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生于维也纳,四岁学习小提琴,七岁首次公开演出,同年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十岁时因成绩优异得金质奖章。十二岁毕业后进巴黎音乐学院深造。1887年赢得小提琴演奏大奖,曾脱离音乐生活五年,后在莫斯科举行音乐会。1901年在伦敦作初次演出,1904年伦敦爱乐协会授予他路德维希·范·贝多芬金质奖。1915-1924年移居美国,广泛演出,声誉日隆。二十世纪初多次在世界各地作旅行演奏。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以演奏音色优美著称,而他创作的小提琴乐曲,是后世小提琴家常用的经典曲目。

人物经历

1875年2月2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奥地利维也纳诞生,排行第二。他的父亲是医生,乐善好施,常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追讨诊金,因此家境清寒。克莱斯勒医生是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每逢周末,克莱斯勒医生常和同好在家举行弦乐四重奏音乐会。克莱斯勒自幼便受音乐熏陶,在他三岁还没有认字母时,父亲便教他五线谱。有一天,家庭四重奏乐队中一位长者,认为4岁的小克莱斯勒蛮有音乐天赋,便赠送他一把玩具小提琴,此后家庭乐队多了一名幼童小提琴手。一日,小克莱斯勒独自奏完一首奥地利国歌,父亲觉得他是音乐神童,便给他一把的二分之一真小提琴,并亲自教他小提琴。

1882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黑尔梅斯伯格学习小提琴,并跟随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学习乐理。1885年赢得维也纳音乐学院比赛金奖。1885年至1887年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导师包括约瑟夫·马萨(Joseph Massart)(小提琴),利奥·德里布(Léo Delibes)(作曲)和儒勒·马斯内(Jules Massenet)等。1887年,12岁时,获巴黎音乐学院毕业比赛一等奖。1888年-1889年首次与钢琴家莫利茨·罗森塔尔(Moriz Rosenthal)到美国演出。回到奥地利后,申请加入维也纳爱乐乐团被拒,后改行学医、学绘画、从军,但很快回到小提琴。1889年与尼基施·阿图尔(Arthur Nikisch)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举办了一场音乐会,正是这场音乐会以及从1901年至1903年一系列的美国巡演让他声名鹊起。

1902年9月与哈瑞特·沃茨(Harriet Woerz)在纽约成婚。1910年首演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献给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作曲家本人指挥。1924年回到柏林。1938年迁往巴黎。1941年4月27日在纽约遭遇车祸,头骨破裂。1942年10月康复,在卡内基音乐厅开复出音乐会。1943年移民美国,并入美国国籍。1947年11月1日在卡内基音乐厅最后一次公开演出,之后几年只在电台演奏。1962年1月29日在纽约去世。

主要作品

综述

《爱之欢乐》、《中国花鼓》等轻快的小提琴曲均为克莱斯勒的杰作。他还改编过朱塞佩·塔替尼罗伯特·舒曼以及德活夏克和维尼亚夫斯基等人的作品,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等人的协奏曲写过“华彩乐段”,写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和两部轻歌剧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小提琴写了很多曲子,其中一些模仿了其他作曲家的风格。开始他声称这些作品是普尼亚尼(GaetanoPugnani)和塔蒂尼(GiuseppeTartini)等人的原作,直到1935年他才承认这些是他的作品。此举受到舆论的批评,克莱斯勒的回应是这些作品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评论家的承认“名字变了,价值不会变”。他也写过一些小型歌剧(包括苹果树之花(1919年)、一部弦乐四重奏)和许多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段,如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他为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贝多芬)所作的华彩段是目前被小提琴家们演奏的最多的一个。

小品曲

《中国花鼓》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对中国的民俗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 于是选用了瑶族长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全曲演奏时间约为三分半钟。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

随想曲

《爱的喜悦》是一首运用了维也纳乡土旋律的幻想小曲,内容相当伤感。一段维也纳古都风采的序奏旋律首先出现,接下来的中段旋律为缓慢的行板,B大调,3/4拍,徐缓的圆舞曲充分表现了小提琴双音和波音的魅力,具有咏叹调和间奏曲风格,之后由序奏材料引出来的第一段旋律再现,全曲结束。整个乐曲的演奏时间仅三分钟。这首小品的演奏技巧虽然极为复杂,内容却很充实,不会给人以特意炫耀小提琴技巧的感觉。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生于维也纳,也成长于维也纳——这首曲子的中段慢板旋律充满了他对祖国的恋情。

创作特点

在小提琴演奏技巧方面,与亚莎·海菲兹相较之下,平心而论,在精准度上的确有其差异。或许是乐天性格使然,曾说“以温水洗手即可保持灵活”的克莱斯勒,疏于练习倒也非意外之事。但其演奏所自然流露的,令人亲近的幽默及感怀,伴以丰厚温暖的琴音,却风靡了无数的爱乐人的心。或许海飞兹在小提琴技巧的如臻化境,永远是后世小提琴家追求学习的典范;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诠释乐曲上,所散发出的人性光辉,却也是所有器乐演奏者终身企望,但难以达成的目标。克莱斯勒革新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第一个使用持续不断的揉指,有力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他的远弓与颤指都别具一格,运弓不大而琴音饱满,经常运用表情滑指,在极快的乐句中,温暖的颤指了从不消失,他的音乐甘美丰润,富于变化,沁人心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克莱斯勒风格。”克莱斯勒不似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有坎坷的人生经历,他的生活更近似摩西·门德尔松,优裕而平静,他完美的继承了维也纳学派和法国学派的优秀传统,表演清新、细腻、抒情、优美。在过去所有的小提琴大师中,弗里茨·克莱斯勒演奏的音乐可能是最容易理解的。原因显而易见,不仅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始终都演奏出美妙的声音——他有着最优美、又最具个性的音色——而且他以一种轻松自在方法演奏,看上去就像邀请听者和他一同进入音乐。

个人生活

克莱斯勒与著名钢琴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ff)一直有深厚的情谊,也常一起演出,但是克莱斯勒不爱练习的性格,常令拉赫曼尼诺夫受不了。克莱斯勒往往将演出曲目奏过一遍便上台,力求完美的拉赫曼尼诺夫便得把他拉住,要他多练几遍,这时性格随和的克莱斯勒才会将琴拿出来继续练习。不过,记忆力超凡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