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坛雀舌茶

金坛雀舌茶

金坛雀舌茶产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以绿茶茶树之芽苞(特级)或嫩叶幼芽(特级以下)制成,为金坛区特产、江苏省名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雀舌茶”因形似雀舌而得名。

金坛产茶、制茶历史悠久,在宋代就有有关形似雀舌的茶品的记载。1982年,以地名加茶品外形特征,该茶品被定名为金坛雀舌。该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制。1985年该茶在江苏省名茶评选会上名列前茅。同年,其在国家农牧渔业部、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名茶评展会上,荣获“部优质茶”称号。

金坛雀舌的鲜叶采自中小叶良种茶树,其树种特色为茶毫较少、芽头肥壮、叶形中等,水漫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以清明节前后初长的茶树芽苞(特级)和一芽一叶初展的青叶(特级以下)为原料。全坛雀舌茶品之干茶外形细小幼嫩,形如雀舌,扁平挺秀;香气为清雅的绿茶春茶之香,夹着春草的清新。以100摄氏度沸水冷却至80-85 摄氏度冲泡,汤色淡绿,清爽宜人。其茶语为清丽、清雅、清爽、清明。

2011年,金坛区约2800公顷茶园中有近2700公顷茶园采制金坛雀舌茶,产量达到150吨,产值超亿元,其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5.1%和52%。2012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金坛雀舌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8年,金坛区茶园实现了无公害整体推进,585公顷茶园通过中绿华厦绿色食品基地认证,321余公顷茶园通过有机茶基地认证。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金坛雀舌茶以“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而闻名,被列为金坛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

工艺特色

金坛雀舌茶采用独特的手工炒制工艺和先进的全程机械化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在鲜叶采摘阶段,金坛雀舌茶每年在清明节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标准以芽苞和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特级茶以芽苞为主,要求芽长在3厘米以下,2.5厘米左右,炒制500克特级金坛雀舌茶需要4—4.5万个芽头。对鲜叶采摘要求严格,讲究嫩、鲜、匀、净。芽叶要求达到嫩度匀整,色泽一致,不采紫芽叶、病虫危害叶,采回的鲜叶进厂后要均匀摊放在竹匾上,并要精细拣剔,剔除鱼叶、单片等及非茶类夹杂物,放在通风阴凉处,薄摊4—5小时,轻度蒸发水分,促进内质轻度转化,提高品质。

在炒制工艺上,金坛雀舌茶分杀青、摊凉、整形、干燥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比如在干燥过程中,炒茶锅温掌握在70℃左右,温度先低后高,采用抓、擦、磨、推等手势使茶条扁平、光滑,达到金坛雀舌茶的品质要求。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用力适度,保证足干,同时在捺、压时用力恰当,不宜过重或太轻,过重造成条索太扁太宽,过轻则芽叶细胞破碎率低,茶汁不易冲泡出来,造成水浸出物偏低。至茶叶在锅中炒至发出“沙沙”响声、茶条轻折即断,手捻成末,茶叶含水量在5.5—6%时起锅摊凉。

产地环境

金坛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貌分为丘陵缓岗、低洼圩区、高亢平原3种类型,茶园全部分布于以茅山和方山为北、南两大主峰的丘陵缓坡岗区内,该地域内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土壤质地为下蜀系黄棕壤,土层深厚,pH值4.5—5.5,呈弱酸性,同时,没有任何工业污染源,完全适宜茶树的生长。

金坛雀舌茶产地为薛埠镇、指前镇、朱林镇和直溪镇,有着茶叶生长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特别是连片的低山丘陵区不仅有机质含量丰富,而且沟渠塘坝密布,水资源充足,是天赐一方的种茶“乐土”。

历史渊源

金坛雀舌茶历史悠久,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载:“谁把嫩香名雀舌,定来北客未曾尝。不知灵草天然异,一夜风吹一寸长。”

1982年,金坛雀舌茶以县名和茶叶形状正式定名。

2010年,金坛区建成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

2014年,金坛在江苏省质监局和农业专家的指导支持下,制定颁布了《地理标志产品金坛雀舌茶》省级地方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

2016年,金坛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农林局对全区雀舌茶园信息开展了全面普查,梳理出了雀舌茶的相关地理、产量和产权人等信息。

2017年,金坛区启动了管理平台的开发和调试,把种植户和地理标志企业的户口管理起来,茶农凭卡销售鲜叶,地理标志企业按鲜叶收购量申请标贴,初步实现对茶园面积和产量、鲜叶销售和收购、标贴申请和发放的信息化管理。

生产情况

2011年,金坛市约2800公顷茶园中有近2700公顷茶园采制金坛雀舌茶,产量达到150吨,产值超亿元,其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5.1%和52%。

2018年,金坛区茶园实现了无公害整体推进,585公顷茶园通过中绿华厦绿色食品基地认证,321余公顷茶园通过有机茶基地认证。

产品荣誉

1985年,金坛雀舌茶通过江苏省技术鉴定,在江苏省名茶评选会上名列总分第一。同年,获全国名茶展评会上荣获部优质茶称号。

1986年,金坛雀舌茶获商业部全国名茶称号。

1990、1991年,金坛雀舌茶被商业部连续确认为全国名茶。

1995年,金坛市被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

2012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金坛雀舌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5年,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和金骆驼奖名单出炉,金坛雀舌茶获绿茶类金骆驼奖第一名。

2018年,据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金坛雀舌品牌价值7.66亿元。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金坛雀舌茶产地范围为江苏省金坛区薛埠镇指前镇朱林镇直溪镇4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茶树品种

叶、鸠坑、浙农113等适宜加工金坛雀舌的树种为毫毛较少、芽头肥壮、叶形中等、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中小叶茶树良种。

二、立地条件

低山丘陵地带,土壤类型为红黄壤,土壤pH值4.5至6,土层深度1米以上,底土无硬盘;地下水位在1.5米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1.5%。

三、栽培管理

1.茶树栽植: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中旬;秋季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种植密度每公顷3.5万至5.5万株。

2.施肥:实施茶园平衡施肥,防止茶园缺肥和过量施肥。肥料采用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的化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每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厘米以上,每公顷施饼肥或商品有机肥1500至3000千克或农家有机肥1.5万千克以上。

3.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制工艺

1.鲜叶采摘:

(1)采摘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中旬

(2)采摘标准:按标准采摘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不采紫芽叶、病虫危害叶。

2.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摊凉→理条、整形→干燥

3.工艺技术要求:

(1)鲜叶摊放:鲜叶进厂后,验收分级,并按级别、品种、地块分开摊放。

摊放过程中,鲜叶不得与地面直接接触。摊放场所应阴凉、洁净、干燥、通风。摊放厚度3厘米至5厘米。摊放时间4小时至7小时。以叶质柔软,叶色转暗绿,青草气消失、清香显露、略带花香,失重15%至20%。

(2)杀青:杀青温度为120℃至160℃,持续2至3分钟,杀透杀匀,以杀青叶叶质柔软,手握成团并能慢慢松开,无红梗红叶,无焦边爆点,青草气消失,清香溢出为杀青适度。

(3)摊凉:杀青叶要及时摊凉散热、散发水汽,并使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摊凉时间掌握15分钟至25分钟。

(4)理条、整形:理条锅温90℃至100℃,理条程度要求茶条挺直,手捏不粘,起锅摊凉;整形锅温70℃至80℃,整形程度要求茶条扁直,基本定型,约七、八成干,起锅摊凉。

(5)干燥(煇干):锅温65℃至75℃,炒至茶条轻折即断,手捻成末、含水量在5.5%至6%时起锅摊凉。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栗香明显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

2.物理化学指标:水分≤6.5%,水浸出物≥35.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金坛雀舌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金坛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金坛雀舌茶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金坛——天赐一方的茶叶乐土.百家号.2024-03-13

“金坛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平台正式上线.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09-17

金坛雀舌茶成为江苏省第三个茶叶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09-17

江苏金坛雀舌被批准为常州首只地理标志产品.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09-17

2012年第220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