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2011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桑百川。

内容简介

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外商投资,开展对外投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广泛参与国际分工,是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反过来,国内发展也是对外开放的保障和基础。

国内发展是对外开放的保障。对外开放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则企业和社会承受开放过程中来自于外部竞争的能力越高,承受外部竞争和国际经济变动风险的实力也越强。因而,国内发展构成了对外开放的根本保障。国内发展越快、越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越应该果敢地、全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国内发展状况是对外开放的基础。既然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对外开放就必须适应国内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发展的要求,以国内发展为基础,并随着国内发展水平、阶段和发展条件的变化,调整对外开放的战略、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

国内发展状况是对外开放的基本约束条件。对外开放不仅要考虑国际环境的变化,更要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避免对外开放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冲击,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如果对外开放度提高、对外开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之间产生:中突,就应该调整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开放的具体措施。

为此,在未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必须统筹考虑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根据国内发展的要求、对外开放的条件,设计对外开放的方略和路径。

随着我国出口规模扩大、外商投资增加,以及伴生的经济矛盾和利益:中突趋于复杂化,对外开放的条件、对外开放的区域重心、对外开放的产业重点正在变化,对外开放进入全面转型期。

第一,我国在全面参加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和引资大国,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关联度提高,国际经济的波动会通过对外贸易传导到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越来越紧密地与国际经济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对外贸易超高速增长的同时,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导致人民币被动投放增加,助长流动性过剩。一方面使国内通货膨胀风险长期存在,不得不使用货币工具收缩银根,另一方面却由于出口顺差增大不得不被动投放货币,使货币政策的效果被:中销,出口顺差扩大与经济稳定发展之间出现了:中突。在出口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生产能力的急剧扩张,而产能扩张必然扩大对原材料、能源的需求,致使自内原材料供应紧张,能源不足,不得不依赖大量进口,进口原材料、能源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又加剧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进口原材料、能源大幅度涨价,传递到下游产业,又容易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长期主要依赖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扩大出口:表面上是出口的高速增长,也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等利益,背后却是依靠廉价资源的消耗,偏低的劳动者报酬和福利水平,自然环境被掠夺性利用来维持,不仅对外贸易的比较利益偏低,而且造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化。因此,研究如何协调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第二,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尤其是制造业加快从其他地区向我国转移。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以东亚为零部件供应方、以我国为加工制造基地、以欧美为核心技术研发方和主要市场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国际产业分工的变化从贸易上则反映为全球贸易地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我国从东亚国家和地区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经加工组装后,再向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东亚国家向美国和欧盟地区的部分直接出口转变为通过我国进行的间接出口。由此加大了中美、中欧贸易顺差,也加剧了中美、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近十多年来,外商投资的资本项目和贸易项目是“双顺差”,双顺差下造成人民币被动投放增多。助长流动性过剩。另外。跨国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营销方法、雄厚的资金实力等,开展跨国并购,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公司之间竞争加剧。这既是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也伴随着内外资企业争夺市场、争夺资源的矛盾上升,对内资企业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挤出效应。

第三,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的增长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摩擦增加,贸易平衡问题、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竞争问题、资本市场开放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与WTO关系问题等,都需要妥善处理;而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对外开放,我们需要开发海外资源,弥补能源及其他资源缺口,需要企业“走出去”转移生产能力,利用海外资源。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研究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具体路径。

第四,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困难和机遇期,短缺经济彻底结束,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攻关阶段,国民经济非均衡发展,为此,需要确立新的开放观和发展观,认真协调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利用对外开放实现社会总供求长期动态平衡,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解决诸如“三农”问题,西部开发开放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区域转移等尖锐课题。

桑百川等著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依据、内容与路径》的研究紧紧围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发展对外投资,有效开展能源资源互利合作,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等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展开分析,探讨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条件、内容、路径。

研究框架和逻辑线索如下:

首先总结我国30多年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模式,析出渐进式对外开放的基本路径,以及各个阶段对外开放的基本理念,探讨新时期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在确定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基础上。分别讨论对外开放主要内容中的“统筹”问题,

在回顾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模式,总结30年对外贸易战略,评价“出口导向”战略得失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突破对外贸易发展瓶颈的思路。确五新的出口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在高额外汇储备下、海外资源依存度攀升、贸易失衡和进出口稳定顺差、贸易摩擦增加条件卞的国家进口战略,提出能够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可操作性的进口战略。

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进出口贸易的微观主体中居于首位,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关键在于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利用外资的关系。课题在总结对外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利用外资的经验、问题和矛盾,全面评价国内关于利用外资的种种争论基础上,探讨在对外开放进入全面转型期,外商投资增长伴生的矛盾日益复杂,助长贸易失衡,内外资企业竞争加剧和摩擦增加的环境下,统筹国内发展和利用外资的外资政策取向,提出在扩大开放中提高外商投资水平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路径。继而抓住利用外资中倍受关注的突出问题: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收支失衡、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自主品牌发展,外资并购与维护本国经济莉益、外资独资化和外资撤离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展开细致分析,并在统筹国内发展和利用外资的理念下,提出相应的具体政策主张。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构成了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焦点,面临的风险不可低估。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能忽视金融业的开放问题。课题在分析全球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基础上,探讨在金融业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中,把对外开放和维护金融安全结合起来,通过美元储备的替代来减少国际铸币税剥削,分享国际铸币税收益的对策。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走出去对外投资,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热点。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必须,研究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问题一。课题首先总结评价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效果,继而分析。“走出去”中存在的问题,论证统筹”走出去”和国内发展的关系,提出提高“走出去”的效益和水平的具体路径。

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发展要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基础。在研究对外开放的“,四大”主要内容——对,外贸易、利用外资、金融开放、“走出去”,分别提出统筹其与国内泼展的具体理念和路径之后,需要探讨对外开放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提出在对外开放中实现经济制度安全、贸易安全、金融安全、关键产业安全、市场安全的对策。

对上述分析研究的成果进行全面归纳,综合提出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总体结论。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依据、内容与路径》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依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需要:在适应和参加经济全球化中抓住主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需要;防范对外开放风险、应对挑战的需要。

第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渐进式开放道路,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对外投资等全面发展,并融入全球经济主流,迫切需要统筹处理开放和改革的关系,以开放促改革和发展;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处理好对外贸易和提高进出口效益的关系:处理好开放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关系;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发展本土经济的关系;处理好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全面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关系。

第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本路径。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确立自主开放的思路和战略,在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组织活动的同时,参照WTO规则和国际通行惯例,改革经济体制,调整政策法规,确立新的发展观和开放观:调整进出口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消化对外经济贸易矛盾。扭转贸易失衡局面,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吸引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促进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鼓励外资并购,改善产业结构,避免外资垄断市场;利用外资企业独资化和外资转移的契机,防范其中风险,促进西部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动跨国经营与开放海外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相结合;在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中防范风险,实现国家经济安全。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1.4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2章 渐进式对外开放道路与开放模式

2.1 试验探索模式

2.2 全面开放模式

2.3 体制接轨模式

2.4 互利共赢模式

2.5 中国对外开放取得成功的原因

第3章 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与功能分析

3.1 改革开放30年对外贸易高速发展

3.2 我国对外贸易的功能分析

第4章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外贸模式

4.1 贸易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4.2 出口导向战略

4.3 调整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第5章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口战略

5.1 新时期国家进口战略的基本内涵

5.2 重视进口战略的制定

5.3 制定新时期进口战略的政策及建议

第6章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兴市场战略

6.1 新兴市场的内涵

6.2 拓展与深化新兴市场战略的背景

6.3 中国与新兴市场的合作潜力

6.4 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思考

第7章 外商投资的发展历程、贡献和前景

7.1 我国利用外资的发展历程

7.2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特点

7.3 外商投资的成就与贡献

7.4 利用外资的分歧与争论

7.5 利用外资的前景

第8章 国际收支失衡下的外资政策选择

8.1 关于fdi与对外贸易的关系文献综述

8.2 fdi与贸易顺差增大

8.3 对fdi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8.4 统筹fdi与国内发展,缓解贸易失衡

第9章 外商投资中的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

9.1 关于fdi技术外溢效益的文献综述

9.2 fdi产生技术外溢效应的机理

9.3 fdi在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定性考察

9.4 fdi推动我国内资公司的自主创新:实证分析

第10章 对外开放与培育内资企业自主品牌

10.1 研究的前提

10.2 文献回顾与评价

10.3 内资企业缺少自主品牌的危害

10.4 内资企业创造自主品牌的障碍

10.5 对外开放对内资企业自主品牌成长的双重影响

10.6 把对外开放与创造自主品牌结合起来

第11章 统筹国内发展和外资并购

11.1 外资并购的趋势与特点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范外资并购的效应

11.3 完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体系

11.4 一个关于外资并购的案例

第12章 外商投资变动的风险与防范

12.1 fdi独资化的动因、影响与应对策略

12.2 fdi撤离的动因、趋势与应对

第13章 全球经济失衡下的我国金融安全

13.1 全球外汇储备的增长与变动格局

13.2 全球金融剥削:攫取国际铸币税的游戏

13.3 巨额外汇储备背后的金融安全问题

13.4 全球金融体系脆弱性与我国的对策

第14章 统筹国内发展和“走出去”

14.1 政府与企业互动,“走出去”方兴未艾

14.2 对外投资的经验与教训

14.3 对外承包工程的发展与风险控制

14.4 对外劳务合作快速发展中的风险控制

第15章 对外开放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5.1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

15.2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容

15.3 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15.4 在开放中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5.5 简短结论

第16章 结论

16.1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依据

16.2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内容

16.3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