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资金审计
专项资金审计是由审计机关针对专项资金的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开展的监督活动。此类审计通常专注于某一特定资金的收支活动,而不涉及被审计单位的其他财政财务收支。
特征
专项资金具有项目多、金额大、使用范围广等特点,涵盖扶贫、农林水、教科文卫、交通能源和开发等多个领域的资金。
重要环节
1. 账簿审计与实际项目审计
专项资金审计不仅局限于账簿审计,还需对实际项目进行深入审计,包括实地查看工程、丈量记录、计算材料实际用量与账面决算数的匹配情况等。
2. 账面收支凭证与银行票据审计
除了对账面收支凭证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还要重视银行票据的真实性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工作,以防止资金空运行等情况的发生。
3. 资金使用与资金使用效益
审计不仅要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还要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在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和工程项目竣工时间等方面的影响。
4. 资金到位率与资金到位时间性
审计不仅要计算资金到位率,还要关注资金到位的时间性,尤其是对于年度下达的专项资金,应避免因资金拨付延迟而导致的项目建设延误。
审计方法
1. 顺藤摸瓜法
这是一种基本且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跟踪资金运动轨迹,追溯每笔资金的来源和去向,直至查明资金的最终用途。
2. 调查法
适用于发现账外线索和核实发票审计,可通过延伸调查获取账外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
3. 银行存款核对法
适用于专项资金审计,能够有效地发现专项资金的转移和挪用情况。
4. 分析性复核法
通过分析重要比率或趋势,发现异常事件和数据,为审计人员提供综合判断的基础。
存在问题
1. 审前调查准备不充分
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阶段,可能面临专业知识不足、内部控制测评不完整等问题,这可能导致审计方案的指导性和实操性不强。
2. 实质性测试不足
样本不充分可能会导致审计取证不足以透彻说明问题,尤其是在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审计。
3. 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可能会影响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专项资金项目时。
加强措施
1. 先行试审
通过选取样本进行试审,可以深入了解专项资金的整体运作流程,为后续全面审计提供宝贵的经验。
2. 改变习惯观念,优化审计手段
引入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和系统审计模式,扩大与业务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交流,同时加强与评审组、论证组、验收组的专家交流,以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
参考资料
市审计局“穿透式”审计力促财政专项资金提质增效.淮安市人民政府.2024-10-22
审计.审计.2024-10-22
“三步走”提升专项资金审计质效.内江市人民政府.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