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鸠
冠鸠(黑枕黄鹂普通亚种:Ocyphaps lophotes),是鸠鸽科凤头鸠属的一个物种。是一种在澳洲大陆出现的鸟。这种鸟栖息在草地、灌木丛和林地中,但在河边、园子、牧场、运动场和高尔夫球场上也可以看到它。
形态特征
冠鸠体长32.5-35.5厘米,体重120-230克。体型优美,羽毛总体来说是带有棕色的灰色,胸部和颈部两侧粉红色,它的头顶上有一簇直立的黑色的羽冠,典雅简约,与髻鸠类似。在冠鸠奔跑时这簇羽冠直立。眼睛周围有一圈鲜艳的、橙色的环。翅膀上是青铜色,带有黑色的条纹。羽毛有明亮的金属紫色及绿色斑块和白色条纹,少数羽毛带有鲜艳的棕色、紫色、蓝色和绿色。棕黑色尾巴上面有轻微的具光泽的绿色,尾缘白色。下体银灰色,翼覆羽白色。
鸟喙黑色,基部灰色,虹膜橙黄色至橙红色,腿和脚粉红色。喙短,被蜡质;翼发达,善飞行;尾短而圆;腿短健,无蹼,后趾与前三趾同在一个水平面上。
幼鸟的羽毛颜色比较暗淡,翅膀上没有青铜色。眼睛蓝绿色,围绕每个眼部皮肤是蓝灰色环,腿脚灰粉色。
生活习性
冠鸠最特殊的是在它们起飞时的拍打和啸声。这个声音可以用来将敌人引向起飞的鸟,而让还在地上的鸟有足够的时间逃脱。降落时它们的尾巴翘起,与髻鸠类似。冠鸠一般成群,偶尔只有两只成对出现。与人有接触的冠鸠不怕人。
鸠鸽类育雏期,在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泌乳素(又称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鸽乳。鸽乳是由雌鸽和雄鸽的双侧侧囊淋巴区,即囊床淋巴区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脱落分泌的充满脂肪颗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组成,初乳期后逐渐加入富含乳化脂肪颗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头一般在开始进人孵化状态的第4-5天,雄雌鸽的嗉囊床开始萌动,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进入育雏前状态。
第13天其厚度和宽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透明略带黄色的鸽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鸽出壳后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开始减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续呕雏到2周龄左右,嗉囊床开始萎缩,而鸽乳分泌也逐渐停止。食糜浆中逐渐掺入由腺胃返流而来的通过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浆,然后变成直接饲喂掺水的颗粒饲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时出壳,孵性好的鸠鸽类最长可继续孵化延迟到第22-24天(这些都和鸽的孵性、孵化季节和胚胎发育信息反馈、胎雏的破壳频率等有关,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雏期往往会自动延长孵化期,而在酷暑闷热天往往难以坚持),此时育雏鸽就会伴随着嗉囊床的萎缩而自动停孵。
由于这种鸟食草籽,尤其喜欢生活在粮田附近。会发重复的“whoop”的叫声,假如单声的话是警报声。
通常生活在较干燥但离水源不远的地方。它在日出后不久飞到水边,黄昏时分又回去饮水。人造湖与牧牛水渠为冠鸠开拓了新的繁殖区。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由于人的活动,在澳大利亚建立牧场等,使得该物种的栖息地变广(一开始它只生活在澳大利亚西部)。
繁殖方式
冠鸠可以全年孵卵,但很少在冬季生产,一般更喜欢在温暖的月份里孵卵,在4-7月更普遍。巢通常放置在距地面5米高度的灌木或树上,一般是由树枝搭建。每次产2枚椭圆体的、白色的、光泽的蛋。孵化期持续8-20天。早成雏出生时体重9-10克,并覆盖着厚厚的棕色绒毛,13-15天后会长出完全羽毛,此时看起来就像一个微型的成鸟,与并且已经长出羽冠。在人工饲养,雏鸡离巢16至35天。
亚种分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冠鸠属下的凤冠鸠属物种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物种,被限制出口及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