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公权
孙公权,中科院大连化物研究所研究员,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研究组组长,北方微电能源中心主任,燃料电池研究室主任。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申请和授权的国内外发明专利近40件。先后荣获吉林省优秀青年科学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 电化学、化学工程等。
个人简介
孙公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3年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赴美国耶哥电化学科学中心,博士后。1997年任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化学研究室主任,环境友好化学部部长。1999年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圣母大学,访问教授。2001年7月作为国外引进杰出人才聘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现任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研究组组长,北方微电能源中心主任,燃料电池研究室主任。
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等重点、重大项目以及与德国DFG、韩国三星集团、通用汽车等国际合作项目。开发了在纳米范围内,高担载、高分散、活性组分粒径/晶面/合金度可控的电催化剂制备技术,制备了一系列铂基纳米电催化剂,部分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商品指标;开发了多层复合电极和关键组分有序化MEA制备技术,DAFC性能大幅提高;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笔记本电脑用DMFC微电源系统研究,研制的60W主动式 DMFC微电源系统在2004年、2005年国家863后续能源领域项目评估中获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参加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果展。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申请和授权的国内外发明专利近40件。先后荣获吉林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大连市优秀科学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技创新奖”与“人才贡献奖”,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等称号与表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以来,已培养博士12名,硕士7名,其中6名博士生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和冠名奖。
研究方向
1. 电化学:采用现代电化学方法、谱学技术、显微技术在宏观至分子/原子多尺度范围内研究三相反应界面现象,多孔电极结构与性能的内在联系等。
2. 化学工程:多孔扩散电极中物质的传递与反应,水、热管理,电极、MEA、电池的制备、表征,电极结构、电池系统的模型、模拟、控制、优化等。
3. 电催化:高活性、长寿命醇类燃料阳极氧化电催化剂和氧阴极还原电催化剂的分子设计、制备表征、构效关系、催化机理等。
4. 传感器件:甲醇、乙醇等液体/气体传感器件以及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与开发。
5. 新型材料:新型高温、阻醇电解质膜材料、复合双极板材料、催化剂载体材料等研究开发。
6. Mg/Al/Zn/Li等金属-空气电池的研究开发。
个人荣誉
2020年5月30日,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获奖者。
参考资料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科技人物.20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