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峨蔓镇

峨蔓镇

峨蔓镇,隶属儋州市,地处儋州市西北部,东、东南与木棠镇为邻,南、西南邻三都镇,西、西北和北临北部湾海域,东北接木棠镇。距儋州市区60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4千米,总面积91.2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892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历史沿革

清嘉靖二十二年(1817年),为那细都。

清嘉靖二十四年(1819年),改为登龙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儋县七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五区,辖5个乡。

1958年,属木棠公社。

1959年,属三都公社。

1961年,从三都公社分出,成立峨蔓公社,辖有10个大队。

1983年,改为峨蔓区,辖有13个乡。

1987年,改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峨蔓镇辖峨蔓、盐丁、王坡、长荣、田井、多业、多美、片石、茅园、黄沙、龙门、高根、笔架13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38个村民小组、110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峨蔓镇辖1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上浦村。

地理环境

峨蔓镇位于儋州市北部,濒临北部湾,地理坐标为北纬19°51′,东经109°15′。地处低丘陵和死火山地带,平均海拔70米。

气候特征

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C,一月份平均气温17.3°C,七月份平均气温28.8°C,年平均气温28.8°C,年平均降雨量900~1200毫米。

自然资源

海洋资源

海岸线长35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渔业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

境内有蕴藏丰富的且可开采的玄武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峨蔓镇辖区总人口2.9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00人,城镇化率3%。另有流动人口250人。总人口中,男性1.55万人,占52.19%;女性1.42万人,占47.81%;14岁以下6765人,占22.88%;15~64岁2.03万人,占68.44%;65岁以上2605人,占8.7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97万人,占99.92%;有黎、壮2个少数民族,共23人,占0.08%。人口出生率1.74‰,人口死亡率0.7‰,人口自然增长率1.0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65.2人。

2012年,峨蔓镇常住人口为2.9万人。

截至2018年末,峨蔓镇户籍人口为29227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峨蔓镇常住人口10892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经济

2012年,峨蔓镇紧紧围绕“强镇富民”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目标,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城乡互联,创先争优”为载体,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镇生产总值完成22016万元,比2011年增长10%。

综述

2011年,峨蔓镇财政总收入5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人均财政收入188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2300元。

2018年,峨蔓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9个。

农业

2011年末,峨蔓镇有耕地面积2.37万亩,人均0.84亩;林地面积5.35万亩。农业总产值19.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为主,生产粮食2800吨,人均98.5千克,其中水稻2100吨,番薯7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甘蔗种植面积2.1万亩,产量8万吨;花生种植面积1100亩,产量20吨。畜牧业以饲养猪、羊、牛、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8000头,年末存栏6000头;羊饲养量9200只,年末存栏7600只;牛饲养量5800头,年末存栏4800头;家禽饲养量5.2万羽;生产肉类380吨,其中猪肉220吨,牛肉10吨,羊肉150吨;畜牧业总产值14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7%。林地面积3.42万亩,其中防护林5233亩,经济林205亩,竹林50亩,林木覆盖率63.93%,活立木蓄积量13.23万立方米。渔业以海淡水养殖为主,养殖面积1.4平方千米。

工业

2011年,峨蔓镇以风力发电能源为主,工业总产值85791.64万元,职工12名。

商业

2011年末,峨蔓镇有商业网点(城乡集市贸易市场)1个,年成交额400万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峨蔓镇有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1处。

1995年3月开通峨蔓镇有线电视站。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00户,入户率54%。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峨蔓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0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9所,在校生907人,专任教师6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04人,专任教师2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20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49.4%,比上年增长9.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峨蔓镇辖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1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4张,固定资产总值87.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0人,注册护士0人。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4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700人,参合率88%。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峨蔓镇学校有体育场3个。

社会保障

2011年,峨蔓镇辖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8户,人数166人,支出31.1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月人均170元,比上年增长11.2%;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66人次,共支出1.49万元,比上年增长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93户,人数2748人,支出240万元,比上年增长27.1%,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长25.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4人,支出33.7万元,比上年增长8%;农村医疗救助274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858人次,共支出14.29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临时救济1250人次,支出62.5万元,比上年增长1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7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55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8万元,比上年增长15%。交通情况

儋州市“十三五”规划决定修一条从光村镇洋浦半岛的滨海旅游公路,途经光村镇、木棠镇、峨蔓镇至洋浦经济开发区。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峨蔓镇有邮政代办所1个,征订报纸、期刊累计0.04万份(册),业务收入9.8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6门,固定电话用户4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0%;移动电话用户7000户,比上年增加20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0%,宽带接入用户25户,比上年增加2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5万元。

2011年,峨蔓镇区绿地面积750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50%。

交通情况

峨蔓镇境内有公路2条,总长13千米。镇区道路总长度12千米,道路铺装面积12万平方千米。

文化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峨蔓镇因政府驻地山势高峻且到处生长草本植物而得名。

旅游

风景名胜

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为海滨岩石山,海拔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绵延起伏,状似万里长城,十分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高兴30多米,宽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素称"南天第一门"。北风吹来,卷起巨浪,撞击在石门上,浪击石鸣,犹如击鼓,响彻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受游人称奇。

峨蔓火山海岸

峨蔓火山海岸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沿海,这里是100万年前火山喷发或喷溢出的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海岸。由北向南绵延四公里,最高点39米。峨蔓火山海岸具有多个时期的火山喷发和熔岩流入海景观,兼具火山石地层剖面、熔岩流构造遗迹和古生物遗迹。其中,火山地貌和水体景观遗迹为公园内最重要的特色地质景观。万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岩浆突破地壳,喷涌而出流向大海,冷却后的岩石,历经万年海浪撞击、冲刷,在儋州峨蔓镇一带留下了奇异的火山海岸,绵旦十逢里的嶙峋怪石和浅海中的巨礁。据当地群众相传,因龙门海岸崎岩峻拔、海中暗礁丛生,古时常有渔船触礁沉没。后来,一位白发银须的老翁手握犁耙在海边日夜耕耘,天长日久,才有今日的龙门壁立之形。老翁仙去之后,犁把腐烂了,犁头则长留此间并化为巨礁。在海岸上看龙门山峭壁和海滨礁石,只见嶙峋的怪石千姿百态、妙趣横生;有如莲花、菊花、鸡冠花等各自奇葩斗艳的;有如雄鹰、狮子、犀牛等兽类般逞强争雄的,也有如珍珠、玛瑙美玉般的;石的颜色则五彩滨纷,有的殷红,有的黝黑……直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

盐丁古盐田

盐丁古盐田位于儋州市峨蔓镇盐丁村沿海,有独一无二的海边火山熔岩地貌,原汁原味的古盐田和晒盐工艺,独特的海边石屋、石路,成片的红树林。站在盐丁成片的海滩火山石上,还可以看到远处的死火山口和龙门山

参考资料

儋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儋州市统计局.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