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法兰西学院

法兰西学院

法兰西学院(L’Institut de France)成立于1795年10月25日,是法国独具一格、世界闻名、群英荟萃、举足轻重的学术机构。

法兰西学院下设五个学术院:法兰西学术院,成立于1635年;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成立于1663年,即后来的法兰西文学院;法兰西科学院,成立于1666年;法兰西美术院,成立于1816年,是成立于1648年的绘画和雕塑学术院、成立于1669年的音乐学术院和成立于1671年的建筑学术院的组合;法兰西人文院(法兰西人文科学院),成立于1795年,1803年被取消,1832年得以恢复。

学院设置

法兰西学术院(L’Académie française)

法兰西铭文与美文学院(L’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即法兰西文学院

法兰西科学院(L’Académie des sciences)

法兰西美术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法兰西人文学院(L’Académie des sciences morales et politiques),即法兰西人文院

法兰西学院院长(chancelier)为伽伯里埃勒·德·伯豪格利(Gabriel de Broglie),他于1997年被选为法兰西人文院院士,2001年被选为法兰西学术院院士,2005年11月29日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长。

主要职能

法兰西学院---知识界的议会---的职责是:1)根据多学科的原则,完善艺术与科学;2)作为受委托者管理数以千计的捐献和遗赠,并以此能力来完成第一项任务。

别具一格

“法兰西学院是法国独具一格的机构。其它一些国家也具有在组成人员的名气及其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上能跟我们一争高低的学术院。但法国是唯一具有将人类精神创造力拧成一股绳式学院的国家,在这座学院里,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批评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雕塑家、画家、音乐家能够互称同僚。”

埃赫奈斯特·勒南(Ernest Renan,写于1867年)

其它活动

法兰西学院还包括一个教学行动科,并具有一个出版科。

法兰西文学院(Académie française),法国学术界地位崇高的殿堂。

历史渊源

前身是路易十三的宰相黎世留于1634年所建立的学术院。1635年国王下令改为法兰西学术院,成为独立机构。除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停办了一段时间外,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是象征着法国荣誉的学术机构。原位于卢浮宫,后迁入塞纳河对岸位于巴黎中央的孔蒂王宫(Palais de Conti)。

法兰西学会成立于1795年。

1661年根据红衣主教马扎然的遗嘱,用他的全部财产建立一所学院,安置三十年战争法国西班牙战争后重新效忠法国王室的60位不同信仰的名人,当时取名为“四区学院”(阿尔图瓦、阿尔萨斯、加泰兰、皮涅罗和鲁西永,法国边缘信仰不同教派的地区)。1688年学院建成,在卢浮宫对面。1805年根据拿破仑·波拿巴的命令,将法兰西学会迁移到四区学院中。

学院成员

法兰西学院中的法兰西学术院,设院士40人,开始绝大部分是文学作家,后来陆续入选为院士的也有少数哲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知名的政治家、外交家,甚至军事家等。院士是终身制职位。只有在某成员去世留下空缺时,才通过全体成员投票选举新成员。被选为院士则意味着从此进入法国文化历史的殿堂,成"不朽者"。名字刻在学院墙壁上,令后代永志不忘。

创办者意在挑选出每一时代文学与思想界的顶峰人物,让他们共济一堂,以弘扬法兰西语言与文化。候选人可由自己申请或由社会推荐。为编辞典每周四下午3:30-4:30学院都举行一次讨论会。

工作任务

法兰西学术院原定的任务为编纂一部字典、一部修辞学、一部诗律及一部语法,实际上只完成了字典和语法。学院编纂法语辞典,从17世纪至今,共出版过8种版本,出版时间分别是1694年,1718年,1740年,1762年,1798年,1835年,1878年,1932-1935年。最新版第9版自1992年开始编纂至今,大概要到2100年左右问世。另外学院每年颁发道德及文学奖金若干种,例如“文学大奖”、“小说奖”、“诗歌奖”等。最著名的是小说大奖和文学大奖,所不同的是,前者颁给某部具体的作品,而后者则嘉奖某位作家,以表彰其全部作品。

华人院士

第一位华人院士——朱德群

著名法籍华裔画家朱德群于1997年12月17日被选入法兰西学院艺术学院,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华裔的“艺术学院成员”。画家朱德群,不仅是在1997年12月17日被法兰西学院选为250名院士中的一员,而且是法兰西学院成立两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华裔艺术院士,其成就之高是不言而喻的。

朱德群,原名朱德萃。1920年生于江苏萧县白土镇。(萧县原属江苏徐州府,1955年划归安徽省)萧县虽然地处淮北一隅,但素有修文习艺的传统。著名艺术史家王子云,以及王子云的学生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都出自萧县。白土镇四面环山,朱德群幼时常在山林间游憩。

他的祖父朱汉山、父亲朱禹成世代行医,也都喜爱书画,父亲暇时常作画自娱,他也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成为他的艺术启蒙教材。小学毕业后,到徐州上中学。1935年投考杭州国立艺专,因当时中学尚未结业,他借用堂兄朱德群的毕业证书报名,从此成为朱家第二个“朱德群”。

从朱德群先生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和他的海外奋斗历程,人们都能感受到这位艺术火师那始终坚定地保持着的创作主旨。因此,人们得见了一连串曾经在朱德群先生艺术跋涉中隐现过的身影:吴大羽、多里瓦尔、米修、皮埃尔、巴勃罗·毕加索;他们是朱德群人生交往的一个个相当有意味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朱德群先生绘画生涯的现实的艺术环境。于是,环绕着传主朱德群先生,二十世纪欧洲画坛以一个个具象得以喻示出来。

有人说观朱德群的画有如淋了一身的光彩。他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许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浓烈融汇得最成功的画家”。

从1955年旅居法国巴黎起,朱德群已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游子生涯。面对日益腾飞的祖国,他表现出了“回家”的愿望。“算算我从事艺术创作已经有六七十年了,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国外。如今我年纪大了,总希望能‘回家'。”

第二位华人院士——吴冠中

吴冠中先生经朱德群推荐于2000年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此时朱德群为法籍华人),这也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艺术院中目前只有10位画家通讯院士,吴冠中是入选的第2位亚洲国家的画家。

吴冠中1919年生,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艺术馆和博物馆举办画展;2000年,吴冠中入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通讯院士,他不仅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艺术家,也是首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第三位华人院士——程抱一

2002年6月13日,华裔学者程抱一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概况

2005年6月19日,79岁的程抱一在巴黎正式就任法兰西学术院终身院士,当他被选为这个象征着法国荣誉的学术机构的院士时,全法国的华人为之振奋。他不仅是院士中的第一位华裔,也是法兰西学院近370年历史中第一位亚裔院士。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盛赞程抱一“是位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者”。程抱一先生成为有史以来的第705名院士,也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亚洲人。

经过

东方文士西方剑——记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佩剑典礼

6月10日晚,法国巴黎市政府大厅灯火辉煌。一个庄严而特殊的仪式正在这里举行。程抱一,这位被法国媒体誉为“中国和西方文化间永不疲倦摆渡人”的华裔作家,将接受象征荣誉与地位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宝剑。清、平和,这是程抱一给人的直观印象,但这看似瘦弱的躯体中,却流淌着激情与活力。倾听巴黎市长的赞誉之词,他是那样谦和;站在话筒前,他又如此睿智,令听众沉醉在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中。

掌声经久不息,程抱一将宝剑高举齐眉,接受巴黎市长贝特朗·德拉诺埃、法兰西学院在位院士、各界名流和巴黎华侨华人代表的祝贺。一位东方文士,以他对东西方文化融合所作出的独特贡献,赢得佩带“不朽者”宝剑的荣耀,步入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殿堂。

1635年,法国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创立了法兰西学院,旨在吸纳法国文学和思想界泰斗加入,以保卫和宏扬法兰西语言和文化。这座著名文化殿堂一直只保留40把椅子,即40位终身院士,只有院士辞世空出名额方能投票补选,入选的院士也因此被称为“不朽者”。学院创立后,为世界各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法国文学艺术大师让·拉辛让·德·拉·封丹孟德斯鸠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维克多·雨果拉马丁梅里美亚历山大·仲马等先后登堂入室,成为“不朽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兰西学院已将弘扬法兰西文化与追求文化多样性相融合,逐渐发展成超越政治制度和时代局限的法国最高荣誉机构。当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作为第一位女性杀入法兰西学院,诗人利奥波德·桑戈尔成为第一位黑人入选院士,荒诞派戏剧奠基人之一尤奈斯库也身“不朽者”之列时,他们为这座古老的殿堂吹来一缕缕清风。2002年6月13日,程抱一荣幸地成为该院第705位院士,以第一位亚裔院士身份接替34号座椅的主人雅克·德·波旁·比塞。

程抱一原名程纪贤,1929年8月出生于中国江西南昌一个书香门第,毕业于重庆立人中学,后考入金陵大学外语系。1948年,他随父亲来到法国,就读巴黎第七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后应聘任巴黎三大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程抱一成为集诗人、作家和翻译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他发表的艺术论著《虚与实:论中国画语言》成为西方人了解和研究中国绘画的“教科书”之一;长诗《石与树》入选《二十世纪法国诗歌选》;法文长篇小说《天一言》获“法兰西文学院法语文学大奖”。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亲自授予他荣誉骑士勋章,表彰他杰出的文学成就。

他多少年来苦心追求的,是将东西方文化有机地融合。法兰西文学院院长称赞他“用法国文化的精华丰富了中国文化,又以中国文化的深丰富了法国文化”。法国汉学家鲁瓦则在给他的一封信中这样说:“英国诗人及作家约瑟夫·吉卜林说过,东方和西方永远也不能相遇。他大错特错了。您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驳倒了他的论断。”这是一柄怎样的宝剑啊!

过去,法兰西学院的40位院士享有王室成员的殊荣,与贵族一样享有佩带宝剑的权利。如今,帝制和王室已经随风而去,而学院象征荣誉、权利与地位的院士宝剑依然作为传统保留下来,每位院士的宝剑都是自己构思、专人设计、独一无二的珍品。

程抱一的铸剑宗旨是将中西文化融合其中。剑体以银为材料,通体透着清纯的智者之光。剑柄镀金,上用隽秀的字体刻着中国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正气歌》首句“天地有正气”。周围饰以绿竹和白色百合属,前者象征中国,后者象征法国

剑柄上一个凌空的“和”字格外引人注目,给人以人剑合一,两种文化合壁的遐想。正如他在仪式讲演中所说:“‘和’字可以理解为中西文化的对话与融合,与‘和’相伴的几只鸟,把东西对话提高到飞升的境界。每种文化通过交流都能跻身另一种文化之中。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不仅是可能,而且非常必要。”

东方文士西方剑,在这金碧辉煌的典型西方建筑中,一个东方人成为备受尊敬和爱慕的对象。此情此景,令在场的中国人感到由衷的自豪。

所获奖项

程抱一:荣获“法语国家文学大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法兰西学院12月6日将“法语国家文学大奖”颁发给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荣誉教授程抱一,这是法兰西学院首次将该奖项授予中国人。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专程参加了颁奖大会,并向程抱一先生表示祝贺。

认可

法兰西学院评审委员会主任勒内·雷蒙在颁奖仪式上称,1986年设立的“法语国家文学大奖”旨在“表彰那些在本国或本地区为推广法语、传播法国语言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该奖项以往都是授予法国以外的法语区国家的作家,阿根廷小说家比昂科迪、美国作家朱莉安·格林和塞内加尔诗人森葛赫等都曾获此殊荣。

人物介绍

程抱一先生于1929年出生于中国的一个文学世家,早年曾就读于南京大学,1949年定居法国。他曾先后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和法国高等研究运用学校,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在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任教。他曾将维克多·雨果夏尔·波德莱尔、阿波利耐尔等多位法国文豪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并著有多部文学诗歌作品,其小说《天一言》曾获法国费米娜奖和文学骑士勋章

参考资料

学术圣殿的随想.光明网.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