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风云三号D星

风云三号D星

2017年11月15日2时3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是我国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它是在FY-1气象卫星技术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在功能和技术上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具有质的变化,具体要求是解决三维大气探测,大幅度提高全球资料获取能力,进一步提高云区和地表特征遥感能力,从而能够获取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的大气、地表和海表特性参数。

2018年11月30日,风云二号H星及风云三号D星正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交付给中国气象局。

研制历程

2017年11月15日,风云三号D星(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星)成功发射。

2018年11月30日,风云三号D星由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交付给中国气象局使用。

2022年1月31日,风云三号D星正式成为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的值班卫星

搭载设备

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搭载了红外高光谱大气垂直探测仪,这台仪器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傅里叶干涉探测技术,可以提高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廓线反演精度1倍以上,极大提升对中国中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支撑能力,并将天气预报的有效时效延长2-3天。

风云三号D设计寿命5年,星上装载了10台套先进的遥感仪器,除了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空间环境监测仪器包和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等5台继承性仪器之外,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近红外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广角极光成像仪、电离层光度计为全新研制、首次上星搭载,核心仪器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进行了大幅升级改进,性能显著提升。

卫星用途

轨测试结果表明,风云三号D星可满足大气探测、温室气体监测、空间环境综合探测等多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

风云三号D星的地面应用系统首次建成了由南北两极地面站加上国内4个地面站构成的全球数据获取站网,实现了两小时全球完整探测数据获取;其地理定位精度达到遥感仪器亚像元,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光谱定标精度优于百万分之二,大部分可见光通道辐射定标精度达到3%。

风云三号D星与C星形成上、下午组网观测,与静止星形成高低轨配合,确保中国极轨气象卫星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有效支撑“全球观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

发射目的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D气象卫星交付使用后,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A星、B星、C星组网观测,各卫星功能互补,使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更新时效从6小时提高到4小时。

风云三号D气象卫星将进一步加强对大气定量探测和气候变化监测,通过测量大气在不同光谱通道的辐射值,定量反演得到大气温、湿度的三维分布,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基础数据,观测结果可用于全球的气候变化监测和评估。

同时,D星还能对气溶胶和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进行更有效的监测,将为全球碳循环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增强我国在全球碳排放等问题上的话语权。

发射意义

风云三号D发射后,经在轨测试将投入业务运行,成为中国低轨道下午观测的主业务卫星,与2013年9月发射的风云三号C共同组网,进一步提高大气探测精度,增强温室气体监测、空间环境综合探测和气象遥感探测能力,促进气象卫星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重要支撑。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E星计划2021年年底交付使用。当前,E星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和D星组网运行,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上唯一同时具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条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数据自主率大幅提高。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在轨气象卫星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国家。

参考资料

三颗风云气象卫星正式成为国际值班卫星,服务国际防灾减灾_绿政公署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2022-01-31

风云三号E星发布首批高精度太阳图像 提升空间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