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最后的日子

最后的日子

《最后的日子》是由美国HBO电影公司制作的97分钟传记影片。该片由格斯·桑特执导,迈克尔·皮特卢卡斯·哈斯艾莎·阿基多、Scott Patrick Green等主演,于2005年5月13日在法国上映,并于2005年7月22日在美国上映。该片以美国涅乐队主唱柯特·科本的真实事件改编,虚构了一位音乐家的最后日子,松散地基于库尔特·科本的故事。影片是Picturehouse的第一部电影,这是华纳媒体旗下新线影业和HBO电影子公司合作发行艺术电影、独立电影、外国电影和纪录片的合资公司。

剧情简介

布雷克(迈克尔·皮特饰)是一个通身充满忧郁气质、内心敏感纤细的音乐人。商品社会和都市喧嚣已经让他精疲力竭,他从大都会逃脱,躲在森林中的别墅。布雷克从戒毒所偷偷溜出,穿过森林回家,还游过湖泊,然后生起篝火过夜。第二天,他回到家换了衣服,拿着猎枪在房子里走动,指着正在睡觉的室友斯科特、卢克、亚洲和妮可。他被黄页代表塔迪厄斯·A·托马斯所打扰,后者与他谈论在即将出版的黄页上刊登广告的事。他接到唱片公司的电话,告诉他和他的乐队必须进行另一次巡回演出,但布雷克挂断了电话。他上楼在一个房间的地板上睡着了。亚洲醒来发现他睡着了,两位末世圣徒传教士来到门口。斯科特和卢克开门,两位传教士向他们谈论他们的教会和教义。布雷克换了衣服离开房子,去了外面的小屋,传教士离开了。丹尼斯·斯科特、卢克、亚洲和妮可离开,布雷克回到房子。他的朋友多诺万和一名私家侦探来到房子,布雷克离开,他们在房子里四处寻找他。他等他们离开后再次进入房子。他弄乱吉他和鼓,将它们与他的声音放在循环中。当他的唱片公司(金·戈登饰)过来试图让他跟她离开时,布雷克拒绝了。那天晚上,布雷克去了一个摇滚俱乐部,他的一个朋友走上前告诉他自己去了一场感恩的死者音乐会。布雷克在朋友讲完故事之前离开了。布雷克回到家,斯科特拿了他的一些钱,卢克向布雷克求助一首歌。斯科特告诉卢克多诺万带了一名私家侦探,他们应该离开。斯科特和卢克在楼上发生性关系,布雷克最后一次弹奏吉他,然后走出去坐在小屋里,静静地看着他的室友离开。他们在朋友家过夜,第二天早上看到新闻报道布雷克自杀身亡,一名电工发现了他的尸体。斯科特、卢克和妮可上了车离开,沿着公路行驶,卢克在后座弹吉他。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虽然该片的创作灵感源自涅槃乐队主唱科特·柯本生命的最后时光,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虚构而成的。范·桑特早在1996年便开始构思影片剧本。与此同时,范·桑特开始着手拍摄电影《心灵捕手》,因此《最后的日子》被搁置了一段时间。1997年,范·桑特遇到了初涉影坛的迈克尔·皮特,尽管他与范·桑特构思的人物相比有点老,但他非常贴近人物,而且当时皮特已经能熟练的弹奏吉他,并能自己作曲。于是范·桑特决定让皮特来扮演主人公,并一同讨论影片,剧本随即逐渐成形。

在1989年电影《迷幻牛郎》之后,范·桑特在波特兰买下了一所大房子。不过,这所房子并没有带给他想象中的美好,他开始觉得有点荒唐,因为总有人打扰,不是求租地下室,就是要求签名留念,即使出门散步也会遭遇大呼小叫。于是范·桑特将自己的经历也写进剧本中,布雷克就住在古老而空旷的大房子里。

演员选择

在初见雏形的8年后(2005年),迈克尔·皮特仍置身乐坛,与自己的乐队Pagoda一道演唱和创作,所以演绎与自身经历和环境相似的角色自很自然。

布雷克的住所也是片中的重要角色,按照范·桑特的要求,建筑虽然必须够大,但外形却不能完美,因为它将隐喻布雷克正在破碎的生活。

拍摄手法

范·桑特在该片中摆脱了传统的叙事手法,而是用声音、影像和少得可怜的台词来打造故事和情感。除此之外,范·桑特在选角和表演方面继续打破常规,片中出现了大量非职业演员,而且即兴发挥的比重很大。片中的很多配角都根据演员进行了调整,比如一些演员在片中使用了真名。

范·桑特按照时间顺序连续拍摄了4个星期,但自始至终只使用了一个布景。范·桑特一边拍一边剪辑。他即时录下现场唱歌和临时对话的原音,希望有种随意的感觉,说自己“追求更像生活而不是故事的质量”,演员的表演也是即兴的。

《最后的日子》是范·桑特经常称为他的“死亡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前两部是《杰瑞》(2002年)和《大象》(2003年)。所有三部电影中对话和叙述都很少,场景也不是线性进行的。和《大象》一样,场景会从新的角度重新出现,从不同的时间点开始,没有向观众发出信号表明时间被倒回,之前的场景正在重新出现。在后来的电影《偏执公园》(2007年)中,范·桑特也使用了同样的技巧。和其他电影一样,许多演员的角色名字和他们的真实名字一样。

范·桑特表示他几乎考虑了这个项目将近十年。有一段时间,他想拍一部关于科本的传记电影,但出于对科本的遗孀柯特妮·洛芙的潜在诉讼的担忧,他放弃了这个想法。范·桑特不确定科本的粉丝和家人会如何对待《最后的日子》;多年来,他多次与洛芙交谈过他的项目,并最近表达了他担心她看到这部电影会感到痛苦。女演员亚洲·阿根托表示:“有人写道我扮演柯特妮·洛芙,这是不对的。我很难过。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会这么说。我为她感到非常难过。她被妖魔化了,我为任何像她那样失去的人感到难过。但不,我扮演的是一个非常呆萌的角色。”

幕后花絮

• 在影片中,声音与画面往往不能相配,比如有车经过,却听不到引擎声,还有在结尾丽贝卡·布莱克坐在温室里,声音却出自德国音景作曲家希尔德加·威斯特坎的作品《Doors of Perception》。导演格斯·桑特希望借此表现人物的心理。

• 导演格斯·范·桑特与涅槃乐队主唱科特·柯本只有一面之缘。

• 在开拍的7年前,影片原定主演是14岁(1997年)的丹麦男孩霍尔格·塔鲁普(Holger Thaarup),他不会英语,范·桑特打算让角色一言不发。后来Holger Thaarup被迈克尔·皮特取代了。

• 片中黄页推销员的扮演者Thadeus A. Thomas确实是位黄页推销员,一天他游荡进片场,企图向演职人员推销黄页上的广告信息发布专区,看中他的范·桑特于是决定让他出现在影片中。

制作发行

主创单位

影片上映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获奖记录

影片评价

《最后的日子》在长达1小时41分钟的时间内,更多传达给观众的是音乐以及主人公漫无目的地“寻找”。导演自始至终坚持着长镜头,因为缺乏冲突事件的发生,让观众感觉疲劳。只有主人公布雷克不停地在走,每天正常地“生活”着,但他的生活似乎只是苟延残喘。(《东方早报》评)

影片节奏缓慢,情节也不连贯。主人公金口难开,给观众的大多是身影和长发掩住的脸,只是依靠形体语言来表现其痛苦。无声的场景和扭曲的躯体令观众悲从中来,倍觉抑郁沉闷。(新华网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最后的日子》:都迷失了,除了加斯-范-桑特.新浪-东方早报.2016-10-08

情感不断转换冲击心灵 亦悲亦喜的戛纳电影节.新浪-新华网.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