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洪小文

洪小文

洪小文(Hsiao-Wuen Hon),1963年5月31日出生于台湾,是一位在语音技术领域有着深远影响的学者。他在1995年加入微软,已在微软公司工作了近20年。洪小文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负责研究院在互联网搜索、数据挖掘、语音技术,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系统、无线与网络、平台器件以及媒体通信等领域的研究管理工作。同时,他还负责新成立的搜索技术中心(STC)及MSN/Live在中国搜索产品的开发。2005年他创立并领导了微软亚洲搜索技术中心,该中心于2011年演进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2014年9月17日,微软公司宣布任命洪小文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即日起履新,接替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2015年10月27日,微软宣布,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晋升为微软公司资深副总裁。2021年7月27日,洪小文不再兼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是IEEE会士和微软杰出科学家,曾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长城友谊奖

人物经历

回到中国之前,洪小文担任微软公司自然互动服务部门的架构师,在架构和技术层面上对微软语音服务器、自然用户界面平台和微软支持平台等诸多获奖产品的开发做出了的突出贡献.

洪小文1995年加入微软总部任高级研究员。此前,洪小文曾任苹果公司的 Apple-ISS研究中心的技术总监,带领其团队研发出苹果中文听写机产品并获得多项工业界大奖。同时,他还担负自然交互服务部门(NISD)的管理及统计学习技术的转化应用,尤其在微软公司SAPI和语音引擎技术方面有极其突出的成就。加入微软公司之前,洪小文博士曾是苹果公司的主要研究员之一,同时也担任苹果-ISS研究中心的技术总监。

作为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和国际公认的语音识别方面的技术专家,洪小文在多种国际学术刊物及大会上发表过100多篇的学术论文。他与同事合著的《语音技术处理》(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一书被全世界多所大学采用为语音教科及参考书籍。另外,洪小文在不同的技术领域拥有着36项专利发明,他是CMU SPHINX System的联合发明人之一,这一成果被包括微软苹果公司在内的许多公司作为商用语音识别系统的基础加以应用。

洪小文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电机工程学学士,之后继续深造于卡耐基·梅隆大学,并先后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洪博士是国际公认的语音识别方面的技术专家,并发表了90多篇的学术论文,同时,他还兼任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语音转换及音频处理学术杂志的编委。洪博士于1995年加入微软总部任高级研究员,2000年调入语音产品组,任Speech Net项目架构师,在研发、技术转移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微软任职期间,他在语音、NLP、搜索及帮助学习软件等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参与项目包括Microsoft Speech Server、Windows,、Office、Encarta、Assistant Platform等产品。

2007年10月30日,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9年,第三任院长沈向洋上调西雅图总部,作为副院长的洪小文升任为院长,成为该机构历史上第四任院长。

相对于前任张亚勤、沈向洋和张宏江,洪小文的曝光率并不是很大,然而他在业界的学术地位和威望并不低。

作为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的他,早在1995年加入微软以前,就已经是国际公认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了。而1998年微软在北京组建亚洲研究院的时候,他也作为“元老”,参加了第一批研究员的面试。

洪小文在台湾长大,毕业于计算机专家的摇篮———卡耐基·梅隆大学,师承图灵奖获得者、大名鼎鼎的罗杰·瑞迪教授。由于志趣相投、观点接近,他和李开复决定用“自己的方法”来做语音。“当时,罗杰不认同我们的研究思路。不过‘不认同’不等于‘不支持’。”但是,罗杰·瑞迪教授的“宽容”被事实证明是积极、明智且值得尊敬的。

两位华裔学生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悖离了主流,其智慧成果却轰动了国际学术界。他们将新的语音识别系统命名为“斯芬克斯”(谜与智慧的象征)。直至今日,苹果公司微软及其他公司与机构的语音技术研究仍以之为基础。

从1992年毕业,就职于苹果公司的洪小文发现,微软的理念较之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更难能可贵的是,微软也让这匹“千里马”在1995年至2005年完成了三个阶段的角色嬗变,先在雷德蒙研究院从事语音技术的基础研究;后在微软的语音产品部门担任Speech net的首席架构师;接着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协助沈向洋管理团队。

“洪小文在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超的管理能力,使他成为领导亚洲研究院走向下一个十年的最佳人选。”对于现任全球资深副总裁、自己的老朋友沈向洋的评价,洪小文坦然接受。

说到“领导研究院的下一个十年”,洪小文说,他会依然秉承研究院的功能———赚后天的钱———而不懈创新。说得更清楚些,为催生下一代的下一代产品储备技术力量。

在他所阐述的未来十年研究愿景中,有一个叫做“研究2.0”的全新概念,让记者倍感兴奋。他说:“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交流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完成以前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他举例,曾经有个研究外星人的天文爱好者想要计算一些数据,但工作量之大,可能穷其一生亦未能毕。于是他就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求助,结果有300多万人回帖表示愿意帮助其计算。这在互联网诞生以前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洪小文说,“互联网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际网络。互联网的每台机器后面都有一个或几个人,他们不分种族和国家,这就如同把一大群人的脑袋连在了一起;互联网还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料库。互联网将每台机器的资料都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料库,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不断创新的互联网技术,创造这样一个无边界时代。”洪小文说,“如果这样的描述还不足够丰富,那么,请关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下一个十年。它给人类带来的,将是革命性的影响。”

2023年5月8日,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前主席洪小文卸任该公司董事职务,洪小文在该公司已无任职。

斯芬克斯

在选择去卡耐基·梅隆大学读书前,洪小文一直是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在上世纪80年代最好的学生之一。这所声名赫赫的中学已有百年历史,而且历届毕业生中不乏名人,像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名作家白先勇等。

一切都顺风顺水,中学毕业后,洪小文顺利考入台湾大学电机系,并于1985年获得了电子工程学士。一直热爱计算机科学的洪小文在大学毕业后决意到计算机科学最发达的国度继续深造。因此他不仅选择了卡内基梅隆,而且还选择了图灵奖获得者、大名鼎鼎的罗杰·瑞迪教授。

由于志趣相投、观点接近,他和一位同学很快就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来做语音。洪小文所说的“自己的方法”是有别于导师罗杰·瑞迪和大多数语音技术同行的“新思维”。

有别于传统的“专家系统”,洪小文与同学共同开发的语音识别技术完全是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思路,他们将新的语音识别系统命名为“斯芬克斯”(SPHINX)。直至今日,苹果公司微软及其他公司与机构的语音技术研究仍以之为基础——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是带翅膀的狮身人面女妖,容颜美丽。她用文艺女神缪斯传授的谜语来刁难路人,最终输给了俄狄浦斯。后世,斯芬克斯逐渐成为了“谜”与“智慧”的象征。

苹果的味道

1992年,在获得了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后,洪小文决定加盟苹果电脑公司——有趣的是,期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另一位教授里克·雷斯特(现为微软公司主管研发的高级副总裁)正在着手组建微软研究院,并向洪小文伸出了橄榄枝,但他却“有另一种想法”:“我不清楚微软对语音技术的愿景以及重视程度,对微软这个公司的了解也比较少。所以,我错过了在很早之前加入微软研究院的契机。”

洪小文说,现今被一些自作多情的信息客吹捧为“IT业艺术家”的苹果公司在1992年宣布研发新一代个人电脑、进军消费电子市场,并推出了Newton掌上电脑的原型机,发展势头似乎不错。

然而,洪小文很快发觉,苹果产品固然优秀,其市场表现却相对平庸;而且,对创新的极端追求让公司走入了一条“迎合小众”、孤芳自赏的歧途。正因如此,“那个阶段很多人对公司的前景不太乐观”。但他还是接受了苹果的任命,来到新加坡组建了一个25人研究院,专门针对中国乃至亚洲用户对语音及手写技术展开探索。

成果令人兴奋。洪小文领导的研发小组成功开发出了新一代中文语音输入系统,并在1995年亚洲Comdex/ACW上荣获了“最佳软件奖”和“全场最佳奖”。《联合早报》对此评论道:“该系统在北京与公众见面时引起极大轰动……有120人参加了北京的启动仪式,出席者都是北京各主要报纸的高级编辑,以及从事电脑研究的科学家。最初他们对系统保持怀疑态度,当他们看见系统将当天的人民日报任何段落快速地输入电脑时,他们开始对系统产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Comdex大会决不像今天这般“衰败”。“信息技术麦加”,舆论界甚至以这样的譬喻来强调其重要性。也就是说,洪小文及其团队所获奖项的分量相当重。

在微软创纪录

1993年,一位名叫黄学东的语音技术专家加入了微软公司的研发阵营。此人原是湖南长沙人,在清华大学修完硕士学业后,转赴爱丁堡大学攻读,并获得了博士学位。眼见苹果公司语音识别技术领域声势迫人,负责微软语音研究的黄学东便想到了“挖人”——洪小文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拟定的“贤士榜”上的重点人物。

首次接到微软的加盟邀请时,洪小文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因为那时他正负责苹果电脑公司的几个重要计划。当然,客观情况是,苹果已开始走下坡路;与之相反,微软自全球IT市场上后来居上,并在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等产品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洪小文认为,他在苹果“做得很好”,没必要更换平台。黄学东却极其执着,他告诉洪小文,给他的工作“永远有效”,并且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主动联络。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更何况是这么一位认同其理念、激赏其价值的“伯乐”。

终于,在黄学东屡顾茅庐之后,洪小文动心了。

1995年至2005年,在微软公司,洪小文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角色嬗变,先在雷德蒙研究院从事语音技术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后在微软的语音产品部门担任Speech NET的首席架构师(产品开发者);现今,他回到北京,在海淀区知春路希格玛大厦五层的一间办公室里继续搞研究、向周围的年轻人传授经验(导师)、制定战略并管理研发团队(管理者),并于2007年10月出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我面试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第一批研究员。”洪小文得意地说。自1998年11月5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创立至今,洪小文每年都会回中国一趟,“为研究院做点什么”。2004年,洪小文更是举家从西雅图迁到北京,而他的太太和女儿此前还从未到过中国大陆。

定居北京前,洪小文已是微软所有语音技术研发的总架构师。他对微软SAPI(Speech API)和Speech Engine技术的发展作出了众所公认的贡献,并多次获得类别不同的荣誉和奖励。他还是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IEEE Fellow)和国际公认的语音识别专家,现任《美国计算机协会通讯》(Communication of the ACM)的编委,并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及大会上发表了百余篇学术论文。他参与合著的《语音技术处理》(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一书被全世界多所大学采用为语音教学课本。另外,他在多项技术领域拥有36项专利发明。

洪小文既负责过基础研究,又管理过产品开发,同时,他还在多个研发领域有所涉猎。当他在微软总部领导Speech NET、自然交互服务产品部门(NISD)的产品开发时,他的实际研究领域还涵盖了自然语言处理、互联网搜索和数据采集等。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洪小文所负责的也正是上述领域的研发工作。他认为自己多年来形成的“双重视角”或许可以帮助国内的年轻学者把握到正确的方向。

“研究院着重于解‘难题’,产品开发部门则每天都要面对‘真问题’。”他的意思是说,由于研究院距离产品部门、最终用户比较远,所以难免在某些时候“误将虚拟当真实”,在一些不具应用价值的项目上浪掷资源——而他恰恰在“基础研究”与“产品开发”两端均积累了一些经验,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明某个项目是否值得深入探究。他还希望在北京突破以往语音技术研究的臼,释放语音的“原力”,从而为最终研制出“能听会讲”的智能终端提供“技术依据与实现思路”。

洪小文坚信,回到中国继续做研究的决定是正确的。现为经济大国的中国很快会成为技术大国,这是任何国家、任何势力都难以阻挡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洪小文期待着自己能够见证和亲验这一伟大历程。他特别提到,今日之中国遵循的是“王道”,因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尊敬。这让他感到无比的骄傲。

平常的成功者

“成功者是平常人。”洪小文说。

有时,他会回想起20多年前。诚然,学生时代的他成绩优异——今天的他在很多人眼里也算是成功者,“但那又如何呢”?以不同的标准(例如物质财富、学术成就)去衡量,当年的许多同学比自己更成功。所以,“成功没有模式。”

“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无论做哪一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们都不应该急躁,而是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优化我们的人生,同时把工作做到最好。”更不应仅用一种标准来看待成功。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历任领导人一样,洪小文在加强学术交流、培育本土英才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回国以后,仅在一个春季他便访问了约10所高校。在此前的一次交流中,有一位国内的大学生问了他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价值观处于剧变之中的社会大环境下,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他给出的答案则是:环境不是借口。只有坚执自己认定的核心价值,才不会在惊涛骇浪中迷途。也就是说,为成功订立自己的标准,去做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比尔·盖茨也没有念完哈佛大学。如果他天天羡慕诺贝尔奖图灵奖的获得者,那么他也肯定不会快乐。”洪小文说。

成功者也是平常人,只是比身边的其他人多了一些执着和坚忍。现实生活中,这位名动天下的学者也很“平常”。洪小文坦承,自己是一个“传统、顾家的人”。“家庭是最重要的,”他说:“我在做任何决策时都会首先考虑家人的感受。毕竟,修身、齐家之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令他很开心的一件事是,在他回到北京工作之后,可以更快、更方便地回台湾省探望父母。

洪小文的爱好颇多,诸如旅游、高尔夫、棒球、美式足球,“但总是因为工作繁忙而难以尽兴”。他还喜欢看《星球大战》之类的科幻大片以及恐怖悬疑电影、听古典音乐和重金属摇滚乐。“我家里收藏了2000多张正版CD。”说这话时他很有点儿顾盼自豪的意思。

学术讲座

2014年4月2日,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院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洪小文博士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作了题为“数字化的世界:人、社区与物理空间”(Datafication of the world: people, community and physical space)的学术报告。来自校内各院系的450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报告中,洪小文从海上航行的气象预测讲起,以一系列实例说明我们正处于一个被大量数据信息包围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观察人(如人脸识别、发型设计、肢体行动追踪等),可以通过大数据观察社区(如借助社交网络数据分析社区生活规律),可以通过大数据观察整个物理空间(如城市计算、三维打印等)。总之,通过充分分析、利用无处不在的大数据信息,人们将不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操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