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附属小学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是一所隶属于济宁市教育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该校先后获得济宁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济宁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济宁市体育品牌项目学校、济宁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三项教育示范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单位、山东省德耀齐鲁道德示范基地、山东省平安校园示范校、山东省首批学校安全建设示范校、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学校、山东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首届山东省文明校园、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化学校、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红领巾阅读推广计划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家校共育创新实验学校、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济宁市区浣笔泉路北首,是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一所市直小学。学校前身是济宁师范附属小学,2000年并入济宁师专,2007年更名为济宁学院附属小学,2016年归属济宁市教育局。
截至2024年5月,该校占地面积282100㎡,学生运动场地面积8700㎡,有教师184人。本部有57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自2013年以来,先后托管科苑小学、冠亚小学、太白湖实验小学,分管乔羽小学,形成一校五区的集团化办学格局。
校容校貌
加强学校特色建设。为适应未来人类数字化生存和艺术化生存的并存与融合的发展趋势,附小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创建美育特色”的目标,形成了“纵向贯穿艺术,横向体现美感”以美育人和教育体系。走进附小,谁都会感到自然环境高雅美观,文化艺术氛围扑面而来。整个学校犹如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校园内的树林花草层次配搭适当,色彩映衬优美,与童趣盎然的动物群雕、假山小桥、休想亭台等构成了一幅琦丽清新的风景画,滋润、舒展着学生的心田。校园内长廊墙壁上、阅览室、书法室、音乐室内精美装裱展示了名家、名画、名著、名诗、名曲,蕴涵着中外文化的精华,使孩子们从小具有“艺术的眼睛和耳朵”,崇尚美、激发创造美的热望。“植物林”、“水簇馆”、“动物园”、“鸽子房”等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可爱,与动植物“相亲相爱”。更令人赞叹的是,草坪上塑起的一片西安碑林博物馆,在独具情态、辉映成趣的山石上刻出了汉字演变的历史,使孩子们对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产生了亲和力,其艺术育人的价值远远超过汉字自身。
师资力量
启动名师工程,实行专家治校,建设现代化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济宁学院附小的名校战略。教师的凝聚和提高则是名师工程的核心工程。“用每一位教师的成功来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成功”。附小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尊重每位教师的价值,尤其注重给中、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提高、发展的条件,聘请国内教育专家王宗敏、张声远、吕敏、邱学华、郑和钧等为顾问、导师,采取“分段达标”、“特殊贡献奖励”、“学科带头津贴”、“低评高聘”等措施,形成了有效的“成功导入模式”。“德为师之本”,附小汲取孔子道德伦理思想中的积极内容,结合新形式下教师思想状况,狠抓职业道德形象,规范言语行为。树立高尚的道德形象。此外,还抓住以下六个方面的培养、教育:一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领先时代的新观念;二是建立民主、尊重、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四是提高综合素质,争取一专多能、课内外皆通;五是提高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能力。教师逐渐实现了“精力消耗型”向“智慧创新型”的转变,一支充满活力的个性化科研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历届英才
学校现有117名教职工中,已有四名特级教师、七名中学高级教师、三名省级拔尖人才、市级青年科技人才,十七名教师分别获国家级省级优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近几年来,青年教师有七人获国家级教学奖励,十九人次获省级教学能手、省优质课奖励。“不看学生一时,但求幸福一生”“创造适合每一个儿童的教育”,是济宁学院附小的教育理念,追求一种“处处是教室、事事皆教育、人人能成才”的办学境界,围绕培养具有良好发展基础、能够成功跨入新世纪的高素质现代化建设者的目标,附小实践运行加强了以下操作点。
所授荣誉
十多年来,这所学校以“三个面向”为指导,瞄准创办“规范化、创新性、现代化”的国内一流学校的高目标,在勇于改革,精诚奋进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努力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开发儿童潜能,促进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之路。不仅以“风气正、质量高、负担轻、有特色”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而且在融汇东西方教育精髓,构建“未来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学校先后获得省规范化学校、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推广校园歌曲舞蹈先进学校、全国“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是国家教育部首批“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的实验基地,承担着国家级重点实验课题“协同教学与心理发展”、“体育二类课程整体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与实践模式”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实验委员“21世纪学校优质教育实验研究”课题,学校作的有关创新性思考和教改经验曾先后在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中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20年11月20日,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3年6月,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入选。
办学模式
加强基础性道德教育。行为习惯重规范、道德教育重实践,附小德育的重点是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用养成教育夯实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创新在于以学生自我发展为突破口,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主动发展,积极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和能力,使其成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发展的原动力。在研究自下而上的少先队“小”队活动和内外联动,多渠道参与的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中,走出了开创性的一步,现已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三个结合”、“三个体系”、“四化教育”、“一个目标”的开放式德育工作格局。学校德育起到了“示范一方,影响全局”的作用,被济宁市“立标”树为“精神文明示范点”。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承继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把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提炼基础性内容学习,开启学生创造性学习。以学习的学为重点,研究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地球科学、创造地学、持续地学,探索出了个性化素质教学模式。语文的“自主--讨论--导学--总结”半自习状态的阅读课,数学的“尝试--合作--探究”创造力发展课,“自能作文全程”教学、“审美探索音乐欣赏”教学、“和乐身心体育”教学、英语“游戏”等多种适合学生主体发展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生“被动化接受、程式化练习”的传统教学的一统天下,创造了“鲜活”的教学经验。在省内外举行的教学研讨活动交流中,论文、说课、公开课均获得了较好的反响。
学校投资
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自1993年起,学校千方百计先后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完善现代教育的物质环境,实现了“三个化”,即信息传递网络化、现代教学教室化、现代教学技术开发基地化。“软硬兼施”,不仅加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力度,而且不断改进学生训练的途径、学习时间和应用空间,在现代教育技术融于优化设计主动学习过程,人机交互,帮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过程等重要问题研究上,有了创新性突破。“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正向深层次开展,有关经验分别在国内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和省内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作重点发言,学校被命名为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校”。
文化生活
济宁附小以秉承“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的理念”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
发展前景
学校加强了艺术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各年级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评价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以知识、技能为主的模式,突出审美教育,以美陶情,以美启智,以美育人。音乐教学把乐器和律动引进课堂,欣赏与学唱交叉,“吹、拉、打、弹、唱、跳”结合起来进行,让学生脑、体同时活动。课堂与课外紧密结合,艺术兴趣队、组可以自由选择,但月末文艺演出与课间集体舞蹈必须人人参与,使得“学生人人爱唱歌,人人能跳舞,人人会用一种乐器”。语文、书法、美术、劳动等学科也坚持突出“美”的教育,综合性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学生形成完美人性、和谐人格奠定基础。
机遇属于勇于挑战、敢为人先的人。迈进新世纪,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附小新的领导集体以务实创新,与时俱进,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新思路确立了一个中心:即学校整体优质发展;两个转变: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管理观念;三个工作重点:l、优化教师队伍,启动名师工程,2、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整体素质,3、优化办学条件,建设人文环境。附小人正启动“第二次创业”为在三—一五年内把学校建成一座境界更高、质量更优、特色更强的国内外有影响的东方现代教育名校而不懈努力。
安全保障
“来孩子们,现在学校还没有开门,大家先站好队,过会儿学校开门了大家不要跑,排好队走”。每天清晨经过洸河路上的附小关爱桥的人们总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领着上学的孩子们奔波在红绿灯之间,她就是济宁交警支队三大队的民警董蕊,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她像一位美丽的天使守护着孩子们的安全。
2009年初,从部队转业的董蕊做了一名交警,被分到附小助学岗负责保障附小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安全。学校在校师生有5000余名,而学校位置坐落在市中心最繁华的街道———洸河路上,南邻人流攒动的秦庄菜市场,西面是十三中,北面是大片的居民区。每天附小路口车水马龙,交通异常繁忙。每学期开学伊始,董蕊便主动和学校联系,每月固定给学生上交通安全课,讲解交通安全知识。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董蕊每天都提前赶到学校门口,和接送孩子的家长交流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家长,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路口堵车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每次领孩子们过马路,董蕊都站在孩子们的最外侧,一边指挥交通一边领学生们过马路,每天往返百余趟,无论学生有多少,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也要安全地领到马路对面。时间长了,孩子们都和董蕊熟悉了,在他们的心目中,董蕊阿姨更像一个爱笑的、快乐的孩子王。每当过马路时,孩子们总会自觉地排好队,安静地让她牵着手过马路。
不是所有的孩子在放学的第一时间被家长接走,负责接送的爷爷奶奶看错时间,爸爸妈妈开会或临时有任务,就会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附近焦急地徘徊,低年级学生甚至会害怕的掉眼泪。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董蕊都会把没有找到家长的学生叫到身边,给孩子的家长打电话,及时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一直到家长把孩子安全接走。
在董蕊驾驶的警用摩托车的后备箱里,总会放着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夏天的时候常常是几瓶藿香正气水,那是为可能中暑的学生准备的,冬天的时候则放上几板维C银翘片,那是为感冒的孩子准备的,而创可贴更是她一年四季必备的,解了不少孩子的燃眉之急。
每天百余次往返在附小门口道路对面的路上,负责接送学校的学生安全上下学,董蕊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把快乐与笑声带给每一个孩子和家长,把每一名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
子。无论风霜雪雨,严寒酷暑,每天步行十余公里,董蕊总是安全地护送着孩子,现在的附小助学岗成了名副其实的“爱心岗”。董蕊用她的一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获得了学生们的欢迎,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和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董阿姨”。
记者感言:
在学校里,娃娃们有老师的谆谆教导;在家庭里,娃娃们有父母的悉心呵护;在附小岗,娃娃们拥有的是马路天使的保护。美丽的女交警董蕊不仅仅把安全带给了娃娃们,同时也将一种青春的责任感融入到了这个城市,她更用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扮靓了整个城市的文明。
参考资料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章程.济宁市人民政府.2024-08-07
济宁学院附属小学基本情况.济宁市人民政府.2024-11-27
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中国文明网.2020-11-2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