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田頵

田頵

田頵(858年903年),字德臣,安徽庐州(今合肥市)人,晚唐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将领。他与吴国主杨行密关系密切,曾协助杨行密据有庐州,并在杨行密攻取宣城市、淮南等藩镇的战役中立下大功。田頵官至宁国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平章事。他在892年开始镇守宣州,东攻两浙,北取升州,为杨行密建立吴国立下贡献。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田頵逐渐遭到杨行密的猜忌与压制,矛盾不断激化。903年,田頵举兵叛乱,虽一度攻至升州,但最终被杨行密的将领李神福、台击败,退守宣州,最终在出城作战时战死,享年四十六岁。

基本资料

田頵幼年即通晓经史,性格深沉有大志,与同乡杨行密是好友,二人情同兄弟,李儇时,黄巢起义军横行天下,杨行密应招屯边,因功升为主将,杨行密升庐州刺史后,田頵出力很多。882年,宣歙观察使秦彦率军三万入援扬州市,助淮南大将毕师铎吕用之交战,行前留池州市刺史赵守宣城市,杨行密命田頵率兵攻之,赵锽出奔东溪,当时暴雨如注,河水上涨,赵锽以为追兵不会逼近,于是解甲休息,不料田頵乘轻舟赶到,赵锽遂被擒,杨行密提升田頵为马步军都虞候。

当时,平卢节度使朱瑄兄弟与宣武节度使朱温作战,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命大将安仁义率骑兵助之,但朱氏兄弟最后还是被朱全忠所灭,安仁义投奔淮南,杨行密大喜,让他率领骑兵,与田頵一同指挥作战,二人名冠军中,率兵共攻常州,杀刺史杜稜。两浙节度使钱镠当时屯军润州,也被击溃。正好,原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大将孙儒南侵,田頵等屯守丹阳市,孙儒放火烧毁扬州市,扎营于广德,田頵也被他击败,杨行密大怒,剥夺了田頵的兵权,有人劝说:“强敌傅垒,不用頵,非计也。”杨行密以为然,于是重新起用田頵,孙儒离间安仁义,企图欺骗杨行密,但未能得逞,杨行密待二人益厚,以安仁义为润州刺史,田頵宁国军节度使,后又提升为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杨行密打败孙儒后,基本上据有淮南之地,实力强大,但杨行密决定休兵养民,而田頵正富壮年,暗中有兼并之志,武宁节度使冯弘铎辖境地处淮南和宁国之间,但对两道并不礼遇,田頵欲攻之。冯弘铎拥有强大的楼船舰队,田頵于是召募工匠也建造巨舰,工匠说:“冯公在远处寻来坚实的木料,所以他的战船能够长久耐用,现在这里没有这些木料。”田頵说:“只管制造好了,我只需用一次而已。”消息传出,冯弘铎的大将冯晖、颜建劝说冯弘铎先攻击田頵,冯弘铎遂率众南下,声言进攻洪州,实际上是袭击宣城市。田頵立即出军迎战,在葛山把冯弘铎打得大败,冯弘铎不得已,投降杨行密

田頵占领武宁后,野心更大,曾有一次前往扬州市,杨行密左右亲信屡次向他索贿,甚至最低级的狱吏也是如此,田頵大怒道:“狱吏觊吾入狱邪!”他向杨行密请求以池、歙为属州,也没有得到同意,田頵怨怒,返回时指着杨州城门道:“吾不复入此。”此时,钱镠的武勇指挥使徐叛乱,遣使向田頵投降。田頵命人告诉钱:“王宜东保会稽郡无为虚屠士众也。”钱镠回答:“军中小叛常然,公为人长,何助逆耶?”田頵出兵攻击杭州市北门,钱镠登城与语,命指挥使陈璋率死士三百人免胄驰击,大胜,田頵攻城不克,杨行密又命他退兵,他只好撤退。

田頵从此怨恨杨行密,有心反叛,大事招兵,淮南大将李神福密告杨行密,认为“田頵必叛,宜先图之。”杨行密回答:“頵有大功,而反状未明,杀之,诸将不为用。”田頵密派著名诗人杜荀鹤开封市,送款于宣武度使朱温,朱全忠大喜,率大军屯宿州市接应田頵。田頵于是公开造反,杀死大将杨行密的大将康儒。尔后,田頵与润州刺史安仁义一起出兵攻击升州,生擒刺史李神福的家属,杨行密听说二人造反,命李神福和大将刘存往讨,李神福认为:“頵反,此心腹疾,宜速攻之。”田頵致书李神福:“公家在此,苟从我,当分地以王,不然,妻子无遗。”李神福回答:“吾以一卒从吴王,任上将,终不以妻子易意,頵有老母,不顾而反,纲常且不知,乌足与言乎?”斩使者前进,大破田頵于曷山,不久又破其大将王坛,因风纵火,杀伤不可胜计。田頵亲自引兵来战,李神福说:“贼弃城而来,此天亡也。”于是率军在岸边扎营紧守,另派人请求杨行密出兵堵住田頵的归路。

田頵的盟友安仁义攻常州不克,被刺史李友击败,转战至夹冈,田頵率舟师攻击芜湖市来救,杨行密另派大将王茂章(王景仁)包围润州,因安仁义有勇名,经年不克。杨行密又对大将台蒙说:“人尝告頵必反,我不忍负人,頵果负我。吾思为将者非公莫可。”台蒙顿首,率骑兵二千人渡江,田頵留大将郭行琮率兵二万守宣城市,自率精兵前来迎战。台蒙先以杨行密书信遍授田頵手下将领,全都下马跪迎,台蒙因其军心顿挫之机,发兵猛攻,田頵全军崩溃,他本人马倒被杀,时年四十六岁,他死后,部下亲信仍然力战不休,直至全体阵亡。

人物评价

史臣曰:成、钟、杜、田、朱之流,皆因否运,雄据大藩,虽无济代之劳,且有勤王之节,功虽不就,志亦可嘉,若较其诚明,则田頵、延寿斯为优矣。匡凝一门昆仲,千里江山,失守藩垣,不克负荷,斯乃刘表之子之徒!张佶有让帅之贤,雷满辱俾侯之寄,优劣可知矣。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卷十七(梁书) 列传七.文学100.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