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祥
彭宏祥,研究员,出生于玉林市兴业县。1983年7月,他毕业于广西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从事果树品种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基本信息
1996年被评为广西农科院“十大优秀青年”;1997年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998年入选国家科技部评选的“全国500名中青年农业科技骨干”;1997年9月至1999年8月到国家重点扶贫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挂职科技副县长工作两年,1999年获“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副职”光荣称号;2000年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评为全国“星火计划先进个人”。彭宏祥研究员现任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中国园艺学会理事、广西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广西大学客座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果树学报》、《中国南方果树》和《亚热带植物科学》等多家专业杂志编委。
科研成果
“八.五”以来,彭宏祥研究员先后主持完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创新计划、广西科技厅软科学研究和广西农科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9项,参加实施7项。目前正在主持实施的在研项目有:(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荔枝优稀种质资源遗传鉴定及早期选择研究”;(2)广西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项目:“荔枝优变新株系特有性状分子标记及早期选择研究”;(3)广西科技攻关项目:“野生毛葡萄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嫁接换种试验示范”;(4)广西区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发展广西有机农业与对策研究”。获奖的科技成果有:国家星火四等奖1项、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成为广西果树学科研究学术带头人。在亚热带果树品种资源及选育种系列研究中,认真总结了前人对果树品种资源鉴定、分类及育种应用的经验,在调查、收集优良变异单株资源材料基础上,应用方差分析估算遗传力与特有优变性状遗传的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开展了荔枝、龙眼等南亚热带果树优稀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早期选择鉴定,建立了相应果树品种分子系统学遗传标记和性状鉴定的技术体系,为进一步鉴定筛选遗传型果树优良单株、服务于果树品种改良提供应用基础和技术方法。在针对南方湿热地区葡萄品种遗传改良研究中,首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东亚种群葡萄的野生资源调查、分类、优良单株选择和繁殖技术研究,取得科研成果2项。通过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引进美洲种、欧美杂交的酿酒和鲜食葡萄种质资源材料120多份,已筛选出适应南方湿热地区栽培的V系列酿酒品种(编号)2个、鲜食无核品种(编号)1个。利用引种资源材料与东亚种群的野生葡萄进行远缘杂交又筛选出抗病、丰产且适应酿酒利用的两性花杂种后代4个,为广西葡萄品种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