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县八渡镇
八渡镇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县南部。该镇总面积为234.87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在八渡村。八渡镇原隶属于册亨州同本州岛半甲江边亭,1998年3月改设为八渡镇。截至2018年末,该镇户籍人口为9969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48元。八渡镇拥有14个工业企业和1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八渡镇东与弼佑镇交界,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旧州镇隔江相望,西与丫他镇接壤,北与秧坝镇相连。
简介
八渡镇位于册亨县南部,距县城74公里。地处东经105。53、北纬24。44、至24。53、之间,东与弼佑乡交界,南与广西田林县旧州镇隔江相望,西与丫他镇接壤,北与秧坝镇相连。属珠江干流,最低海拔350米,最高海拔1260米。全镇国土面积221.41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53个村民组,2382户9618人。南盘江过境流程25公里,全镇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粮食总产量2848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798元。
全镇辖新花、者弄、赶乃、团丰、乃言、八达、八渡、伟东8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镇境内设有1所乃言中学,乃言小学、团丰小学、八渡小学3个完小,者弄、八达、新花、秧侯4个教学点。有耕地面积亩,其中,田面积2955亩,地面积19845亩,油桐76905亩,油茶6930亩,有宜林荒山50000余亩,草地200000余亩,宜农荒山20000余亩。
历史沿革
于1991年12月由原乃言、团丰乡合并成立乃言乡,1998年3月省人民政府行文改制建立八渡镇,同年6月由乃言乡搬迁八渡。
行政区划
全镇辖新花、者弄、赶乃、团丰、乃言、八达、八渡、伟东8个行政村,53个村民小组。
经济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4321”工作思路,即:推进“四强基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教育,强化基础产业),发展“壮大三大产业(林畜菜)”,着力“解决两个问题(民生和民族文化)”,突破“一个重点”(农民增产增收)的工作思路。在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推进镇域产业调整模式,在北部者弄、新花两个村大力发展杉木种植;中部赶乃、团丰、乃言三个村的乃言河流域以种植油桐、油茶为主,发展早熟蔬菜上规模;南部八渡、八达、伟东三个沿江村组积极探索“册南模式”。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开展党员“比学敢帮带”活动,即:比勤劳致富、比技能、比孝顺,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法律法规、学农业适用技术,敢于创新、敢于破除陋习、敢于弘扬正气,帮发展、帮宣传、帮转化,带头执行计划生育国策、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在社会事务方面:让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力争实现无政策外多孩乡镇。
发展思路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实施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措施,大力推进“创建生态文明县、打造册亨绿色品牌”战略,树立“贫困县有亮点、小县也能办大事”的理念,围绕镇党委政府“四强四推进”(“四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教育、强化基础产业,“四推进”推进林、畜、菜、甘蔗发展)、“两加两促进”(“两加”加速发展、加快转型,“两促进”惠及民生工程的落实和弘扬民族文化)、“四帮四促一增加”(“四帮四促”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一增加”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思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为主导,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在北部者弄、新花两个村大力发展杉木种植2万亩;中部赶乃、团丰、乃言三个村的乃言河流域以种植油桐、油茶为主,发展早熟蔬菜5000亩;南部八渡、八达、伟东三个沿江村发展速生桉树规模达10万亩、1万亩甘蔗种植,不断积极探索“册南模式”。在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新进展,全面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将边沿变前沿,开创发展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安康的生态八渡。
文化
镇境内设有1所乃言中学,乃言小学、团丰小学、八渡小学3个完小,者弄、八达、新花、秧侯4个教学点。
民族风情
布依戏艺术乡——八渡镇是册亨县流传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的乡镇之一,全镇有四个业余布依戏队(班)艺术队员有80余人,女队员占25%,民间老艺人15个,自古以来他们每逢新春佳节或其它民族节日、起房盖屋及喜事都经常为人民群众表演歌唱,深受人民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在四个布依戏队中最为突出的是乃言下寨布依戏队,该戏队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依戏发祥地之一。该村寨现有255户1167人的一个布依村寨,早在清代同治二年(1746年)就创建了土戏班(布依戏班),历年演出剧目古装戏有《武宣皇闹花灯》、《拳龙马在申》、《盖朗相卜七》、《董永卖身葬父》、《薛仁贵征东》、《摇钱树》等。1982年以来还自编有《好媳妇》、《转路洞》、《三月三的木中声》、《贪妻不成、投江自尽》等剧目在全县各地演出,受到各界人士、学者、有关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欢迎。据考察,至今这个戏队的艺人已是第七代。
为了保护地方民族传统文化,镇党委、政府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弘扬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并经多方努力,积极申报,乃言布依族戏已于2005年被国家列入非文化遗产国有名录,为乃言布依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名演变情况
乃言村地名
乃言村布依戏乐队
婉如长龙的打言河穿越八渡辖区自西向东稳稳流淌,沿河两岸居住着勤劳智慧的布依族人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民俗音乐、民间艺术等。
在沿河的自然村寨中,有一个人口较集中、地域较宽、有河环绕,村貌优美如画、民族文化传统艺术较丰富的村寨——乃言村(一九五五年以前的地名称打言),于1993年经国家文化部授予命名为:国家布依戏发祥地“乃言布依戏艺术之乡”。
很久以前,这个自然村寨及边缘有自然生长的茂密的红椿树林,邻寨的人们可随意砍用,因当时懂得木工手艺的人很少,这红椿树发展很快,一时不容易砍完。此种树木用当地布依族话称为“迈言”。环村的那条条河流当地布依人们称为“然它”。这条河的名称同这些连片无边的红椿树联称就叫“打言”寨。后来由于土匪抄抢打言寨,村民无法管护这些林木以至全被土匪大火烧光,此后,该树就很少了。
全国解放后,该乡成立初级社、高级社、合作社。这条河中上域的9公里处有个寨子叫“赶乃”村,是团丰老乡的所在地。由于“安----八”公路穿过打言寨,交通较方便,在沿河途中较中心,人口较多,集市自古就有,所以就把打言乡和赶乃乡并为大乡,把赶乃的“乃”字放前面,把打言的“言”字写在后面,就称为“乃言”乡,后来打言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又把打言村改称为乃言村。
团协地名
八渡镇团丰村团协组是个古老的自然村寨,位于“安—八”公路的路边,有32户146人。这寨子的乡亲们勤劳致富,现在的青年男女们思想较先进,十多年来外出搞劳务的人很多,争得钱回家来起砖泥结构新房占全寨的95%。村民们拥有齐全的现代化家用设备,如小汽车、机动车、农用车、摩托车、电视机、电话机、移动手机户等,丰衣足食。该组是八渡镇先进的村组之一。
话说古时候,该寨有个寨主叫林八万,是个财主,拥有良田五百余亩,家财万贯,生活无忧无愁,自称“天穷地穷不到我穷”,是永不穷之家,鉴于此就把寨子取名为“富裕寨”。用布依族话讲叫做“拢密”。邻村的老百姓听了这后,说:“林八万这样说是不对的,古话说:“三穷三富不到老,三饱三饿不过年”,“若遇三道人命、三道火,看你穷不穷”的评论。不幸果然发生了,几年后,有一天突然听到一声轰隆巨响,倾刻山摇地动,家里水缸的水荡了出来,村民受了一惊,纷纷走出家门到寨外到处观望,发现距寨上方约200米处的山崩裂成一个很深的非常险的岩洞,人们认定是龙脉断了,寨子将要变故了。一年后寨主林八万遭疾死去,寨里也不知为何遭大火烧光。从此寨子的人们穷困潦倒。所以人们就把这寨子称为“朴雪”。“雪”字布依族话的意思就是非常吃亏。“朴雪”这名称一直传到全国解放后。直到当地政府社会工作队深入工作时,认为新社会后该寨的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和睦共处,有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于是把“朴雪”改为“团协”。
八达村地名
打言河的下域河口与南盘江汇合处,有一个面积约2平方公里,180户943人的中等自然村寨,这个村寨有个古装布依戏班,古时候该寨就有不少的教书匠、艺人等文化人,寨中还立有个寨规石碑。寨貌优美,正月到三月间时该寨满山遍野都是映山红花,随后三到四月间时寨边河岸又有木棉花朵朵飘扬。村民勤劳致富,全国解放以来,这寨人外出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占全村总人数的4%。改革开放后,本寨办有民办公助小学一所,学生入学率达99%。目前,该寨砖泥结构新房占全寨40%,家家户户有电视,部分农户还有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机动车、机械运输船等。是全镇交通最方便的一个行政村。这个村就是“八达村”,该村位于南盘江八渡镇河段的最下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田林县旧州镇隔江相望,两地人民来往不断,特别是青年男女,情歌民俗音乐遍野声声,悠雅动听。这地名称从何而来呢?很久以前,这寨就位于打言河下域的河口,河口用地方布依族话说就是“巴它”。河口与南盘江相汇合,客船、贺船来来往往不断,两地人民来往络绎不绝,交通四通八达,所以就把早期的“巴它”两个字改成八达村,流传至今。
布依粽粑
布依族的灰粽粑色美味香,极富民族风格,是布依族在节日时馈赠友朋的食品。粽子心选用上等糯米泡制,然后将糯米秧子或糯米草洗净晒干烧成灰,两者搅拌均匀,取出,筛去粗枝残灰,佐以花椒、八角、黑桃仁、茴香、猪肉等,用粽粑叶或竹笋壳包成长方形状,蒸食,色香俱佳,深受布依族人的喜爱。
原料:糯米饭,新鲜干秧苗稻草灰
制作方法:
1.将栽秧时剩的秧子洗净,捆成捆反挂于竹竿或屋檐下晒干,“六月六”时取下烧成秧灰。
2.将灰和泡过水的糯米倒入石碓窝中轻轻磕至白米沾上一层灰黑秧灰后,取出筛去多余的秧灰成灰米。
3.将灰米加花椒、肉丁、精盐和匀,用粽叶包成各式粽子,煮熟即成。
说明:发霉变色的秧草不能用;磕米时要轻,不能将米磕碎;无粽叶可用笋壳代替。
人口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3804人。
交通
312省道由北向南贯穿全镇约30公里,南昆铁路过境20公里,境内有一个中继站(八渡车站),一个乘降所(文佃车站),是一个集铁路、公路、水路于一体的交通重镇。
布依土布
八渡镇位于册亨县南部,也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最南端。全镇总人口9618人,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在这个古朴的布依族村镇,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产品,布依土布是布依族最具特产之一。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图案。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即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布依族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在这里,每家每户都有纺车、织布机、染缸、染料(木蓝自种)。农闲时节,一走进村寨,就能看见布依族妇女都在老式织布机上忙于编制土布,每户、每村、妇女织出的土布常常喜欢拿来攀比,手工,技艺高超的妇女,纺出的线、织出的布质量要比一般妇女胜出许多。白土布、青兰土布、大小花格土布、折布、反纱布等。主要缝制衣、裤、围腰、长帕、垫单、棉被、背带,各种花纹的扎染垫单等。
花糯米
在八渡镇,每逢佳节,勤劳朴实的布依族人民都要蒸煮五色糯米饭。花糯米一般有五种颜色。也就是用植物汁将糯米染成五种颜色,一般有黑色、黄色、紫色、红色以及白色。蘸着酥麻吃,更美了。这漂亮的颜色完全来自天然植物汁液。且各有寓意,黑色用嫩枫香叶染制而成,象征生命;红色用苏木,象征欢快;黄色用糯米树花,象征真挚;紫色用观音草,象征吉祥;白色用本色,象征纯洁。
旅游
八渡南盘江大桥位于南昆铁路线上,是南昆铁路的重点控制工程、咽喉工程之一,大跨度达90米,采用部分预应力V型支撑连续梁结构,在80米高墩上进行V型支撑施工为世所罕见,有“高墩V撑第一桥”之称。八渡南盘江特大桥,是南昆铁路的头号重点、难点工程,桥墩高百米,为世界V撑铁路桥的最高纪录(该桥是世界上第一个V型支撑最高桥,建筑高度为105米,在近80米的高墩上修建23米高的V型支撑结构,代表在桥梁施工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施工水平。该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在南盘江大桥几百米处,便是八渡码头,在这个秀美的码头,有着水上餐馆,你可以在这里品尝南盘江特有的美食——八渡鱼(一种肉质鲜嫩的野生鱼)。也可以在江岸坐在翠绿树下,拿起鱼竿一边感受江风带来清爽,一边悠然自得地垂钓,让整个身心得以放松。
地理位置
西渡山东省北方
参考资料
册亨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册亨县人民政府网.2021-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