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孝河
黄孝河是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地区最大的排水干渠,曾是汉口主城区的两条重要河道之一,也曾是厚湖、黄陂、孝感三地的农民船运物资的一条运河,因此得名为黄孝河。黄孝河为南北走向,全长10.7千米,其中暗涵段长5.3千米,明渠段长5.4千米。
明朝成化年间,汉江改道,在汉口妙墩附近汇集三股支流,形成黄孝河干流,向东北方向入涢水出长江。1905年京汉铁路修建,取代了水运。黄孝河成为市区排水渠道,并且灌溉郊区农田。由于黄孝河沿岸工厂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黄孝河河道变窄,河水变臭,危害到人民生活。1983年,武汉动员数万人,历时8年,将黄孝河改造成为由地下箱涵和明渠组成的排水系统。1991年8月,《武汉市黄孝河综合整治工程》被国家环境保护局、建设部评为第一批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项目。
随着城市发展,黄孝河自净能力丧失,黑臭问题凸显。2012年3月14日,黄孝河箱涵建成24年来的首次清淤工程全面启动。2018年,武汉启动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二期项目。截至2023年11月,黄孝河不仅实现水质大幅提升,而且流域排涝能力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
河流介绍
黄孝河是武汉市历史故道,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改建成箱涵明渠结合的排水系统,现为汉口骨干排水通道。其箱涵段南起江汉区青年路,北至江岸区竹叶山铁路桥,全长5公里,最宽处6.8米,最高3米。明渠段南起竹叶山铁路桥黄孝河箱涵出口,北止府河南岸的后湖泵站,全长5.4公里,承担着东起二七路、南抵解放大道、西接新华路、北至张公堤总共48.53平方公里城区的雨污水排放任务,服务人口110万。
解放后,黄孝河两岸逐步扩展为工业用地和生活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流入该河,沿河地区污染日趋严重。沿岸80多家工厂,100多万居民,每天通过13条排污管道向河中排入50多万吨未经处理的废水,水质不断恶化。污水长年处于厌氧发酵状态,成为汉口地区一大污染源。
1983年,武汉市政府决定根治黄孝河。经全面规划,分期实施,自1983年冬季开始至1990年,经过8年艰苦奋斗,耗资2亿余元,完成全部治理工程,使汉口城区渍水灾害得以根治,改善了该地区的市容面貌。
而20年后的今天,随着城市人口的骤增,淤塞严重的黄孝河难以承受污染之痛。这条河流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块心病。
一场污染与治污的战争,再次在这座城市与这条河流之间展开。
河流历史
明崇祯年间,袁公堤修建,汉水主流改道,堤外的支流之间形成漫滩。漫滩内高处水面的位置就叫“墩”,“墩”之间有河淌相连,四季不干涸,俗称“十八淌子”。尽管这些淌子比较狭窄,最窄处仅容两船交错,且水浅时需要人拉纤,却因河道连通,那些从黄陂、孝感市来的商人,在这些淌子间穿行,可以直达汉口六渡桥附近(现民众乐园西侧)。
清朝时期,后湖一带有很多茶楼、酒楼,还有唱戏的,耍杂耍的,很是热闹,汉口市民喜欢前来休闲观光。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清朝文人叶调元所写《汉口竹枝词》就是一例,当时后湖被称为销金窝。
1861年,汉口开辟租界,贸易往来较多,连接“十八淌子”的河港被逐渐扩宽,形成了一条河流,被称为黄孝河。每天清晨,连绵不绝的黄陂、孝感船队经府河、黄孝河直达六渡桥。清清的黄孝河上,扎着大辫子的姑娘摇着橹,构成一处独特的风景。
清光绪三十一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围垦后湖,主持兴建了张公堤,并在黄孝河上游的岱家山修建了一排水闸,加上当时的京汉铁路汉口至信阳段建成通车,黄孝河的航运功能被大大削弱,河道也逐渐变窄,最终成为一条小小的沟渠,污染日甚一日。
1949年至1982年间,汉口数百个湖泊被填,城区面积扩大了两倍,黄孝河流域的20平方公里湖泊仅剩不足3平方公里,黄孝河本身逐渐沦为城市的排水通道。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经多次用挖泥船清疏河道,1958年还进行过全面清理,但未能彻底根治。
1983年秋,武汉市政府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决心彻底根治黄孝河。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一定要把武汉的治河除害工作搞好,为子孙后代造福。
从1983年底开工,经过8年时间,几万人投入到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治理工作中,最终形成了4.3公里城市地下箱涵与5.4公里黄孝河明渠,大大缓解了排渍问题。
2007年,为迎接第六届城市运动会,黄孝河进行了清淤,清淤量达18万方。
2008年,实施黄孝河截污闸工程,黄孝河明渠上游地区的污水,被输送至三金潭污水处理厂。
2010年,迎接辛亥首义百年,黄孝河新一轮整治开始,此次整治以截污、清淤、岸线整治、绿化、中水回用为重点。
2012年12月,黄孝河箱涵建成23年首次大清淤完工通过验收,箱涵排渍能力提升30%。
黄孝河记
黄孝河记
今临黄孝河,两岸树木荫,长街小径,工程机械之铁臂钢爪仍上下忙碌,水景画廊的城市之梦不日可现!
汉口起市之初,周为泽国,星罗湖塘数百,累年水不涸。后经疏扩连通,渐成人工运河。日有舟钻荷破月穿梭往来,舻相继,纤号起伏,穿十八淌子,越十里沼泽,直抵闹市。因其北汇府河,达埠外黄陂孝感,故谓黄孝。数百年间,此河纵贯汉口,为万商通,沿河码头摊亭,百帆岸。
白云苍狗,城廓几经外延,商旅船帮亦改行陆路,河道渐作排水主渠,其景不再。未几,河床污淤,仙客来菌蝇孽生,沦为中国城市四大害河。岁逢涝渍,损失亿万之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黄孝河改造牵动全城,千万军民汇聚,肩挑手提,改河分流,沿线灯火相映,工期不舍昼夜。闹市河段,地下镶以砼制箱涵,地上拓为新城丰田坦途。二十里古老水道半为暗河,半为明渠,浮载几多沧桑。
近年,黄孝河再逢其盛,全线疏浚改水,美化十里明河。明日港道将是十里画廊,岸柳若栉,栈桥亭,清波漾舫,堪称一步一景。
山海苍苍,江河遥遥。一水历历变迁,为城而开,为城而变,为城而利,黄孝河尽显河流文明之演进。城与河流,人与河流,斯水乃千秋之例。
参考资料
武汉黄孝河旧貌换新颜.湖北日报.2024-01-03
央媒看武汉丨黄孝河、机场河碧波清流重现.武汉市水务局.2024-01-03
武汉地名的水特色.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2024-01-03
长江日报:历时一年半清淤13万立方米,黄孝河机场河过水能力提升20%.武汉市水务局.2024-01-03
《武汉百年瞬间》第四十八期:黄孝河治理工程.武汉交通广播.2024-01-03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武汉:黄孝河、机场河碧波清流重现.新华社新闻.2024-01-03
长江日报:黄孝河的历史与现实指向.中国经济网.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