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护国寺

护国寺

护国寺是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一座佛教寺院,地处天台县白鹤镇上宝相村西部,距白鹤镇约3千米,距县城约10千米,是台州天台山四大寺院(寺院)之一,其他三座分别是国清寺、万年寺和太平寺。

护国寺原名般若寺,始建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系吴越高僧天台德韶(890年-972年)的第九道场。护国寺四周群峰雄踞,北面三座耸立的山峰,称凤凰山,亦称西山。2011年,在月净法师的发心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护国寺复建项目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当时取名为菩提院,菩提院建于护国寺原址之上,既是新建菩提院,亦是恢复护国寺。2012年5月,举行开工典礼。2018年2月,天台山菩提院正式更名为天台山护国寺。截至2022年7月,护国寺已建成大雄宝殿、万佛讲堂、伽蓝殿、弥勒殿,拥有山门、钟楼、鼓楼、莲花广场,设藏经阁、阅览室、念佛堂等,成为集学习、修持、研究、弘法为一体的宗教场所。

发展历程

天台德韶(891年-971年)是禅宗法眼宗二祖,吴越王钱俶尊其为宗师,封“国师”。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德韶入汉中天台山建寺传法,在此地建第九道场,名般若寺。

周显德四年(957年),般若寺落成,为德韶在天台山创建的规模最大的寺院。这一年,67岁的德韶大师走上法堂演教说法。当时的盛况,史书称“法席极盛,十方云集”。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般若寺更名为护国寺。宋天圣九年(1031年),立“宋天台山护国寺碑铭”,此碑至民国时期尚在,由吴越王钱弘俶之子、中书令钱惟演所撰,工部尚书李端懿书,检校司空鄂州市刺史钱惟济题额。

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6年)冬,护国寺遭大火,寺宇多处被毁。建国初期,护国寺香火渐稀,许多殿基辟为农田用于耕种。僧人们在土改时脱衣还俗,大殿、斋堂、寮房等逐渐湮没。文革期间双塔被毁,塔砖用作建造村大会堂,只留存古井一口。

2011年,在月净法师的发心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护国寺复建项目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同年5月30日,天台山菩提院与白鹤镇政府签署“天台山菩提院(护国寺)建设项目协议”,经多方协商,将菩提院建于护国寺原址之上,既是新建菩提院,亦是恢复护国寺。

2012年5月3日,举行开工典礼,总规划占地300亩工程正式启动。首先修建的万佛讲堂占地面积1600平米、建筑面积2700平米,以唐宋风格为设计理念建造。一楼可容纳千人听经,中供万尊佛像,三楼供奉《清敕修大藏经》。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主体工程顺利完工,早晚课诵、讲经、过堂均可在此进行。

2013年12月3日,进行大雄宝殿建设。这座占地面积1600平米、高19.33米,全进口菠萝格红木打造的唐宋风格宝殿,重檐庑殿顶,九开间,间宽等量。使用木材3000多立方、柱子66根柱子。柱子直径最宽80公分、最窄60公分。2015年11月23日举行大雄宝殿上梁庆典。主体建成后进行内部装饰,殿内供奉的五佛八菩萨,均以净土宗经典形象为原型,加以唐式彩绘。2019年11月14日大雄宝殿落成。随后又兴建占地面积800平米的弥勒殿,延续大雄宝殿全进口菠萝格红木打造唐宋风格,地下室设可容纳八百人念佛的念佛堂,与殿东侧的伽蓝殿、殿西厢房、祖师殿、功德楼、居士楼等同时开工,形成3300多平米、可能容纳一千人同时用餐的地下餐厅。

2018年2月,天台山菩提院正式更名为天台山护国寺。2022年7月,建成大雄宝殿、万佛讲堂、伽蓝殿、弥勒殿,拥有山门、钟楼、鼓楼、莲花广场,设藏经阁、阅览室、念佛堂等,成为集学习、修持、研究、弘法为一体的宗教场所。

地理环境

护国寺地处天台县白鹤镇上宝相村西部,距白鹤镇约3公里,距县城约10公里。寺院四周群峰雄踞,北面三座耸立的山峰,称凤凰山,亦称西山。

历史地位

“护国、太平、万年、国清”,护国寺位居天台四大寺院之首,可见该寺在历史上的地位。

参考资料

天台山护国寺.台州史志网.2024-09-22

天台山护国寺大雄宝殿落成庆典暨全堂佛像开光法会圆满举行.浙江省佛教协会.2024-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