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地梢瓜

地梢瓜

地梢瓜(黑枕黄鹂普通亚种鹅绒藤属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是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直立半灌木;地下茎单轴横生;茎自基部多分枝。叶对生或近对生,线形。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萼外面被柔毛。纺锤形,先端渐尖;种子扁平,暗褐色,长8毫米;种毛白色绢质,长2厘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中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新疆和江苏省等省区。生长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坡、沙丘或干旱山谷、荒地、田边等处。

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幼果可食;种毛可作填充料。以全草入药,主治咽喉疼痛,气阴不足,神疲健忘,虚烦口渴,头昏失眠,产后体虚,产后缺乳。可作为荒坡、荒地治理前期植被尚未恢复或乔灌木未有一定郁闭度时的先行群落。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地下茎单轴横生,竹秆多自基部分枝,铺散或倾斜,密被白色短硬毛。叶对生或近对生,线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向背面反卷,两面被短硬毛,中脉在背面明显隆起,近无柄;长3-5厘米,宽2-5毫米。伞形聚伞花序腋生,密被短硬毛;花萼外面被柔毛,5深裂,裂片披针形,先端尖;花冠绿白色,5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外面疏被短硬毛;副花冠杯状,5深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渐尖,高过药隔的膜片,柱头扁平。蓇葖果单生,狭卵状纺锤形,被短硬毛,先端渐尖,中部膨大,长5-6厘米,直径2厘米;种子卵形,扁平,暗褐色,长8毫米;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长2厘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地梢瓜为旱生植物,在我国北方从典型草原到草原化荒漠的草场植被中均可生长。主要生长在沙质土和沙砾质土壤上,在沙壤土上也可生长。生长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坡、沙丘或干旱山谷、荒地、田边等处。

分布范围

地梢瓜产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新疆和江苏省等省区。分布于朝鲜、蒙古和苏联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幼果可食;种毛可作填充料。

药用价值

地梢瓜,以全草及果实可入药。夏秋采,切段晒干生用。嫩果实可以吃。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益气,通乳。用于体虚乳汁不下;外用治子。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鲜草适量,折断取汁外搽瘊子。

【采制采收】:夏、秋采全草及果实,加工:洗净,晒干

【功能】:补肺气,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使用价值

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

地梢瓜以其茎较纤细而且木质化程度很低,质地柔软,有利牲畜采食。

地梢瓜青鲜时为骆驼,山羊和绵羊所喜食,这几种动物尤喜食其幼嫩的瞢荚果,干枯后,叶脱落,适口性稍差。

化学成份看,地梢瓜营养价值较高,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于紫苜蓿,且同麦麸的相当,粗脂肪和灰分也较丰富,尤以钙的含量是较高的,接近于一般豆科牧草的水平,较难消化的养分粗纤维则甚少(表153—1)。地梢瓜不仅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而且蛋白质品质也较好。就其所含9种必需氨基酸数量言(表153—2)可以同苜干草媲美,比小麦所含的尚多近一半.据分析,地梢瓜所含元素如表(153—3) 9种元素中除铝外均系动物营养所需,它们的含量相对而言属高灰分,氮、钙,硫,铝,中磷,铁,硅,低钾,钠类型。

地梢瓜应属于中等以上或良等的饲用植物。果实及种子还可充药用,嫩果实可食用。药名沙奶草,蒙药名斗格奴。它味甘性温,功能为通乳,和血通经,消炎止痛、止泻。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

栽培技术

无菌材料的获得

从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地稍瓜植株上切取2~3 cm带顶芽的茎段,除去叶片,置烧杯中用自来水冲洗30 min,取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 乙醇表面消毒30 s,再用0.1% 氯化汞消毒2~5 min,无菌水冲洗3~5 次,然后接种在培养基上。

芽的诱导

植体接种后约10d,茎尖生长点开始萌动,同时在芽的基部四周出现黄绿芽点;继续在培养基上生长20d左右,即可分化出丛生芽;30~40d后面面,新芽长到2~3 cm。基部带有部分愈伤组织的小苗仍然接到培养基上继续增殖分化。

增殖培养

将丛生芽切下,接种到培养基中,这些芽则生长旺盛、健壮,25~30d继代1次。增殖系数不要过高,一般控制为3 ,这样可以保持芽苗既有良好的增殖,又有健壮的长势。

分类学

地梢瓜,别名:地梢花、鸡屎藤。拉丁文名:鹅绒藤属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捩花目;萝科;鹅绒藤属;地梢瓜。

变种

地梢瓜(救荒本草)地梢花(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女青(本草新注)

地梢瓜(原变种)图版133

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 var. thesioides.

本种植物变异较大,在营养部分,茎低矮直立或倾卧或枝顶蔓生或缠绕;节间通常较短(长2-10毫米),有时(特别是枝顶)达7厘米;叶片通常为线形,长8-30毫米,宽1-2毫米,而顶部蔓生或缠绕部分的叶片长达7厘米或更长,宽可达1.5厘米,通常达1厘米。花序呈聚伞状,单生或簇生;总花梗长1-5毫米,在叶腋内单生或簇生;花直径长3-4毫米,有时不及3毫米,花冠内面被疏微柔毛或仅在花冠裂片基部被微柔毛或光滑无毛;副花冠长过合蕊柱或等长。上述形态变化情况,多发生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境下。根据材料,我们还不能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虽然以前已有许多作者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在本种下分出许多变种和变型,它们的名称是:

(1) Vincetoxicum sibiricum Decne.var.austral e Maxim.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23: 355. 1877. 顶枝缠绕,毛被物较少;叶线或线状长圆形。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自治区南部黄河沿岸。

(2) Vincetoxicum sibiricum Decne. var. boreale maxim l. c. 茎低矮,自基部分枝较多,伸展。产于新疆。

(3) 鹅绒藤属 sibiricurn (L.) R. Br.var.gracilentum Nakai et Kitagawa in Rep. First Sci. Exped. Manch. sect. 4, 1: 43, cum fig. 1934. 茎自基部分枝多,纤细,有时变紫色;叶极小;花少数。模式标本采自承德市

(4) Cynanchum sibiricum (L.) R. Br. var. gracilentum Nakai et Kitagawa f. hypopsilum Nakai et Kitagawa, l. c. 叶平滑,除叶背中脉外均光滑无毛。模式标本采自河北承德长山峪。

(5) 鹅绒藤属 sibiricum (L.) R. Br. var. latifolium Kitagawa in Rep. First Sci. Exped. Manch. sect. 4, 4: 40,90. 1936. 茎缠绕;叶片大而阔,线状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达9.5厘米,宽2.3厘米,基部楔形至截平;叶柄长8毫米。模式标本采自承德市

上述各变种和变型,我们均未见到可靠标本,仅根据我们所见到的材料,基本上可将本种区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植株低矮,直立或稍蔓生,基部分枝较多,节间短,叶片狭小,即是模式变种var. thesioides,在这一类型中,包括了上述第(2)、(3)和(4)变种和变型;另一种是下述变种。

雀瓢(西北)

茎柔弱,分枝较少,茎端通常伸长而缠绕。叶线形或线状长圆形;花较小、较多。花期3-8月。

产于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江苏省等省区。生长于水沟旁及河岸边或山坡、路旁的灌木丛草地上。模式标本采自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幼果可食;种毛可作填充料。

繁殖方法

播种

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翻,灌足底水,早春精细整地,结合耕地,施优质有机肥3.75-4.50吨/公顷,磷酸二氢胺0.38吨/公顷,均匀混施于0-20厘米的耕作层中。4月上中旬,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便可进行播种。播种时,地整平后起垄覆膜,膜面宽50厘米、膜间距为40厘米。播种采用穴播,每穴3粒,深度1-2厘米,播量为40.5千克/公顷,一般株距为15-20厘米,小行距为30厘米、大行距为50厘米,播后覆薄土,稍加镇压,并盖一层薄沙后灌水。

组织

无菌材料的获得:从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地稍瓜植株上切取2-3厘米带顶芽的茎段,除去叶片,置烧杯中用自来水冲洗30分钟,取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乙醇表面消毒30秒,再用0.1%氯化汞消毒2-5分钟,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接种在培养基上。

芽的诱导:外植体接种后约10天,茎尖生长点开始萌动,同时在芽的基部四周出现黄绿芽点;继续在培养基上生长20天左右,即可分化出丛生芽;30-40天后,新芽长到2-3厘米。这些丛生芽在培养基上繁殖速度快,但生长弱。将这些生长旺盛的小苗切下接在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在95%以上;基部带有部分愈伤组织的小苗仍然接到培养基上继续增殖分化。一般30天可继代1次,增殖率6-7倍。

增殖培养:将丛生芽切下,接种到培养基中,这些芽则生长旺盛、健壮,25-30天继代1次。增殖系数不要过高,一般控制为3,这样可以保持芽苗既有良好的增殖,又有健壮的长势。

生根移栽:小苗在培养基上培养1周左右,陆续生长出白根,20天左右每株小苗基部即可长出5-7条约5厘米长的白色肉质根。这时,将已生根的瓶苗在普通房间里散射光下炼苗1周,打开瓶口,加入适量的清水以软化培养基,洗去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到灭菌的营养土(沙壤土和有机肥的比例为1:1)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每3-4天用清水喷洒1次,成活率在90%以上。成活的小苗生长旺盛,整齐一致。

病虫防治

地梢瓜在驯化栽培期间,暂时没有发现病害。虫害主要有蚜虫,防治方法是用浓度为0.1%的菊马乳油或氧化乐果进行叶面喷洒。

参考资料

地梢瓜.植物智.2024-07-29

地梢瓜.植物智.20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