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长江大桥
泸州长江大桥(Luzhou Yangtze River Bridge),又名泸州长江四桥,是四川省交通部门在长江上直接施工的第一座公路大桥,也是当时全国在长江上修的最长的公路大桥。是中国四川省泸州市境内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遂宁市—麻粟坡公路(国道G246)的组成部分。
泸州长江大桥于1977年10月5日开工建设,于1982年5月31日合龙贯通,于1982年10月1日通车运营。
泸州长江大桥北起连江路,上跨长江水道,南至城南大道;线路全长1255.6米、主桥长720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
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前,泸州境内长江上没有桥,只有自古长江险,隔江如隔天。人群伫立江边望,飞渡恨未插双翅。那望水而兴叹的无奈让人心酸。许多年长的人不会忘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泸州市的经济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车流量连年增加,给当时处于咽喉要道的蓝田渡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蓝田渡口配有对开的两艘大马力轮渡,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汽车渡江的需要,经常发生严重堵塞。尤其是在洪水期,两岸待渡汽车每天像一条长龙躺在江边,翘首待渡,长队排上二三公里是平常事。许多驾驶员吃在渡口,睡在渡口,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又饥又渴,饱受煎熬之苦。因此两岸有车单位的车辆利用率很低,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客运渡口也同样紧张。遇到洪水雾天,过江更是难上加难,使做生意的遭受损失,上班的人常常迟到,真是苦不堪言。因而有人用打油诗描述:走遍川南路,最难蓝田渡,要过蓝田渡,自备吃和住。泸州市人民殷切地盼望彩虹飞架,改渡为桥。
1977年,这时的泸州,修桥成了头等大事。市委有关领导曾三上成都市,向省里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汇报情况,提出尽快修建泸州长江大桥,这是发展泸州经济的生命线。费尽了种种周折,泸州长江大桥终于被列入四川省公路建设规划的重点工程,并下拨资金4800万元,作为建桥经费。1977年10月5日,开工剪彩大会召开那天,泸州市委向全市发出了“人民大桥人民建,人人为桥作贡献”的动员令。
建设历程
泸州长江大桥,是四川省交通部门在长江上直接施工的 第一座公路大桥,也是当时全国在长江上修的最长的公路大桥。它具有基础施工水深、流急、覆盖厚、上下结构多样、技术复杂、要求高的特点。工程规模宏大,是一项战天斗地、非常艰巨的工程,面临没有深水作业技术和经验、设备简陋、物资缺乏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尽管存在的风险和压力巨大,但英雄智慧、不屈不挠的泸州市儿女,硬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迎着困难上。指挥部还提出人民大桥人民建、四面八方来支援、群策群力排万难、双管齐下的建桥方针。
组织了数千名的义务劳动大军,每天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运沙石、抬水泥、挖坑基,为大桥出力流汗。水下施工急需的直径20米的沉井钢围堰、主桥墩施工用的钢滑模、安装定位导向船的万能杆件、深水桥墩高桩承台基础、冲孔成柱使用的直径2米特大钻头等,指挥部一时无法解决,都是由当时的泸州船厂、西南驻泸建筑五公司、泸州柴油机厂、长江挖掘机厂等单位赶制出来支援的。大桥建设缺少运输工具,省运输公司29队、33队将自己的大货车交给指挥部无偿使用。当时电力紧张,泸州供电局坚持满负荷供给,以满足大桥施工的用电需要,使大桥建设呈现出八方支援的轰轰烈烈场面。
1975年,泸州长江大桥获准纳入“川汉输气管道工程”项目。
1976年,“川汉输气管道工程泸州长江大桥指挥部”成立。
1977年10月5日,泸州长江大桥开工建设。
1978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将泸州长江大桥建设工程改为四川省交通厅直属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1980年1月20日,泸州长江大桥2号桥墩开工建设;同年5月16日,泸州长江大桥2号桥墩竣工。
1982年5月31日,泸州长江大桥完成合龙;10月1日,正式通车。
2020年5月1日,泸州长江大桥维修整治加固工程开工;7月2日,开始全封闭断道施工;9月29日,维修整治加固工程竣工,大桥恢复通车。
桥梁位置
泸州长江大桥位于中国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桥址距离沱江汇入长江处(管驿嘴)约3.9千米。该桥连接蓝田街道与大山坪街道, 北起于连江路,上跨前进中路、长江水道,南至城南大道、蓝安大道、泸合路交叉点,途经该桥的线路为遂宁—麻粟坡公路(国道G246)。
建设意义
长江大桥从1977年10月开工到1982年10月竣工,整整5年的时间里,全体建桥职工和泸州人民一道,发扬了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以冲天的干劲,克服种种无法想象的困难,终于在长江上建起了一座深水高墩,主桥长1252.5米,辅桥(引桥)长4676米的公路大桥,使长江的历史在这里浓缩,民族的精神在这里弘扬。
从此,彩虹飞架南北,长江变通途,不但民生受益,也给泸州市的发展和繁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尤其是对泸天化、赤天化两大化工企业的稳步发展,茜草工业园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当我乘车从桥上经过之时,便会深感自豪和骄傲。泸州长江大桥的落成,加快了泸州由地辖市转变为省辖市的步伐,也是泸州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险情限行
2012年11月21日,泸州官方微博“中国酒城 美泸州”发布消息称:由于长江大桥北岸2号桥墩出现重大安全险情,所有货车和大型客车禁止通行,请小型车辆尽量绕行。
此处裂缝是由于长江大桥长期超负荷运行和交通流量的迅猛增长,已经投入运行13年的泸州长江大桥北岸引桥2号桥墩身出现裂缝,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此,交通部门迅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一是安排交通路政与公安交警联合从11月20日18时对长江大桥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禁止货运车辆和大型车辆(公交车除外)通行,减轻大桥负荷;二是安排工程技术人员24小时在现场监控,每隔半个小时报告一次监测情况;三是立即与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桥梁专家联系,于11月20日23时来泸对桥梁病害情况进行会诊,提出指导性处置意见,研究处置方案,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四是迅速请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和省交战办支援,采取架设战备钢桥的临时应急处置措施,保障交通基本通行。
重新命名
泸州市市分别对长、沱两江上15座已建和将建的城市跨江桥梁进行了排序,泸州城市桥梁命名方案正式出炉。该方案以长江和沱江作为桥梁主名,从下游至上游依次命名。2013年6月,泸州市住建局向社会发布一则公告,正式对泸州市中心城区的桥梁命名进行公示。专门分管泸州城区地名命名的,政府设置有专门的单位,目前是泸州市民政局的地名科。由于城市桥梁的特殊性,为此,在正式向社会公示泸州桥梁命名方案之前,泸州市政府还专门召集交通、城管、城建、逐渐、民政等多个部门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原为泰安长江大桥的泸州长江大桥被重新命名为泸州长江四桥。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泸州长江大桥分别由主桥、引桥、桥墩、桥台组成;主桥路段呈南北方向布置。
设计参数
泸州长江大桥线路全长1255.6米,主桥长720米,引桥长641.6米。桥跨组成为27.6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20米钢板组合梁+(105+3×170+105)米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6×70米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20米石拱桥。桥面总宽17米,主桥典型横断面布置为2米人行道+0.25米路缘+2×3米行车道+0.5米双黄线+2×3米行车道+0.25米路缘+2米人行道。全桥共12个桥墩,2个桥台;主桥桥墩4个,高度分别为32、35、40、30米,截面(14.6×8)米,壁厚1米;全桥最高桥墩从桩底道桥面为86.5米。全桥共13孔,其中主桥5孔,北岸引桥2孔,南岸引桥6孔。主桥T型刚构悬臂长65米,分16块现浇;箱室纵向配高强钢丝束510束,其中顶底板302束,肋板208束,另预留备用钢丝束孔道20道;主桥每跨设置5片挂梁,每片挂梁重70吨、长40米。
运营情况
通行事项
1.工作日07:30-09:00,泸州长江大桥实行“三出一进”管控。管控期间,出城方向(由北岸向南岸)设置三条车道,入城方向(由南岸向北岸)设置一条车道。
2.每日07:00—21:00,泸州长江大桥南岸十字路口禁止除公交车、特种车等外的车辆由蓝安大道左转进入桥梁,车辆需经城南大道掉头驶入桥梁。
3.泸州长江大桥全天禁止除旅游包车、公交车外的大型客车、货车、三轮车通行。
4.每日23:40-次日04:00,泸州长江大桥实行限高措施,禁止高度为2米以上的车辆通行。
交通流量
2012年,泸州长江大桥日车辆量约4万辆次。
2014年,泸州长江大桥日车流量约8万辆次。
2020年,泸州长江大桥日车流量约10万辆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泸州长江大桥工程具有基础施工水深、流急、覆盖厚、上下构造多样、技术复杂、要求高的特点。泸州长江大桥3号桥墩的建设采用华罗庚“统筹法”,使整个工序层次分明、上下关系密切、衔接合理。
泸州长江大桥建设工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工艺:
1.2号桥墩采用高桩承台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技术。
2.3号桥墩的建设采用华罗庚“统筹法”,使整个工序层次分明、上下关系密切、衔接合理。
科研成果
荣誉表彰
文化特色
泸州长江大桥两岸桥头设有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词。
2012年4月11日,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公布江阳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泸州长江大桥位列其中。
参考资料
泸州城市桥梁命名方案出炉 长江大桥更名长江四桥.四川在线.20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