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日辉
欧阳日辉,男,1973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宁远县。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的副院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经历
欧阳日辉,1996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1999年获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财政学研究。2007年加入中国专家学者协会。1999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曾任该社教育出版中心副主任(副处级);2006年就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
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曾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近十项,目前主持国家教育部课题。代表作:《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2006年专著)、《所有制改革攻坚》(2005年,与邹涛教授合著,获第五届全国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践成果奖著作奖二等奖);《十六大之后:关注中国面临的紧要问题》副主编;《拿什么“赌”明天:信用与现代消费》(编著);《宏观经济与金融分析》(参著);《入世后:再论中国面临的紧要问题》(参编);《解决:中国再度面临的紧要问题》(参编);《焦点: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的十大问题》(主编)。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作品介绍
基本信息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
作者:欧阳日辉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ISBN:7536675216
上架时间:2006-3-29
出版日期:2006 年2月
开本:32
页码:373 版次:1-1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变迁进行系统研究、完整表述,构建制度供给-需求模型和成本-收益模型,利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中国期货市场制度变迁。本书对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期货市场是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案例。从制度供给和需求来看,中国期货市场是政府经济改革的需要,政府是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地方政府迫于财政压力、部门出于利益驱动、官员为了政绩,对兴办期货市场积极性很高。在期货市场建立之初,组织成本和摩擦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清理整顿过程中,组织成本中的相当部分形成沉没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但是,由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缘故,政府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些因素。中国期货市场建立之初,利益集团实现了部分潜在利润,但是,由于在期货交易所的性质、市场定位、品种选择、企业需求与政府初衷等方面存在初始选择偏差,期货市场陷入了一种低效率甚至锁定的境界。本书对中国和美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制度创新是期货市场发展的永恒动力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