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三地乡

三地乡

三地乡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现已并入六华镇。该乡历史上曾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行政变更,最终在2014年撤销并入六华镇。三地乡的地名由来与境内的头坝地、大荞地、窝子地三地有关。

历史沿革

民国,属天台区。

1950年,属西北区。

1952年,设三地乡。

1972年,乡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

2014年,撤销仓田乡、六华乡和三地乡,设立六华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三地乡地处会理市东北部,东邻宁南县梁子乡,南靠马宗乡槽元乡黄柏乡,西和六民乡接壤,北与六华镇为邻,区域面积139.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地乡境内大部为山地,多为东西走向,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气候

三地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凉湿润,光照充足,干湿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多年平均气温11.7℃。无霜期年平均20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8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水文

六华河河道境内长14千米,流域面积约84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三地乡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霜冻2008年中国雪灾山洪等。2009年7月27日山洪损毁沿河公路及堤坝10余千米,冲毁耕地40余亩,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三地乡辖庙子湾、坪子窑、老棚、白草、新坪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2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13年8月,三地乡下辖5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庙子湾村1组。

人口

2011年末,三地乡辖区总人口1712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人。另有流动人口773人。总人口中,男性912人,占53.3%;女性800人,占46.7%;14岁以下507人,占29.6%;15~64岁1017人,占59.4%;65岁以上188人,占1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049人;彝族662人,藏族1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2.34‰,人口死亡率1.75‰,人口自然增长率0.59‰。

经济

综述

2011年,三地乡财政总收入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6万元。

农业

三地乡有农业耕地面积3115亩,全部为旱地,以种植阳芋荞麦、燕麦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2766万元。2011年,生产粮食1576吨。主要经济作物为中草药。2011年,中草药种植面积530亩,产值70万元。畜牧业以饲养黑山羊绵羊、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黑山羊年末存栏10148只,出栏6210只;绵羊年末存栏6084只,出栏2276只;生猪年末存栏3534头;家禽出栏16232羽。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998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三地乡有小学1所,在校生178人,专任教师1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三地乡有文化站1个,村活动室5个。

2011年末,三地乡有篮球场4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2011年末,三地乡有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器200台,入户率77.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三地乡有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1个;病床2张,固定资产总值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人。

社会保障

2011年,三地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1人,支出22.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4万元。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79人,参保率57.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三地乡有移动通信基站1座,移动电话用户350户。

交通

2011年,三地乡境内通乡公路总长15千米;通村公路总长25千米。

地名由来

三地乡原名“山地”,后以境内的头坝地、大荞地、窝子地三地更名为“三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