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祥
范瑞祥,1965年6月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市,祖籍为榆次区,运载火箭总体设计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席总师,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范瑞祥于1981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5年本科毕业后被免试推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10月—2004年6月任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运载火箭和某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副总设计师;2004年6月—2009年5月任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某新型洲际导弹总设计师;2008年担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201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航天运载技术专业组组长;201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范瑞祥主要从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技术研究工作。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1年起,先后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1981年,从武威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航空学院。
1985年,本科毕业后被免试推荐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造。
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从事航天科研工作。
1993年—2001年,担任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结构系统主任设计师。
1999年—2001年,担任某新型导弹结构系统主任设计师。
2001年10月—2004年6月,任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某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副总设计师。
2004年6月—2009年5月,任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和某新型洲际导弹总设计师。
2008年,担任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2011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航天运载技术专业组组长。
2014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6年6月,范瑞祥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名单。
2021年11月18日,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个人生活
范瑞祥幼年丧父,由在兰州工作的哥哥供其上学。上学期间,他与母亲、腿有残疾的弟弟一起生活。2020年3月,其年近百岁的母亲病故。
范瑞祥的妻子叫陈予极,二人也为同事关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范瑞祥担任长征二号F结构系统主任设计师期间,组织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箭体和逃逸系统结构技术攻关工作,解决了大型整流罩结构设计、逃逸系统多个特种机构研制、运载火箭结构轻质化及可靠性设计等技术;担任某新型导弹结构系统主任设计师期间,组织完成了该导弹弹体结构研制工作,并在弹体结构轻质化和低冲击分离装置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担任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期间,组织完成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两种新型固体上面级的研制、以及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工作。
截至2018年10月,多年来,范瑞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排名第十七)、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截至2018年10月,范瑞祥申请并获授权国防发明专利18项。
截至2018年10月,范瑞祥在中国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10篇为第一作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年会上发表论文5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
人才培养
范瑞祥寄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2022学年硕士毕业生要坚持“终生学习”的习惯,勇敢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养成良好的“与人沟通”和“与人合作”的团结和团队精神,成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栋梁。
截至2018年10月,范瑞祥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型号副总设计师19名、主任设计师29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范瑞祥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领域的优秀科学家,他矢志不渝,始终在航天科技领域刻苦攻关,勇攀高峰,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把满腔热血献给了自己挚爱的航天事业。(榆次融媒体中心评)
爱人范瑞祥是一个十分勤奋、十分认真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认认真真。(范瑞祥的妻子陈予极评)
范瑞祥和他的团队为中国当代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蒋一评)
参考资料
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名单公示.科学网-手机版.2024-07-24
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