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于1958年兴建,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隶属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是中国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最早的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最早以矿晶收藏展示为特色的博物馆之一。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前身为湖南省地质调查所的标本陈列储藏室,1927年成立,陈列近5000件标本和7000余件储藏标本。1958年兴建开馆,展出面积为600平方米,分为六个单元。1967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关闭,1975年重新筹备,1979年重新设计陈列馆,在原址基础上扩建成2500平方米,设七个单元。1980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共陈列各类标本、文字、图表及模型超过8000件。博物馆旧馆内有八个展厅,内容包括宇宙演化、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人类起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矿产形成和矿物岩石分类以及宝玉石等。新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杉木冲路,占地72亩(约4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6亩(约37000平方米),主体大楼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设有“序厅”“走进地球”“打开宝藏”“辛勤耕耘”“沧海桑田”“保护地球”和“石之瑰宝”等主要展厅。截至2019年,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内藏品达10000件/套,陈列展览3个,举办教育活动103次,参观人数达58万人。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多次开展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和宣传活动,收藏、征集、陈列、鉴定、交流各类地质、矿产等实物标本。博物馆还承担了国土资源相关领域的科普和科研项目,进行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评价与评估,提供各类地学相关资讯服务,并开发相关科普产品。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以“特色立馆、科学建馆、开放办馆、人文兴馆”为理念,不断提升展陈服务、科普教育、地学研究和综合管理能力,成为了湖南传播自然资源科学与文化的重要窗口,并持续开创新时代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场馆特色
该馆矿产资源陈列厅门口,是一座人工堆造的石灰岩溶洞,厅内布有湖南省矿产分布大型沙盘,上面标记着湖南特有的钨、锑、铅、锌、汞、磷、和高岭土、海泡石等矿产地250多处。几座独有的石英──黄铁矿晶洞、辉锑矿晶洞、石膏晶洞,再现了自然界矿物生长发育状态。地球历史陈列厅陈列有转动着的巨大地球模型。其他陈列厅陈列有古生物标本800余件,如大型三叶虫、1米多长的直角石、芙蓉龙、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等。矿物岩石标本有1000余件,如金刚石、辉锑矿晶簇、石英黄铁矿晶簇、雄黄雌黄晶簇、方铅矿重晶石晶簇、方解石晶簇、朱砂石、黑钨矿、白钨矿、萤石、石膏等矿物晶体以及中国首次发现的世界新矿物──香花石晶体和各种宝石玉石彩石等。其他还有矿床、区域剖面的系统成套标本。
建筑布局
古生物厅
生命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迷,通过巨幅自然与生命演化螺旋示意图,清晰地揭示从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这里有幻影成像和澄江生物群,有庞然大物的剑齿象属骨架化石,有不同时代的各类大型恐龙模型、恐龙蛋和恐龙脚印化石,尤其是享誉中外的无齿芙蓉龙,是全世界仅有的三具之一。
地质环境厅
该厅介绍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地质环境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巨大的破坏力。这里有惊险的4D泥石流实景和矿井电梯,有逼真的人造溶洞奇景,有巨幅洞庭湖生态图片和大型电子书,还有展示湖南省美景的三个触摸屏。
矿物厅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成分。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地球上矿物的基本性质、矿物的分类、用途,学会识别常见矿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零距离地接触这些大自然的瑰宝。
资源厅
该厅展示了湖南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类型、特征、分布、数量、优势和不足。展示湖南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我省在国内名列前茅的矿种及其分布,省内几大矿山和省内四大地质勘探单位概况,通过大量测绘学实物描绘测绘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湖南省土地资源分布利用现状。
矿物晶体厅
这里展示的矿物晶体近千件,它们形态各异、璀璨夺目、精美绝伦,这些出自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手的奇珍异宝主要来自湖南几大矿山和国内几个主要产矿省份以及国外几个主要产矿国家。其中的300多件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矿物晶体精品和绝品,如产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菱锰矿、产自巴基斯坦的海蓝宝等。我们采取的是博物馆提供场地,实行强强联合,通过引展方式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展,最大程度地荟萃了全球顶尖的矿物晶体,定时集中展出,让游客一饱眼福。
主要职能
开展多种形式的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和宣传;收藏、征集、陈列、鉴定、交流各类地质、矿产等实物标本;承担国土资源相关领域的科普和科研项目及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评价与评估和各类地学相关咨询服务;开发相关科普产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办各类地学相关的引展和论坛。
展厅图片
图片
获得荣誉
图片
参考资料
地博概况.湖南省地质博物馆.2024-02-02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长沙市人民政府.2024-02-02
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国家文物局.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