈锦,粉碎清兵围剿。后人便在此处建一小亭,命名为“沁心亭”。

映水洞天

隐圣洞近处还有一个暗洞,名为“映水洞”。洞口很小,且大部分没在水里。据说月光朗照夜晚,洞里蛙声如潮,阵阵传出洞外,听声不见蛙,不禁令人诧异。有好奇者白天潜水入洞,发现洞里别有一番奇趣。石洞四壁十色水光惚动,洞里异常明亮。原来为洞外水光蹊跷地映照入洞中所形成。

古洞隐圣

沁心亭后,有一巨石斜枕于另一巨石之上,下面便形成一个天然的洞穴,里面宽五六平方米。传说很久以前,观音菩萨化身为一老者,与山神会奕洞中。山下有一穷书生进山砍柴,正好遇见洞中二老聚神对奕。便把扁担插在洞外石缝里,然后默默在旁观奕。不觉天色已晚,秀才出洞取扁担,扁担早已朽腐。书生诧异之余只好草草拾些柴火回家。不料,到了村里找不到家。一问方知父兄姐妹早已过世。原来仙界一日,人间已过百年。书生只好回头找洞里神仙。然而,仙人早已离去,只在洞里一石缝处留下一把米。书生煮它吃了,下顿石缝里还漏出一把米。书生靠着这把米在洞里苦等神仙,等到头发胡子都白了,还是未果。临死前,他最后伤感地流下最后一滴泪水,终于成了神仙,乘风离去。而那滴泪水刚好滴在一只卧地吃草的老牛背上,老牛长叫一声就变成了一块大石头。这快石头至今还卧在石峰岩寺下的那条山路旁。

据说秀才成仙后,那洞里依然还漏出米来,让寺里的和尚享用。寺里有多少和尚就漏出多少米来。后来有个贪心的和尚,想让米多漏些,就把漏米的石缝凿大了些。但这一挖,石洞就再也不出米来了。后来,人们就把这个石洞称为“隐圣”洞,又在洞的上方石头上刻下“隐圣”二字。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留在洞口石壁上古人的一壁礼赞:“四壁悬崖处,无从动斧斤,天然古洞里,凄月共凄云。”

参考资料

石峰岩寺.携程.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