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连勇
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汉族,中共党员,祖籍山东省,生于1966年,1997年获莫斯科石油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个人简历
曾在俄罗斯和比利时学习,曾在哈萨克斯坦工作,访问过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伊朗、巴基斯坦、法国、瑞士、奥地利、德国、意大利、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美国、利比亚、瑞典和爱尔兰等国。 1996年前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教,之后在莫斯科石油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工作,2003年9月从中石油返回学校,2007年晋升教授职称,2008年6月评为博士生指导老师。主要从事能源经济学、国际石油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年从事石油峰值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13篇(其中SCI 2篇,EI 5篇,CSSCI 5篇)。此外,还多年承担世界石油地球物理勘探行业的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工作,他的文章“The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Petroleum Geophysical Companies and Their Evaluation Indicators”被美国SEG2006年年会录取,并在会议宣读。
冯连勇教授目前担任世界石油峰值研究会中国分会的秘书长,与瑞典Uppsala大学、英国Liverpool大学、纽约大学等建立了石油峰值学术交流体系,并出国参加世界石油峰值研讨会,在石油峰值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的研究重点是石油与天然气峰值模型的预测及参数选择、石油与能源峰值对经济影响的测定、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石油及能源经济中的运用、石油剩余资源的预测及油价响应模式等。
学习经历
1988年7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管理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同年考取该校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
1991年4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管理工程系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7年10月毕业于俄罗斯莫斯科石油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律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4月在石油大学(华东)管理工程系工业经济教研室任教。1994年4月晋升为讲师。1994年起开始中俄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的学习过程,1996年初赴俄罗斯莫斯科石油大学经济系学习,1997年10月获得俄罗斯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7年8月-1999年7月,被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派往哈萨克斯坦,从事阿克纠宾油田原油的运销工作,任中油国际(哈萨克斯坦)销售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因在海外分成油运销方面的出色成绩获得中联油1998年度总裁奖第一名。
1999年7月-2000年10月,继续从事中亚及俄罗斯原油运销工作,任俄罗斯原油运销经理。此间完成自50年代末后俄罗斯原油首批进口工作和中国成品油出口蒙古工作。
1999年12月晋升为高级经济师。
2000年10月-2003年9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展研究部战略研究处工作。2001年12月任副处长。
2003年9月-至今,调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工商管理学院工作,任副教授。2004年起任经济与贸易系主任,2007年晋升教授,2008年6月评为博士生指导老师。
目前担任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国际能源经济与气候变化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科研情况
获奖:
1、2004年12月,CNPC课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提升中油集团国际化经营水平研究》获得国家商务部第六届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优秀论文三等奖。
2、2006年10月,发表在《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的“世界大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公司的建议”一文获中国石油企协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8月,发表于《国际石油经济》2002年第11期的文章“关于石油企业战略管理的几点认识”,获中国石油企协优秀论文一等奖。
其他完成的科研课题:
1、2008年9月完成CNPC课题《世界石油峰值预测及中国石油应对策略研究》,负责人,经费30万元;
2、2008年9月完成BGP课题《世界石油物探行业趋势及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负责人,历时两年,经费70万元;
3、2006年3月完成BGP课题《世界石油物探行业发展趋势与BGP提升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负责人,历时3年,经费52万元;
4、2006年9月完成胜利油田课题《胜利油田老油田运行维护机制研究》,负责人之一,42万元;
5、2004年6月CNPC课题《中国加入WTO后集团公司应对战略与措施研究》通过评审,第4/共10人;
6、2003年8月CNPC课题《关于培育和增强中国石油集团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与对策研究》通过评审,第6/共12人。
发表论文
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章目录如下:
1、China’s Oil Reserve Forecast and Analysis Based on Peak Oil Models,发表于“能量 Policy”2008年,通过ELSEVIER检索(SCI收录);
2、Peak oil models forecast China’s oil supply, demand,发表于“Oil \u0026 Gas Journal”2008年1月14日(SCI收录);
3、“石油峰值理论及世界石油峰值预测”发表于“石油学报”2006年第5期(EI收录);
4、“世界石油物探行业及技术发展趋势”发表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第1期(EI收录);
5、“中外石油物探技术发展与营销战略分析”,发表于“天然气工业”2006年第9期;
6、“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地位与中哈油气合作”发表于“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4期;
7、“胜利油田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地震技术”发表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第2期(EI收录);
8、The Competitiveness Analysis of Petroleum Geophysical Companies and Their Evaluation Indicators,发表于美国SEG第76届年会,宣读论文;
9、“俄罗斯〈产品分成协议法〉评述”发表于“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5期,核心刊物;
10、“哈萨克斯坦现代石油工业发展趋势研究”发表于“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4期,核心刊物;
11、Current HSE Management in the Oil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for Its Improvement发表于Petroleum Science,No.3 Vol.2 2005,核心刊物;
12、“中俄油管线与能源合作问题的博弈分析(核心期刊)”发表于“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4期,核心刊物,人大收录。
其它文章略。
媒体关注
多次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韩国SK电视台及中国经济网等媒体采访。
参考资料
冯连勇.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2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