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丰布依族苗族乡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南部,总面积83.13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6414人。该乡以农业为主,东邻南江布依族苗族乡,南接乌当区羊昌镇,西靠修文六屯镇,北与城关镇相连。禾丰布依族苗族乡距离省城贵阳60公里,县城开阳28公里。全乡耕地面积20701亩,共有布依族、苗等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6%。
乡镇概况
禾丰乡属省级一类重点贫困乡,现有省级贫困村8个(小村),其中一类贫困村4个,即:王车村、合心村、祖阳村、红竹村;二类贫困村4个,包括百花村、土竹村、青林村、高谷村;其余5个为一般村。2006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681户10878人,占总人口数的65.8%,贫困面大。
历史沿革
元初至元二十年(1283年)置“底窝紫江等处总管府”于我乡马头寨(初名杨黄寨,今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内,属顺元宣抚司管辖。元中期改为“靖江路总管府”。明代改为“底窝马头”。元大德五年(1301年)置“顺元宣抚同知”,以宋阿重为同知,不久升顺元宣抚使,迁顺元城(今贵阳),杨黄寨作为“底窝紫江等处总管府”驻地,领于宋阿重。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水东宋氏直辖十二马头之一,杨黄寨改名马头寨,并一直沿用至今。崇祯三年(1630年),以水东十二马头地置开州区(今开阳县),结束土司统治,后改为开阳县。1914年,开阳县改名紫江县,属第三区。1930年,紫江县更名开阳县,属第一区。解放后,先后属第七区、第九区、第六区,1958年属龙广公社,1960年属清河区,1992年建并撤后组建禾丰布依族苗族乡至今。
经济发展
2006年全乡农业总产值完成48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488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2689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58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3万元,招商引资完成800万元(其中非财政性资金完成102万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82万元。
基础建设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交通方便,104省道从乡政府所在地通过,贵开高等级公路横跨禾丰布依族苗族乡穿洞村,移动通讯覆盖全乡,村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电力有保障。
全乡现有小学9所,教学点3个,在校学生1541人;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800余人;乡内机构齐全。矿产资源有煤、铁、重晶石、磷、硅、钾等,其中磷矿总储量在450万吨以上。煤炭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是开阳县几个优质产煤区之一。乡境内交通方便,村村寨寨通公路,底窝坝耕道横贯田间地头,刚开通的“贵开”等级公路,与乡政府所在地有两条道路相联,距离分别为6公里和10公里,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程控电话通马头、典寨、长红、田冲四村及居委会,装机500余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乡。乡机关全部与外面联网。结合贫困村等级公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及新农村建设和文化建设,农村生活环境逐年改善。
自然资源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总面积83.13平方公里,耕地20701亩(不含已退耕还林部分),其中田9438亩,土11263亩,土壤富含元素,符合人体摄入标准。森林覆盖率44.8%,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9-14.7℃,年降雨量1120毫米,年无霜期为315天左右。乡境内地貌复杂,山地、丘陵、盆地错综分布,禾丰布依族苗族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456米,最低海拔875米。
清龙河贯穿全乡,水能资源丰富,储量6000千瓦。禾丰乡境内土壤富含硒元素,是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带之一,所生产的农作物硒含量符合人体摄入标准,富硒绿茶、富硒优质粮油、富硒蔬菜、富硒干鲜果等极具开发价值。
乡境内土壤和大气环境均未受到现代工业的污染,是发展无公害产品的好地方。经有关部门对土壤背景值进行检测,现已认证二个市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二个市级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一个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境内土地富含硒,是全国少有的富硒地带之一,是省授牌的无公害富硒粮油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白花富硒茶叶基地5000亩,富硒优质大米基地2000亩,已列入贵阳市蔬菜基地建设。富硒系列产品开发前景广阔。
旅游文化
清龙河由南向北缓缓穿境而过。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现有集山、水、林、泉、瀑为一体,纳奇、幽、险、趣、俊为一身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香火岩景区,以及极富诗情画意的清龙河漂流,但开发利用程度低。全乡经济发展定位为以富硒农产品开发和旅游开发为主。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头古寨、省级风景名胜区—香火岩、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清龙河乡村旅游区,有底蕴深厚的水东土司文化,有浓郁的布依族、苗族风情,有优美的玉水金盆、书香门第、水调歌头、云山茶海、万寿古桥等自然景观,素有“片片黄金甲,十里美画廊”的美誉。与著名的南江大峡谷、紫江地缝共同构成独冠黔中的喀斯特世界公园。
参考资料
乡游黔中 · 开阳县 禾丰布依族苗族乡 | 田间地头也有了诗情画意.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2024-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