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隐子草
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 Keng)是禾本科隐子草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秆纤细,丛生,高20-45厘米,径1毫米,黄绿色或紫褐色,基部常具短小鳞芽。叶鞘长于或短于节间,无毛,鞘口具长柔毛;叶舌具短纤毛;叶片线形,长3-6厘米,宽2-4毫米,扁平或内卷。分枝常斜上,长1-3厘米;小穗长5-11毫米,含(1)3-5小花;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近膜质,具1脉,第一颖长1-2毫米,第二颖长2-3.5毫米;外披针形,具5脉,边缘具柔毛,第一外稃长4-5.5毫米,先端具长0.5-1毫米的短芒;内稃与外稃近等长;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花果期7-10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我国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宁夏,甘肃省。
生长环境
丛生隐子草多生于干燥的山坡路旁,为旱中生植物。生长区土壤瘠薄,多砾石,水土流失严重。为灌丛被破坏后的灌草丛演替的类型。在北京地区,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的阳坡、半阳坡或半阴坡。
生长习性
丛生隐子草返青晚,在北京, 5月下旬返青,且生长很慢,雨季后开始迅速生长,7-8月开花,9月结实,10月中旬枯黄。
主要价值
丛生隐子草柔软,适口性较好,牛、马、羊均喜食。但其叶细,茎软,纤维含量高,群落稀疏,产量低。该草常与适口性较差的灌木共生,仍为家畜喜食的牧草之一。据北京农业大学在北京密云区采集的样品分析,其粗蛋白质含量只有6.42%,与优良的禾草相比,其蛋白质的成分要低50—60%,但脂肪含量不低,达10.77%。仍为干旱、贫瘠地区的较好牧草之一。丛生隐子草根系发达,能利用砾石地中的水分与养分,也是水土保持植物或矿山恢复植被的优良植物之一。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