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杨瑞祥

杨瑞祥

杨瑞祥,铝工业工程设计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铝冶炼技术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铝冶炼技术的开发和设计工作,完成国内首次精铝炼制、7.2万安培上插自焙槽试验、13.5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的设计和试验、改进型16万安培预焙槽的研究与设计、20万~28 万安培大型预焙槽的开发。主持审定五十多家电解铝厂的设计,为发展中国铝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个人生平

杨瑞祥,回族,1927年11月15日生于辽宁省北镇市城关镇。1948年考入当时的东北大学理科先修班,由于当时正值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一年之中,他先后在北京、吉林省等地学习。1949年夏天,东北大学改为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他又到沈阳市继续学习。1952年,因为苏联援建156项工程急需技术人才,国家决定他们提前一年毕业,杨瑞祥被分配到抚顺铝业有限公司工作,从此,他与铝冶炼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抚顺铝厂,杨瑞祥曾任技工学校教员、教导主任、电解值班长、电解大组组长、研究组长等职,1956年晋升为工程师。在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曾任电解专业组长、兰州铝厂现场工作组组长、室主任工程师、青海铝厂项目总设计师、院副总工程师等职。1982 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88年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0年建设部授予他“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个人成就

中国铝冶炼行业的第一位设计大师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正是中国铝工业大发展的时期,从只有一个抚顺铝业有限公司发展到兰州市山东省、连城、包头市青铜峡市等几十家铝厂,这些铝厂当时都采用了自焙槽。这一时期,场瑞祥先后任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电解专业组长、室主任工程师。他主持了兰州、山东两大铝厂的设计之后,又主持并参与了其他铝厂的设计工作。他跑遍了大西北的崇山峻岭和荒漠大川,参加了很多铝厂的选址踏勘工作。有些新建铝厂在投产阶段,缺乏技术人员和生产操作经验,他都及时赶赴现场处理问题,培训人员。

国家优秀设计金奖

1982年初,包头铝厂二期扩建,工厂原计划采用6万安培自焙槽,规模为年产铝2.5万吨。杨瑞祥根据抚顺铝业有限公司13.5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的试验运行效果,提出新的方案,经向冶金部和自治区领导汇报获得原则同意后,确定了采用13.5万安培中间下料预焙槽、规模为年产铝4.5万吨的方案。在抚顺铝厂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该工程全部由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设计,大量采用国产设备,建成后效果很好。冶金部和自治区有关领导一致称赞这个项目技术先进、投资少、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1990年被评为国家优秀设计金奖。

青海省

青海省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具有发展铝工业的优越条件。杨瑞祥根据国家的部署,先后主持编制了利用龙羊峡水电资源在该省建设大型电解铝厂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上级批准后,他作为青海铝厂项目的总设计师,带领在关专业人员进行厂址踏勘比选工作。铝厂规模为年产铝20万吨,还建有配套的年产12万吨阳极的炭素厂以及其他附属设施。这是中国最大的铝冶炼厂,占地较大,还要考虑交通运输、洪水和泥石流灾害以及供电、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在青海省,找到这样一个理想的厂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时他已五十有六,先后奔波踏勘了十几处预选地点,最后选中了现在的厂址。

青海铝厂

青海铝厂的设计是在消化引进日轻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杨瑞祥带领各专业的设计人员,首先对该技术进行资料搜集与分析和现场实测,确定项目中需要改进的技术及办法,同时与国内设备生产厂家研究国产化或局部引进关键部件的方案并一件一件地落实。他直接领导物理场研究工作,使之在施工图设计中采用了其研究的初步成果。

青海铝厂一期工程(10万吨/年)于1987年5月底正式破土动工,1988年12月9日出铝,建设周期仅为18个月,创国内之最。引进日轻年产铝8万吨的16万安培预焙槽铝厂成套技术和设备,耗外汇1.2亿美元,青海省一期工程年产铝10万吨,外汇仅为0.2亿美元。1996年该项目获国家优秀设计银奖。

副总工程师

从1979年开始,杨瑞祥任院副总工程师。他先后主持或接受聘请参加审定的铝厂建设项目30多个。许多铝冶炼技术的各类大型鉴定会以及大型科研项目的论证会,都聘请他为专家。如今,年逾古稀的杨瑞祥,仍然在为中国铝工业的发展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为了表彰他在中国铝工业发展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建设部于1990年授予他“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成为中国铝冶炼行业第一位受人尊敬的设计大师。

中国铝冶炼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抚顺铝业有限公司

抚顺铝厂是中国最早的铝厂,它的前身是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简称日轻)抚顺制铝所,1937年6月开始建设,1938年10月投产,采用2.4万安培自焙阳极铝电解槽(简称自焙槽)80台,设计规模4000吨/年。1939年又建20台,规模达到5000吨/年。1941年又扩建100台,使系列产能达到1万吨/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苏联军队奉命在3个月内拆走绝大部分设备,工厂成为一片废墟。1950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莫斯科访问期间,由李富春与苏方谈判确定援建的156项工程中,抚顺铝业有限公司列入两项——铝和镁的冶炼。铝冶炼于1952年4月开始施工,采用4.5万安培自焙槽,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技术培训工作

杨瑞祥1952年夏分配到抚顺铝厂后,先在人事科负责技术培训工作,接着到新成立的技工学校任教导主任。当时,工厂招收了大量工人和技术人员,急需进行技术培训。他边学边教,尽心教业。几百名由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为中国第一家铝厂启动和生产的主力。其后,在中国铝工业大发展中,这些早期毕业的技术工人,都成为铝业建设和生产的骨干,不少人还走上了领导岗位。

开工和生产操作

完成第一阶段培训工作之后,他参加了铝厂的开工和生产操作,任值班长、大组长等职,与苏联专家一起,顺利地启动了电解槽,并转入正常生产。生产初期,电耗居高不下,他所领导的大组,大胆修改从前苏联铝厂移植过来的操作规程,首创了降低阳极效应系数的操作制度,从而,较大幅度地降低电耗,成为全车间单位电耗最低的大组,后被评为先进,他本人也被选为先进生产者。

解决了阳极断层

投产不久,全车间曾出现阳极断层事故,产生大量病槽,生产陷入混乱。这时,杨瑞祥担任了研究阳极断层机理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组组长,经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统计归纳,找出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全面解决了阳极断层问题。

为了提高铝产量,在有条件的铝厂常常采用强化电解电流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却第一次在国内采用,确实有一定的风险。1956年,苏联专家把抚顺铝业有限公司的电解电流从设计值4.5万安培提高到5.5万运行,杨瑞祥作为大组长积极参加并总结操作规律,取得较好的效果。接着,他又倡导并实现了从5.5万安培提高到6万安培,在原来基础上提高铝产量6%。

生产出纯度为99.99%的精铝

抚顺铝厂是中国第一个炼制精铝的厂家,以重熔铝锭为原料,采用三层液电解法可生产出纯度为99.93%~99.996%的金属铝。1957年初,杨瑞祥参加了以张大有为首的精铝试验组,在一台2000安培小型电解槽上试验成功,随之决定继续扩大试验。在无苏联专家参与的情况下,铝厂技术人员自己设计的12台5800安培三层液精铝电解槽于1958年3月投产。杨瑞祥参加了设计、施工、投产全过程,他负责这些槽子的生产运行,不断改进加料制度和操作技术,生产出纯度为99.99%的精铝

1958年8月,杨瑞祥调入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任电解专业组长,主持兰州铝厂、山东铝业公司的设计,任兰州铝厂项目的现场工作组组长。这是国内第一批年产铝2.5万吨、全部自行设计、采用国产装备的铝厂,在设计、施工、投产时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由于他有抚顺铝业有限公司建设和生产的实践经验,因此都能够及时处理,加快了建设速度,节省了投资。

个人简历

1927年11月15日 出生于辽宁省北镇市

1948~1952年 在东北工学院冶金系学习。

1952~1958年 在抚顺铝厂工作。

1958~1992年 在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工作,任电解专业组长、室主任工程师、院副总工程师等职。

1988年 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0年 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1992年12月 退休。

1993年~ 被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返聘。

主要论著

1 杨瑞祥。侧插槽阳极断层的研究。有色金属,1956(7)

2 杨瑞祥。电解槽阴极母线配置方式的改进。有色金属,1957(7)

3 杨瑞祥。小铝厂的建设与生产,1958

4 杨瑞祥。电解槽电流密度的选择。有色金属,1959(8)

5 杨瑞祥。铝工业发展方向的探讨,1963

6 杨瑞祥。论水电联合开发铝工业。轻金属,1983(6)

7 杨瑞祥。中国铝电解工业技术进步的回顾与展望。轻金属,1989(7)

8 杨瑞祥。大型预焙槽磁流体设计。轻金属,1998(6)

9 杨瑞祥。国际铝冶炼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大型预焙槽技术的进展,2000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