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饵块粑

饵块粑

“饵块粑”原产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黔西南州已具有悠久的历史,属布依族特色食品。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从事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人为了纪念“耳”粑在迁徙过程中的丰功伟绩,就用其来除夕祭神、岁朝奉供祖先,饵块粑因此成为一种节日食品。

饵块粑的起源

据考证,布依族起源于古代族(古蜀国八族中的一族)的一支和傣族(古代南方诸族的泛称)的一支。据当地布依族传闻,由于濮族人在战败后向贵州迁移过程中,不便生火做饭,百姓饥困不一,族人只好用围于腰间的长布带和头上的帕子(布依族人头上包裹的布带)缝成圆筒状,将煮熟的米饭装入布包,背于双肩,长途跋涉于迁徙的路途中,米饭在途中经过日日夜夜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日晒,并在行军休息和途中夜晚睡觉时的滚压,几经揉挤,变成饭粑。濮族人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刀将其切成小块烧煮,烧烤时小块的米粑烧得变糊起泡,极其象人的耳朵,当时被濮族人称之为“耳”粑。在整个迁徙过程中,濮族人就靠吃这种“耳”粑及食用野菜维持生存、充实体力、抵御疾病,从而渡过了难关,挽救了整个“濮越”民族。后来布依族人为了纪念“耳”粑在迁徙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视其为一种吉祥、神奇的食品,就用其来除夕祭神、岁朝奉供祖先,成为一种节日食品。

制作方法

制作时,先把“香稻米”簸净,用水泡十个小时,于甑内蒸头道,这一道必须蒸熟透,放簸箕里冷透,用水把它分解散开,再蒸二道,放进碓里春,无米心则止,取出挼成扁圆形锤体,每个半斤左右。剩下的米头子,可以装进印盒里,做成印盒粑。挼后放于簸箕内晾干,擦上蜡油,捂上两三天,再用冷水泡起来,每周换一次水,可以一直泡着吃到次年三月间,味不变,色不改。

象征意义

烫热的“耳”粑经永历皇帝当作睡枕后,逐渐冷却成类似于“枕头”状的外形,“耳”粑因此被布依族人作为皇室之物称为“枕头粑”,象征着健康、吉祥与安康。当地民族认为“饵块粑”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是一种吉利、神奇的象征。每每在客人到来或隆重的节日,都会用自家亲手舂的“饵块粑”款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戚朋友,以示热情与祝福。

食用方法

兴义饵块粑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切成片状、丝状,煮吃、炒吃、蒸吃、炸吃 ;还可以切成一厘米厚,用火烤,蘸豆豉辣椒水吃,或放上果酱吃,风味也是特别的。如果次年三月间还吃不完,可切成片、丝状凉干保存起来,吃时,用菜油炸过,脆、酥、可口。

酸菜饵块粑做法

原料:饵块粑100克,酸菜50克,火腿20克。 调料:猪油、盐、味精、姜沫、葱花

制作方法:煮。酸菜切成细节,饵块粑切成0.5厘米宽、5厘米长的条,锅内烧沸水,将酸菜放入水中煮2--3分钟,加入猪油、盐、味精、姜沫,然后放入饵块粑煮熟,加入熟火腿搅匀稍煮,撒上葱花即成

风味特色:汤酸味鲜,清香绵软

参考资料

变的是岁月 不变的是童年.今日头条-盘州电商发布.2023-12-27

贵州兴义“饵块粑”来历.今日头条.2024-08-10

酸菜饵块粑.美食网.2024-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