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昱
黄昱,女,出生于福建福州,纳米材料学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从福州市格致中学毕业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999年本科毕业后被哈佛大学录取;2002年获得美国学院发明家竞赛大奖;2003年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前往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2009年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2010年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创新奖;2018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特别创意奖。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研究,利用生物分子识别材料能力控制材料形态与合成。
人物经历
黄昱出生于福建福州,她的初中、高中阶段都是在福州市格致中学度过,中学时代喜欢安静,性情温婉,喜欢古典诗词与茶道。
1994年,从格致中学高中毕业,作为推荐生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999年,毕业后被哈佛大学录取,用一年时间完成了硕士课程。
2000年6月,进入材料科学家查尔斯·李波(Charles M. Lieber)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攻读博士学位。
2002年,获得美国学院发明家竞赛大奖,并获得两万美元的奖金。
2003年,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前往麻省理工学院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6年,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
2009年7月,荣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并获得1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5年内)。
2013年7月17日,受聘为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
2014年12月15日,受聘为合肥工业大学“黄山学者”特聘教授(非全职)。
2016年12月26日,受聘为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2018年3月15日,受聘为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客座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黄昱专注于研究纳米材料(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石墨烯)的合成、表征和实际应用,将材料学与化学、生物、物理,以及工程结合起来,从多方面探索纳米科学与技术,并应用于能源、通信、计算等领域,从纳米晶体的生长到利用原子级薄材料的功能器件的相关研究,推动了纳微米尺度下的科学和工程应用的进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①合成胶体纳米晶体。为了控制纳米材料的组成,形状和特性,利用仿生和化学方法来控制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从而得到各种复杂的纳米颗粒形状和异质结构。 ②基本的相变理论。为了了解控制纳米晶体合成的基本规律,从而更好的加以利用和操作,通过化学、物理、热力学和扩散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揭示这些纳米结构的形成过程。 ③催化和能量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已成为能源相关应用材料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尤其是催化剂,纳米级材料在高效收集和存储能量上具有优势。 ④纳米功能器件。使用合成化学来生产各种各样的低维纳米结构,并进一步组装到功能电子和光子系统中,推动信息技术发展。
2001年,黄昱创造性地使用了液体流向的动力和流动方向的改变,将纳米级的电子线组装成电路,为纳米电路的实用化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使纳米电路的低成本加工成为可能。这项工作在2001年被《科学》杂志评价为“本年度重大突破”,为电子仪器进一步精巧化迈出了一步,这项工作为制作复杂的微电子学仪器奠定了基础。
•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黄昱在Science、Nature、Nature Mater.、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Chem.、Nature Commun.、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80多篇学术论文,引用超过30000次。
X. Huang, Z. Zhao, L. Cao, Y. Chen, E. Zhu, Z. Lin, M. Li, A. Yan, A. Zettl, Y. M. Wang, X. Duan, T. Mueller, Y. Huang,High-performance transition metal–doped Pt3Ni octahedra for 氧 reduction reaction.Science 348, 1230-1234 (2015)
Y. Huang, X. Duan, Y. Cui, L. L. Lauhon, K. Kim, and C. M. Lieber,Logic gates and computation from assembled nanowire building blocks.Science 294, 1313-1317 (2001)
Y. Huang, X. Duan, Q. Wei, and C.M. Lieber,Directed assembly of on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 into functional networks.Science 291, 630-633 (2001)
X. Duan, C. Wang, J.C. Shaw, R. Cheng, Y. Chen, H. Li, X. Wu, Y. Tang, Q. Zhang, A. pan, J. Jiang, R. Yu, Y. Huang, and X. Duan,Lateral epitaxial growth of two-dimensional layered semiconductor heterojunctions.Nature Nanotech. 9, 1024–1030 (2014)
Y. Xu, Z. Lin, X. Zhong, X. Huang, N. O. Weiss, Y. Huang and X. Duan,Holey graphene frameworks for highly efficient capacitive 能量 storage.Nature Commun. 5, 4554 (2014)
W. J. Yu, Y. Liu, H. Zhou, A. Yin, Z. Li, Y. Huang and X. Duan,Highly efficient gate-tunable photocurrent generation in vertical heterostructures of layered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 8, 952-958 (2013)
S. Jiang, R. Cheng, X. Wang, T. Xue, Y. Liu, A. Nel, Y. Huang and X. Duan,Real-时间 electrical detection of nitric oxide in biological systems with sub-nanomolar sensitivity.Nature Commun. 4, 2225 (2013)
C.C. Chen, C. Zhu, E. R. White, C.-Y. Chiu, M. C. Scott, B. C. Regan, L. D. Marks, Y. Huang, and J. Miao,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dislocations in a nanoparticle at atomic resolution.Nature 496, 74-77 (2013)
W. J. Yu, Z. Li, H. Zhou, Y. Chen, Y. Wang, Y. Huang and X. Duan,Vertically stacked multi-heterostructures of layered materials for logic transistors and complementary inverters.Nature Mater. 12, 246252 (2013)
J. Bai, L. Liao, H. Zhou, R. Cheng, L. Liu, Y. Huang, and X. Duan,Top-Ga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Grown Graphene Transistors with Current Saturation.Nano Lett. 11, 2555-2559 (2011)
C.-Y. Chiu, Y. Li, L. Ruan, X. Ye, C. B. 安迪·穆雷, and Y. Huang,铂 nanocrystals selectively shaped using facet-specific peptide sequences.Nature Chem. 3, 393-399 (2011)
L. Liao, Y. Lin, M. Bao, R. Cheng, J. Bai, Y. Liu, Y. Qu, K.L. Wang, Y. Huang, and X. Duan,High speed graphene transistors with a self-aligned nanowire gate.Nature 467, 305-308 (2010)
J. Bai, X. Zhong, S. Jiang, Y. Huang, and X. Duan,Graphene nanomesh.Nature Nanotech. 5, 190-194 (2010)
J. Bai., R. Cheng, F. Xiu, L. Liao, M. Wang, A. Shailos, K. L. Wang, Y. Huang, and X. Duan,Very large magnetoresistance in graphene nanoribbons.Nature Nanotech. 5, 655-659 (2010)
X. Duan, Y. Huang, R. Agarwal, and C. M. Lieber,Single-nanowire electrically driven laser.Nature 421, 241-145 (2003)
X. Duan, Y. Huang, Y. Cui, J. Wang, and C.M. Lieber,Indium phosphide nanowire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nanoscale 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Nature 409, 66-69 (2001)
人才培养
2006年黄昱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以来,为学生讲授《Nanoscale Material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Scienc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Material Science of Semiconductors》等课程,截至2015年,培养了多名博士,并指导博士后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学生的具体信息如下:
获得荣誉
社会活动
人物评价
合肥工业大学:黄昱在纳米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通过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揭示了控制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组装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这些原则来设计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性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解决了在电子、能源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
天津理工大学:黄昱主要从事纳米尺度组成单元的结构和组装,纳米现象机理,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及在多种领域的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仿生设计、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以及功能金属纳米结构的合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资料
华裔获美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最高荣誉总统奖(图).人民网.2018-05-19
黄昱的成果.中科院.2012-09-17
加州大学黄昱教授来新能源材料与低碳技术研究院进行交流访问.天津理工大学.201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