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镇
平阳镇,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地处甘南县东北部、嫩江支流诺敏河右岸,东临诺敏河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兴仁乡隔河相望,南与东阳镇接壤,西与查哈阳农场交界,北与查哈阳乡相邻,距县城83千米, 行政区域总面积118.4平方千米。
清代(1636年—1912年),平阳镇一带为布特哈八旗打牲部落的牧猎区;1985年4月,由平阳公社改为平阳镇。 截至2018年末,平阳镇户籍人口为17968人。 2019年,平阳镇下辖5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东升村。
平阳镇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等,镇办工业有农具修造厂、造纸厂等。
历史沿革
清朝(1636年—1912年),为布特哈八旗打牲部落的牧猎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撤布特哈副都统,划归西路布特哈总管。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0月,划归甘南县第五区,改平阳镇;同年12月,改为第五保。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为平阳村。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月,改平阳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析境内北半部置查哈阳乡区。
1956年3月,分为红星、兴立、胜利3乡。
1957年1月,胜利乡改名平阳乡。
1958年4月,兴立乡并入平阳乡;同年9月,平阳、红星、查哈阳3乡和查哈阳农场合并为东方红公社;同年年底,与查哈阳农场分开,改为平阳公社。
1962年9月,平阳公社析北半部置查哈阳公社。
1985年4月,平阳公社改为平阳镇。
行政区划
2011年,平阳镇下辖振兴、新华2个社区,东升、永利、建国、兴隆、宏光5个行政村。
2019年,平阳镇下辖东升村、永利村、建国村、兴隆村、宏光村5个行政村, 人民政府驻东升村。
全镇截止2016年共辖5个村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平阳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冷暖干湿明显;春季常受蒙古低压东移影响,风大雨少,易发生春旱;夏季在太平洋高压脊的影响下,东南季风强,高温多雨,空气湿度最大;秋季西伯利亚地区冷空气不断侵入,降温急剧;冬季西北风多,严寒少雪,气候干燥。
水文
平阳镇有诺敏河流经境内,长38.5千米,流域面积2.1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平阳镇下辖区总人口1.7万人;总人口中,18岁以下2960人,占17.4%;18—35岁4874人,占28.7%;35—60岁7190人,占42.3%;60岁以上1976人,占1.6%;以汉族为主,达16600人,占97.6%;有满、蒙古、朝鲜等10个少数民族,共400人,占2.4%。2011年,平阳镇人口出生率7.8‰,人口死亡率6.67‰,人口自然增长率1.1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4人。
截至2018年末,平阳镇户籍人口为17968人。
经济
平阳镇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马铃薯、甜菜等,镇办工业有农具修造厂、造纸厂等。
2011年,平阳镇农业总产值8400万元,农业耕地面积99930亩。2011年,平阳镇生产粮食36139吨。2011年,平阳镇林木覆盖率11.5%,活立木蓄积量19.6万立方米。2011年,平阳镇财政总收入636万元,比2010年增长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8万元,比2010年增长8%。
2018年,平阳镇有工业企业4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平阳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6个;有图书室5个,藏书7695册。2011年末,平阳镇有健身场地1处,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2011年末,平阳镇有广播站1个,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平阳镇的有线电视用户数为6030户,入户率10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平阳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10人,专任教师6人;有小学1所,在校生868人,专任教43人,有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8人,专任教师2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98.6%。2011年,平阳镇教育经费562.35万元。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平阳镇有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7个;病床25张,专业卫生人员20人。
社会保障
2011年,平阳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7户,人数235人,支出22.3万元,比2010年增长26%,月人均79元,比2010年增长5.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2人,支出11.96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人,支出1.9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5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5人次,共支出0.7万元;农村临时教济85人次,支出1.1万元,比2010年增长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2.2万元。2011年末,平阳镇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6761人。
交通
平阳镇境内有拉甘路、齐查公路过境。
文化
平阳镇,曾名“托索霍莫尔丁”“白铁匠街基”。“托索霍莫尔丁”,亦写作“托苏虎”,满语为崖的意思,因其临近诺敏河有河崖的地方,故得名。
参考资料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