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公派留学

公派留学

公派留学,即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或称国家公费留学,是指国家提供奖学金,资助优秀的中国学生学者赴国外留学或开展科研。公派留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肩负着为中国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任务。

1950年,中国向东欧5国派遣了35名留学生,开启了新中国公派留学事业的先河。1950年至1965年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共派出10698人,回国8013人。1978年12月,中国开始大规模派遣国家公派留学人员。1993年,确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1978年至1995年,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共计50511人。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提出了“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新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选派管理办法。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期留学工作方针。

2017年至2022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累计派出12.4万人,年均资助约5万人在外学习;中国政府奖学金累计录取来华留学生8.9万人,年度资助超6万人在华学习。2023年计划选派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25000名。留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先进理念、国际视野和掌握尖端科学技术等各方面人才的必要途径,它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培养了一大批精英。改革开放以来,留学教育成为中国培养人才、快出人才的重要国策。

历史沿革

1950年,中国向东欧5国派遣了35名留学生,同年,首批33名东欧留学生抵华,这一来一往,开启了新中国公派留学事业的先河。

1951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实施“向苏联大规模派遣工科留学生”的政策,并于同年8月首次向苏联派遣了375名留学人员。据统计,1950年至1965年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共派出10698人,回国8013人,其中向苏联派出留学生8414人。这其中产生了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院士、省部级官员、军队将领及享誉世界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1966年,受“文革”影响,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全面停滞,直至1972年下半年才逐渐恢复。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大规模派遣国家公派留学人员。12月26日,新中国首批52名公派赴美留学人员启程。1993年,确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199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u003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u003e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使来华和出国留学生的招生、选拔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据统计,从1978年至1995年,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共计50511人,培养了白春礼、闵维方、周小川等两院院士、高校领导、省部级官员,以及各领域的杰出人才。

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并提出了“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新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选派管理办法。这是中国留学工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2000年,设立“重点高校系主任和研究所/实验室骨干出国研修项目”;2001年,设计实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007年,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的新时期留学工作方针。2014年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及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开创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进行了总体部署。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向世界各国学习取经,在开放中做强中国教育,提升中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

相关政策

机构

负责国家公派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国家留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也接受并争取国内外捐助。负责管理、使用国家留学基金;负责管理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事务等。

领域

公派出国留学主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培养人才,为教育、国防、外交、卫生、体育、地震、海洋、航空航天等部门、行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类别和期限

留学期限一般根据拟留学单位学制、个人申请、申请时提交的外方录取通知书(或邀请信)中列明的留学时间确定。

资助期限一般根据留学期限、个人申请、申请时提交的外方录取通知书(或邀请信)、项目规定的最长资助期限、专家评审意见等因素综合确定。

一般情况下,留学期限与资助期限一致,但具体留学期限及资助期限在录取时确定,以录取文件为准。

主要项目

1. 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选派类别包括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其中2023年选派2000人。

2.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类别包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选派类别为高级研究学者。其中2023年选派10600人。

3. 高校合作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选派类别包括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其中2023年选派1000人。

4. 地方和行业部门合作项目: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及地方合作项目,选派类别包括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和博士后;与行业部门合作项目。其中2023年选派2190人。

5.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国际组织实习项目,选派类别包括实习生、访问专家等;高校国际组织师资出国留学项目,选派类别为访问专家;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选派类别包括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硕士生。 其中2023年选派900人。

6. 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和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选派类别包括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生、攻读学士本科生和本科插班生。其中2023年选派2310人。

7. 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选派类别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硕士生。其中2023年选派200人。

8.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选派类别包括访问学者、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硕士生。其中2023年选派300人。

9. 国外合作项目:国外合作项目是指与外方机构签署协议并由中外双方联合评审、联合资助的项目,如国家留学基金委剑桥奖学金、中德(CSC-DAAD)博士后奖学金项目、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其中2023年选派5500人。

资助内容

资助内容一般为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

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注册费、板凳费(bench fee)、交通费、电话费、书籍资料费、医疗保险费、交际费、一次性安置费、签证延长费、零用费、手续费和学术活动补助费等。除个别项目对部分人员可提供学费资助外,奖学金不包含学费,故在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时,申请人需获得外方免学费或由外方提供学费的证明,不允许个人支付学费。

申请条件

申请人基本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具有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3.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具有国外永久居留权。申请时年龄满18周岁。

4.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5. 符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外语条件及留学国家、留学单位的语言要求。

6. 符合申请项目的其它具体要求。

不予受理申请的人员情况

1. 已获得国外全额奖学金资助。

2. 已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且在有效期内。

3. 已申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尚未公布录取结果。

4. 曾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未经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擅自放弃且时间在5年以内,或经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放弃且时间在2年以内(因疫情原因已办理放弃公派留学资格的除外)。

5. 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回国后服务尚不满两年。项目有特殊规定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选拔办法

方式: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

申请: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符合申请条件者,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按所申请项目及渠道确定的申请时间登录信息平台进行网上报名,按所申请项目规定的程序、时间和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审核:推选单位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推选单位还需对申请人的社会主义、师德师风(或品行学风)等把关,并在申请表主表单位推荐意见栏中对上述表现做出评价。

录取: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根据相关项目要求,组织评审,确定录取结果。申请人可登录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查询录取结果。录取通知发至申请人所在单位。

具体的申请时间及录取公布时间,详见每年度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如2023年部分项目规定时间为: 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项目:2023年4月10日–30日申请,6月公布录取结果。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023年3月10日–31日申请,5月公布录取结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5月10日-31日申请,7月公布录取结果。

派出及管理

被录取人员须在留学资格有效期内派出。未按期派出者,留学资格自动取消。

对留学人员实行“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管理办法。派出前,留学人员须按要求签署《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协议书经国家留学基金委审核通过后生效。

 留学人员在国外留学期间,应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的有关规定及《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协议书》的有关约定,自觉接受国内推选单位和驻外使(领)馆的指导和管理,定期向推选单位提交研修报告。

留学人员学成后应按期回国履行回国服务义务,回国之日起3个月内须在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登记回国信息。本科插班生无回国服务期要求。

实践情况

2012年至2016年,中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总人数为107,005人。其中,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占派出总人数的41.9%,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生占比34.6%;硕士生和本科生占比23.5% 。截至2017年,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约先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新签、续签了226份合作协议,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进入国际组织和世界一流教育科研机构交流学习搭建了平台。

2017年至2022年,中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累计派出12.4万人,年均资助约5万人在外学习;中国政府奖学金累计录取来华留学生8.9万人,年度资助超6万人在华学习;其中,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的来自“双一流”院校的博士生占比超过80%;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支持的来自“双一流”院校的项目达到87%。全球治理人才方面,中国累计选派国际问题研究及非通用语种人才3000余人,涵盖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68个非通用语种;另选派1726人赴82个国家的293个国际组织总部及总部外机构办事处实习任职。

相关影响

中国经济继续平稳发展的背景下,出国留学增长格局不变,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9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包括国家公派、单位公派和自费留学)的总数为162.07万人,而学成归国人员总数仅为49.74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的31%,按相同归国比例计算,当时仍在国外的留学人员只有约35万学成后归国。

2013年,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自2008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培养国内人才,吸引海外高素质人才,截至2013年,已有20000多名高素质留学生回国。

参考资料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公费留学创新发展.教育部网站.2023-11-16

十八大以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情况.教育部网站.2023-11-17

2023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派简章.国家留学网.2023-11-16

2016年国家公派留学选派简章全文+条件+报名时间+资助.闽南网.2023-11-16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那些事.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7

公派留学,与新中国同行.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11-17

留学在国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11-17

机构简介.国家留学网.2023-11-16

申请程序.国家留学网.2023-11-17

报告称中国人才流失限制文化实力与竞争力提升.中国发展门户网.2023-11-17

中国顶尖人才流失居世界首位.新浪微博.2023-11-17

China tops world in losing top-notch personnel.中国日报网.202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