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炮
地图炮,原为超级机器人大战中的武器的类型之一。这不是典型的瞄准某个敌人攻击的武器,而是以自机为中心,在战场上只要是与自机的距离在该武器的射程范围内的机体,不论敌我进行通盘轰炸(亦有极少数地图炮武器可智能区分敌我)的武器。
定义
地图炮,起源于著名游戏《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中的第2作《第二次机器人大战》(FC)里的一种新的攻击方式,有别于通常的r2R模式(ROBO TO ROBO),不切入R2R的战斗动画,而直接在战略地图上的一定范围表示攻击的形式。代表武器有主舰的MEGA粒子炮,高达DX的月光微波炮,CYFLASH等等。在游戏中以M或者MAP为标识。此外,在类似于《超级机器人大战》的如《SD高达G世纪》等战棋类游戏中,皆有此武器。引申义与“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近似。通常指因为某群体内极少数的个例而对该群体所有成员进行通盘否定的言论或行径。如“80后没种”,“90后脑残”等即为典型的地图炮。
成因
人的个体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常常会尝试着将不同的物体或生物进行分类汇总并将之抽象化,如将苹果、香蕉、柑橘等分类到“水果”类中,而将鲤鱼、鲫鱼、鲢鱼等分类到鱼类中。归类的过程使得人可以将该类的共同点加以标志,而集中精力了解细节的不同,这使得人类避免了在一个类中的多个不同个体上进行重复性的学习的过程(如知道了鱼生活在水中,就不需要浪费时间去一一学习鲤鱼是否生活在水中、鲫鱼是否生活在水中等等……当然,非洲肺鱼是极少数离开水也能存活的特例),大大节省了人的学习成本,包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由于归类学习法节约时间的好处立竿见影,我们每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无一例外都在使用着归类学习法——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例如,知道微波炉和冰箱都是电器类的,我们就可以知道,尽管它们的功能不同,但它们都耗电,我们可以直接地关注到它们的能耗而不会再去学习一遍它们是否需要“电”这种能量媒介。
——然而归类学习法也有它的缺点,即,它容易引爆“地图炮”。
当我们将一个类的共同特点错误定位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地图炮式的认知误区。这通常是由于我们所见到的这个类中的个体不多造成的,即:我们没有见到足够多的这个类中的不同个体样本来完成“抽象化”的过程。
如,个别人此前没有广泛深入地了解过90后这一个人类中细化分类出的群体,他对于90后这个类的抽象化程度并不深。但网络上极少数的90后放出的搞怪照片和怪异文字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些人往往集中在90年代出生的现象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这印象迅速地替换了他原本就了解得并不多的90后的印象,使得他最终有了“90后都是脑残”这样的地图炮式想法。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他原先就对90后有广泛的了解的话,那么他对于90后整体的印象便不会被极少数个例如此简单地替换掉。但是,“深入了解90后”这个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他没有付出精力,自然对90后印象不多,这也是搞怪90后能留给他如此大的印象的原因之一。
这种待遇并非90后独有。80后们在90年代末,正值青春年华,也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新东西新事物层出不穷,也有不少的80后们流连在游戏机厅、网吧等在70后、60后眼里看来是荒废年华的地方,也曾有不少人感慨80后是不听话的一代,将来没什么出息的一代,也有人将之上升到某种高度痛斥整个80后“玩物丧志”并担忧国家“后继无人”等等。
避免
事实上,只要归类学习法仍然在应用,地图炮就不可避免。当我们遇到与我们的常识相悖的个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将之否定掉(尝试将少数“脑残”解释为为了出名而进行的炒作而非本意,等等)。如果无法否定(由于对90后这个群体知之甚少,意识到接触到的90后很多都喜欢“脑残”现象,这不像是炒作),我们往往会选择将其所处的整个类否定掉(产生“90后都是脑残”的地图炮式认知)。这是一个无意识中发生的过程,这种过程维护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稳定,避免因为极少数的个例(90后的脑残者),或者涉及范围比较小的反常的一个类(90后)而对大多数的常例(人类)的认知进行修改学习。
但,如果能够保持虚心,多接触多了解被视为“异类”的中的个例,我们往往会发现,其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是正常的,“脑残者”仅仅只是极少数,就像基因变异一样,总会有少数存在着的。这一种拒绝排斥而选择多了解多学习的过程即可有效消除地图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